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鸿门宴》中樊哙人物形象时,师生有以下一段对话。 师:为了讨论的便利,我们不妨重读这两段对话。一是课文第二节中沛公对项伯的一番话:“吾人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的拓展延伸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延伸拓展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教给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化有限为无限,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3.
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自问世之日起,就会面临各类各色的解读。中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读者群,其解读的权利同样应该得到尊重。所以,语文课堂上的文本解读应该适度淡化工具性训练,进一步突出文学审美和情感体验,少一些架空说教,多一些对话交流,向人性更深处漫溯……一、走近作者看人性一位教师执教《范进中举》,先分析人物、挖掘主题,得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然后,用多媒体幻灯片打出一份历代通过科举考出来的优秀人才名单: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让学生明  相似文献   

4.
孙建锋 《教育文汇》2013,(20):39-40
有人认为,小学教材文本内容浅显,一望见底,与之对话,不费心力。有人却认为,小学教材文本甫读简单,越读越深,特别是一些“优秀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如果是这样,我们与文本对话,就不应浅尝辄止,而要步步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5.
王芳 《教书育人》2010,(5):61-61
据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惊天地,泣鬼神。的确,汉字的表意性,使她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灵动的美。然而,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许多教师把学生当作了识字的“机器”,储存信息的“电脑”,总是一味地告诉孩子们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读,学生只不过在死记硬背汉字的笔画组合。汉字退化成了没有生命意义的符号系统,识字教学变成了死记硬背或者“活背巧记”的技能之学,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案例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各自都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吴王如果出兵攻打楚国,其他诸侯国就会乘虚而人,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1月24日的《风筝》,被选入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因其内容的深记得和主题的多元而备受读者喜爱。也正因为内容的深刻和主题的多元,也给文本解读带来困难,更给学生的解读带来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充分地预习,然后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做一次审美的精神旅游。  相似文献   

8.
何谓深度语文?就王开东老师而言,"深度表现在课程理解之深,文本剖析之透,课堂把握之精到"。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从而决定了课堂深度。怎样让课堂有深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心智深处在整堂课中都精神愉悦呢?  相似文献   

9.
拓展是新课改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之一,在课标的新理念下,更多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有效拓展应以本为本,开枝散叶。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写作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使学生真正具备独立、自主的阅读技能,加强课堂阅读的训练固然重要,但课外阅读的补充必不可少。要对课外阅读指导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得以真正实现。将从六个方面谈谈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情境教育教学理论围绕着系统论的原理,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情感联系起来,倡导学生在形真、情切、意远、理寓的氛围环境中进行语文的探究学习。教育实践表明,情境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统领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引领学生品读文本、理解关键性字词段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领学生精读文本,体验其中蕴藏的情感与表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技巧进行培养和指导,使学生爱读、会读、乐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确,语文教学不能囿于课文的学习,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以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深广的生活海洋,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潜入文本、锻炼思维的重要的技巧。本文旨在通过在思维临界点提问、在关键处承接沉默、在必要出追索,试图探讨提问之前的设计、提问之后的期待以及提问之后的修正等方面的思考,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要走进词语的感性世界之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效益。教学中要做到:由体表及内在遁入,感知词语有基础;由浅近向深邃遁入,揣摩词语有内涵;由前因向后果联系,品味词语有逻辑;由课内向课外链接,辨析语词有标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展开积极平等的对话,打造丰富而生成性的精彩语文课堂。基于此,本文认为立足文本、深入文本、品味文本、拓展文本,让学生体味语言内涵、感悟作品思想,进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才能有效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启迪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走向审美,是解决当下语文课堂索然无味、学生语文素养低下的一剂良方。坚守语文教学审美,要从文本个性出发,挖掘美点,富有针对性地深入阅读。或含英咀华,嚼出表达精准之美;或由表及里,品出构思精巧之美;或沉漫文本,读出节奏韵式之美;或小中见大,咂出典雅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17.
钱静 《语文天地》2013,(10):24-25
在一次“教学能手”的评选中,一位参赛者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百草园时,让学生找出文中草木虫鸟的名称并提问:一长串看似繁琐芜杂的事物名单是不是闲笔?是怎样描写的?有什么作用?这是多么简洁的三个问题,多么简练的切入设计。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了解学情,助学助读;读写结合,匀称安排;自然迁移,润物无声。如此,才能行走在高效的新三学之路上,向新三学更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那么,如何让"对话"有效呢?本人结合《水》这一课教学谈谈自己感想。一、换位移情,生本对话"换位移情调解法"是法院一种创新办案的方法。这种方法调处一些民间纠纷,收到明显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在教学"雨中洗澡"片段时,我采用换位移情的方法让学生品读文本,体会作者感情。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质态是衡量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标尺,更是学生英语素养的重要标准。教师在课堂上要就地取材,创设言而有物的对话教学,巧妙追问,拓展学生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