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古今学者和通行的文学史及其他文献典籍对张问陶在清诗史上的地位作了很高的评价: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清代乾嘉诗坛大家、清代一流诗人和诗学理论家、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
古今学者和通行的文学史及其他文献典籍对张船山在清诗史上的地位作了很高的评价: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清代乾嘉诗坛大家、清代一流诗人和诗学理论家,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3.
清代蜀中遂宁张氏家族,是著名的诗歌世家。其家族以科第起家,播声四海,驰名乾嘉诗坛。其家族有诗文流传至今者,多达50余人,一家男女尽能诗,为古今中外诗坛所罕见,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他们在创作上以诗歌为主,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张问陶为最,被誉为"巴蜀元明清第一大诗人"。文章对清代遂宁张氏家族诗人、诗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代《西厢记》人物批评,是中国古典戏曲学从曲学体系向叙事学和剧学体系转向之后的产物,反映了戏曲文学人物中心观念与人物批评意识的自觉。在批评过程中呈现以"神韵"写意、以"情理"写照和关注人物形象体系中不同性格互动关系等诸种批评标准多元并存的态势,充分反映了清代戏曲人物论的审美追求和所达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5.
《周易恒解》是清代中叶蜀中大儒刘沅的易学著作。刘沅认为,《周易》是一部贯穿"中正"主旨而以天理、性命、经世为内容的圣学全书。以此为基础,刘沅对"抑阴扶阳"阴阳观进行了修正,完善了刘氏家传的先天之学,并对汉以来在中世纪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三纲"礼教作了重大改造。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看看"林皋之印"(如图一),是不是有种特别工稳、精准、爽利的感觉?它的作者是林皋,林皋是清代初期的篆刻大家,虞山派的代表人物。林皋的印作效法汪关,所以在他的印作中能够发现些许汪关的影子,但是他比汪关又多了一些个性和变化。特别是他在白文印创作中,刻意不让印文布满印面,而是强  相似文献   

7.
清代蜀中遂宁张氏家族,诗人辈出,其中以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及其玄孙张问陶为代表,为清代文坛增辉颇多,本文对此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8.
清代四川遂宁黑柏沟张氏家族,原籍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明洪武二年(1369)迁蜀,卜居遂宁县黑柏沟(今属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至康乾时期达到鼎盛,出现了千古贤相张鹏翮、一代诗豪张问陶,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但到近代,张氏家族便销声匿迹了。本文对张氏家族兴衰之原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明曹学佺所著《蜀中广记》一百零八卷,是研究四川地方史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常为史家征引。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时,是书被收入史部地理类三,所据为两淮著名藏书家马裕家藏本。《四库提要·蜀中广记》云:“谈蜀中掌故者,终以《全蜀艺文志》及是书为取材之渊薮。”可见四库馆臣对是书评价甚高。  相似文献   

10.
清代考据学发展到了乾嘉时期,过于偏重对经典作客现实证的研究,而缺乏对其思想意义的关怀,与清初的经世学风相比,考据学形式下的经学实为一套知识体系而非价值体系.乾嘉学者中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对考据学作了程度不同的自我批判.而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判与这些人基本相类,甚至在学术路向上与汪中、凌廷堪等考据大家也有趋近之处.这反映出,清代中期的考据学自身在发生着某种内在转向,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评与这一"转向"遥相呼应,他的思想是清代考据学思想的"综合"和"会通".  相似文献   

11.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先秦时期各家都谈论“虚静”,而且基本意义相通,所以那时的“虚静”一词还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内涵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形成的崭新的古代文论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先秦诸子的“虚静”和刘勰的“虚静”强行挂钩,我们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虚静”思想吸收了诸子中“虚静”观的某一些方面,孰多孰少,但一定不能判定其专属诸子之某一家。  相似文献   

12.
On "Zhang's Family Tree In Suining" Printed in the times of Public of China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蜀中遂宁张氏家族,从明代至今,先后修谱7次.民国本《遂宁张氏族谱》尤为突出,内容丰富,价值颇大,是研究清代名人张鹏翮、张问陶的第一手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蜀中遂宁张氏家族,从明代至今,先后修谱7次。民国本《遂宁张氏族谱》尤为突出,内容丰富,价值颇大,是研究清代名人张鹏翮、张问陶的第一手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张氏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直隶枣强(今河北枣强县)迁入莱芜县张家泉(今莱芜市张家泉),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明清以来张氏不断壮大,户口繁衍几为泰莱地区之冠,科第蝉联代不乏人,逐步成为岱右望族。为明世系、辨昭穆、传家风,张氏族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修成《莱芜张氏族谱》,此谱为莱芜张氏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撰修的总谱,历经两年完成,其内容以先前撰修的各支谱内容为基础,再加详细考证完善而成,十分丰富。"耕读传家"是莱芜张氏的家风亦是其兴旺发达的精神保证,对张氏后人以及明清以来泰莱地区地方社会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和张爱玲都以"家族"为母题创造"民国版的红楼梦"。在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和张爱玲的《雷峰塔》这两部小说中,对底层人物的设定、以及女性解放的走向上有着内在的同异性。而在对父权社会的精神状态的描写中,《雷峰塔》如步《金粉世家》后尘,直抵社会状态之本真。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笔下的冷清秋和曹禺笔下的蘩漪都是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的女性,两人身上流露出来的女性意识反映出旧社会家庭关系的矛盾冲突及上流阶层在精神、道德、伦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体现了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抗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漳州蓝氏族原有炎帝、秦献公后代、高辛后代之说。漳浦蓝氏“种玉堂”取义于“蓝田生玉”。其后裔随蓝鼎元在开发台湾中作出很大贡献,为当地望族。“种玉堂”为福建漳浦赤岭蓝氏祠名。其后裔曾随清军东征台湾,在开发台湾、经营东南沿海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清代江南家族文化发达的大背景下,江南常州地区产生了"贫门母教"和"闺房唱和"两个传统。本文以孕育了张惠言、张琦兄弟的常州大南门张氏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屡代父祖早逝、家贫如洗的情况下,如何依靠母教保证了家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发扬,并研究母教与女学如何相互作用,造就出张琦一门数代"人各有集"、"家集积尺"的女性作家群体。本文试图以张氏家族的微观研究展现清代常州母教、女学的一般样貌,并试图从家族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女性文化、教育成就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方志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扬州地区方志的编纂达到了顶峰,扬州学者们本着求公和求实的编纂理念投入到修志事业中去,对方志学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他们在体例和内容的设计上的诸多创设,被之后修志者广泛借鉴。在续志方法上,他们所秉持的保存旧志,不掩蔽前人的理念,至今值得后人去参考和借鉴。此外,他们还注意到方志与史书的区别,主张独立的方志学。  相似文献   

20.
《颜氏家训》一书,是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了许多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使之成为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的家教典范,尤其是他在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上的独特论述,对解决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有很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