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一词源于希腊文“kriiikos”,本义是“判断”、“评论”,后来引申为“批评、鉴定、审定”等意思。从词源角度看,所谓“批评”亦是“判断”和“评论”,并非等于现在人们所说的“批判”。“批判”就其本义来说,含有“分析、判别”的意思,但并不等于简单的“否定”。因此,把“批评”和“批判”,“批判”和“否定”等同起来,这是与“批评”一词的本义不尽相符的。 西方一些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使用“批评”一词时,也往往立足于“判断”、“评论”这个意思。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就把“批评”与“评论…  相似文献   

2.
让“良药”变得不“苦口”云南师大附小陈虹当班主任,总免不了要批评学生,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被批评者往往难以接受,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才能使批评这剂”良药“变得不“苦口”呢?谈点个人的体会。首先.要明确批评的目的。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批评”这个词很普通,而在教育工作中使用的频率就更高了。可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批评过学生。  相似文献   

4.
《宣武教育》2005,(9):45-46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黑色批评”会使学生觉得尴尬、难堪,甚至是羞辱,而且还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抬起头来走路”。还有一种批评是白色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地还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严厉惩罚,这种批评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感觉,所以被称为“白色评批”。  相似文献   

5.
批评是教育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批评作为一种评价的手段,反映了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言行或思想的否定。常说批评是一服苦口的良药,仿佛批评时的态度除了“严肃”便是“严厉”,其实不尽然。一个讲求教育教学艺术的人是善于给“拉着长脸”的批评来点“美容术”的。  相似文献   

6.
家长批评孩子是很常见的教育方法,如果方法不当,孩子就会反感和不满,效果很不好。我觉得批评孩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我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谈一谈批评中的“三忌”和“三讲”。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2003年4月10日教育周刊B1版刊登了一篇教育时评,题目是“提倡无批评教育”。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苟同。时下,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极端现象,那就是视表扬与奖励为一种“灵丹妙药”,过分夸大其作用。与此同时,又把批评或惩罚看成是“高压电线”,唯恐“触电”,甚至被视作教育的一种“罪恶”。学生犯了错误,不敢轻易批评,更不敢惩罚,生怕会出什么事。还有的教育者,谈“罚”色变,处处迁就学生。更有甚者,完全否定批评和惩罚的教育作用,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提法,“提倡无批评教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王芳 《山东教育》2005,(16):16-16
不要盲目地批评孩子们的任何一次“不规矩”,因为每一个“不规矩”后面,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用一颗孩子般的心去想孩子们的事,而后再来为人师,授之以道。相信童心所至,一片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9.
张健 《教育文汇》2004,(7):28-29
最近本校一位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把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都归咎于老师,有失偏颇和不公。但我认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含有批评老师“教不好”的意思,但批评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老师,也不等于不问青红皂白,简单地把教学失误的责任统统  相似文献   

10.
说到批评,通常让人首先想到的是“严肃”、“严厉”之类的词语,而且在有些教师的心目中似乎有这样一种认识倾向:批评的效果取决于批评的“力度”,而批评的力度又取决于批评的“厉度”。采用这种“黑色批评”的老师虽然是出于促使盲生进步的好意,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曹丕重视文学审美内容和本质──即重质重本,以意为主的批评观。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一)界定了“本”“本同”的内涵和外延,阐释这一批评观的具体内容。(二)通过曹丕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品评,论述曹丕这一批评观的运用。(三)以曹丕对文学价值、社会功能的认识,论证曹丕这一批评观的延伸。(四)探讨了曹丕这一批评观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老师,这事不是我干的,您可能误会了……”“老师,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请您听我解释……”“老师,这些难道都是我一个人的错吗?您也太……”“老师,您有没有搞错?您这样批评、责备我,对我太不公平!”上述话语,作为班主任并不陌生。当学生受到批评、责备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搜寻有关证据,重新对自己的言行作某种审度,判断批评的正误并作出反应,这种自然产生的心理意向,称之为“寻证心理”。一般来说,正常人在遭到批评、责备时都会产生一种愿望,希望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说明自己并无错误或责任不大,或是能找到…  相似文献   

13.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14.
批评,是老师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里,老师都把批评做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一种主要手段。应该说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受过老师的批评,只是次数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有的学生经常挨批评;有的学生很少挨批评;有的学生被老师批评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相似文献   

15.
戴媛媛 《贵州教育》2010,(14):20-20,28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调皮捣蛋、纪律涣散的学生,这时候,我们通常会树起批评的大旗,对着“肇事者”一番苦口婆心地慷慨陈词,末了还总不忘说一句,老师批评你是为了你好,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然而,教育结果却往往令人大失所望,教师的良苦用心对那些所谓的“坏学生”总是收效甚微。为此,在无可奈何之余,我也在努力思索新的有效途径来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同表扬一样,批评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很难做到“闻过则喜”,所以,批评总不如表扬那样易见成效惹人喜欢。因此,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尽管如此,正确的批评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能避免错误的做法,讲究批评艺术,就能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批评学生应做到“四舍五入”:  相似文献   

17.
批评一向给人的印象是严肃,其实批评有时也温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8.
攀春荣 《江西教育》2005,(12):33-33
在班级人际交往中,批评与表扬一样,是对学生的一种理性的关怀,是健全学生人格、加强班集体建设的一个必要途径。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有保持自尊和维护面子的需要,一段来说都乐意被表扬和受奖励,不愿挨批评。如果你既想对学生的错误提出批评,又不想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及强烈的对抗,那么就请你给批评裹上一层“糖衣”,使得学生在批评中如拂春风、如沐春雨,从而顺利地接受批评。  相似文献   

19.
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美学意识形态和后现代主义批判等研究都深深打下了“政治批评”的烙印,甚至宣告“一切批评都是政治批评”.梳理并反思中国文论界对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理论的批判,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文论话语与西方文学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严卫林 《上海教育》2007,(3B):59-59
为了让批评教师能入情、入理、入耳,深入人心,校长必须记住两个“一”,让批评也“温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