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朝志怪小说袭承上古神话,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六朝志怪小说的数量很多,现今保存下来完整或不完整的(包括后人辑佚的)共有四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苟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相似文献   

2.
《搜神记》绝非一般用作消遣的志怪小说。创作《搜神记》时,干宝采用了部分史书中的材料和正统的史家笔法。不论是叙事模式还是记述风格,《搜神记》都体现出较为浓郁的史家色彩。《搜神记》的创作意图极其复杂,其中的主要角色龙形象多变,有同类所生,有人类胎生;有作乱妖孽,有显圣神灵,但每一种形象都是屈居在得道人类之下的,《搜神记》中的龙同时具有吉祥尊贵和预示凶兆的两面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干宝以史学家的身份写《搜神记》,使得小说与历史互相掺杂,增强了《搜神记》的真实性,同时《搜神记》一书也真实地保存了当时民间的一些古代礼仪习俗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李明 《天中学刊》2005,20(4):73-76
《搜神记》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前人对之研究颇多,从《搜神记》的卷数、全书风格、有无残本、原书材料的构成与编排等方面,可以看出《搜神记》构成的复杂性,它的“真”、“假”程度还应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约在朝鲜半岛三国中后期相继传入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中古时期的叙事文学也从《搜神记》等中国志怪小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三王墓》故事是《搜神记》最精彩的一篇,如果把《三王墓》故事与高丽中期朝鲜中古时期一些相关的叙事文学进行梳理,可以探明朝鲜叙事文学传统形成过程及中国唐前志怪小说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09,(24):25-25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中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中国第一部文言志怪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中国第一部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相似文献   

7.
“采访近世之事”的《搜神记》(二十卷本)中有很多接近当时口语的成分,是研究魏晋时期汉语的重要资料。《搜神记》中保存了晋代当时很多的常用语汇,为后世研究当时词汇面貌提供材料;常用词的运用则可以为我们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常用词演变情况提供语料。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中人兽婚恋故事在异类婚恋故事中所占比例最大,其存在价值不可小觑。本文对《搜神记》中12则人兽婚恋故事进行分类与分析,分成"推原神话衍化模式"和"异形妖兽魅惑模式"两种。考究两种模式之间或单个模式内部的关系,可以见出干宝《搜神记》所投射的魏晋"人为中心"及"男性视角"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干宝《搜神记》在古代小说母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存该书不全,仍可看出文学与神秘崇拜交互影响的诸多母题,如树神、神物、火神、狐精崇拜等,还有宝失家败、冤死天怒、小人国和外星人等,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母题来自印度和西域故事,体现了整理民间故事和跨文化文学资源的中转之功。干宝将这些故事母题进行了文学化发挥,使其更加富有审美能量和文化蕴涵。由于《搜神记》名气太大,惯于以类化之,《搜神记》成为一个类化名词,造成一系列托名干宝的叙述。这些"追认"之作,更确认了《搜神记》母题史多重价值和启发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早在公元前的先秦古籍中,如《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吕氏春秋》等,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已得到记载。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也有许多古典神话的纪录。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其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物形象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朱东润先生所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收录了关汉卿名剧《窦娥冤》,其文后有一注释(即东海曾经孝妇冤)有误。在参阅《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东海孝妇》后,笔者认为,《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注释东海曾经孝妇冤末尾应由事本《汉书.于定国传》,改为:事本《搜神记.东海孝妇》。  相似文献   

12.
二十卷本《搜神记》的构成及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本《搜神记》二十卷辑录自唐宋时期各类书,辑录手段高超,语科构成复杂,真伪参半,不便于使用。从语科学与古籍整理的角度比较各种类书引用材料之间的异同,《搜神记》存在着辑录上的诸多问题,大有重新辑录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李剑国先生认为干宝作《搜神记》在曹毗《杜兰香传》前,必不能取《杜兰香传》入书.故其《新辑搜神记》一书中删掉了“杜兰香条”.但通过深入考察曹毗、干宝的生卒年及作品成书时间发现,二者写作时间接近,再结合干宝《搜神记》著录方法来看,亦有抄录曹毗《杜兰香传》之可能;从之后的各种类书中所引《杜兰香传》篇名之不同来分析,似乎也不能断定诸类书未曾引干宝《搜神记》;西王母形象至东晋初已演化为道教女仙,与《杜兰香传》主题吻合.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成熟较早的叙事文体,史传对志怪小说《搜神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史传的实录精神对干宝辑录《搜神记》的态度影响较大。实录精神不仅体现在干宝对材料的处理上,还在于他采用了史传常用的全知视角。其次,史官"究天人之际"的创作目标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干宝不仅仅对神异的事件进行记录,而是立足于现实,力图解释这些事件与历史兴废的关联,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再次,史家"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也对《搜神记》有着影响。最后,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干预、语言简洁等史传叙事笔法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陶渊明创作《搜神后记》的三种可能性:(1)《搜神后记》(《搜神录》)署名陶潜撰产生的年代几乎与萧统编撰的《陶渊明集》同时;(2)陶渊明有读到《搜神记》的机缘;(3)陶渊明心好异书奇文是为了“自娱”和“导达意气”。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采访近世之事”的著作,《搜神记》(二十卷本)中有很多接近当时口语的成分,保存了晋代当时很多的常用语汇,为后世研究魏晋词汇面貌提供了材料;书中大量的新词新义,既可补充现有辞书的不足,又反映出这一时期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这些都说明《搜神记》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具有很大的语料价值,我们在研究汉语词汇尤其是中古汉语词汇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搜神记》是六朝最著名的志怪小说,堪称中国志怪小说之经典。《搜神记》记载了一些先秦人物的事迹,如王子乔、曾参等人,有些人物的确切身份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8.
郑海凤 《学语文》2014,(6):49-50
魏晋志怪小说以丰富多彩的神仙鬼怪以及神奇的传说异闻开中国小说之先河,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开端,影响深远。而《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以其众多的蛇类形象为我们展示了魏晋人对于时事、世态和人情的观念和对于生命、道德和伦理的深刻思考。《搜神记》中关于蛇形象的故事共有三十篇,其中蛇形象以本相出现的故事较多,以幻象出现的仅有五篇,但每篇都为后世小说中蛇形象描写开创了范式,具有典型意义。《搜神记》中的蛇形象描写具有丰富的时代特色,根据出现的频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阐释。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电脑》2004,(9):60-60
从《搜神记》开始公测到现在,我练了一个111级的法师,一路走来,对《搜神记》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希望下面的字能帮助大家解决一些游戏中的疑惑,特别是小法师。  相似文献   

20.
干宝志怪作品《搜神记》中异常身体书写占据了全书五分之一的部分,这些丰富的异常身体书写元素在杂乱中表现出了某种秩序性。采用文献整理和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搜神记》中全部的异常身体书写加以分类,可以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异常身体书写类型,根据这些异常身体书写的方式不同,可进一步得出《搜神记》中两种不同的志怪故事类型。这两种异常身体的书写研究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