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无论在亚洲还是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制定有完备的教育处罚制度,详细规定了处罚的标准和尺度……教育部近日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  相似文献   

2.
李正存 《现代语文》2006,(12):22-23
我国有些语文教育专家依据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认为语言知识属陈述性知识,有的还认为语用知识也属陈述性知识.李海林先生认为:"所谓语言知识,显然属于一种陈述性知识范畴,它主要是静止地客观地研究语言这种事物的结构、要素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2006年,号称全国三大班主任之一的万玮写的《班主任兵法》风靡教坛,许多老师视之为对付学生的绝技,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如法炮制。几年来,对《班主任兵法》叫好者如云,质疑声也很强烈。李镇西曾直言:“班主任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策略,需要谋划,但不需要‘兵法’。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以教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为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情境和问题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整合,既表现生活问题解决的意义,又从本质上认识化学知识与原理,更让学生学会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反省改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升学率迫使中学教学几乎完全成了“应试教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这种应试教学的弊端之一,就在于突出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得”,只求高分,忽视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各异,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学得更好。本文试从语文教学方面,谈谈如何教学生“会学”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6.
教育不需要保守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要现代化,教育要与时俱进,这些说法想必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这是否教育的全部?教育的任何东西都会是变动不居的吗?教育还要关注昨天、关注传统、关注可能不变的因素吗?教育也有需要回首的吗?也有需要坚守和保持的吗?一说到守旧,那多半是指那些已经落后了的“旧”,已经妨碍我们发展了的“旧”。如果这样理解,教育当然不能守旧。然而,如果像1966年那样“破四旧”,那实际上是破坏了我们的文化,破坏了我们民族许多珍贵的传统,那个破的,正是我们需要守的。在人的真善美中,有没有原本就存在的?原本就有的?小孩子的真叫天真,上天赋予的真。…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的抱怨“这些孩子,真是届而不发,那些好孩子,也非得让老师拽起采。”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会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任凭教师用怎样的目光期待,最终站起来的回答也毫无热情。这样的现象,让很多教师感到生气和不解,症结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经常给学生贴“标签”,而且这些“标签”绝大多数是“负标签”,导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对待。然而,从教育意义上讲,“标签”理论不是要歧视、隔离、淘汰学生,而是为了让教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因此,“标签”不能轻易、随意地贴,应“慎贴”、“育贴”、“活贴”,这样才能起到标签理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管理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证.不同的学校管理理念不同,管理实践亦可能迥异,但学校若主张科学管理,恐个白没有人有异议.然而科学管理对学校来说一定就是"科学的"管理吗?  相似文献   

10.
现在基层教师普遍认为学生越来越难教了。通过最近的调查我觉得造成学生越来越难教的局面总的来说有下面几种原因。社会因素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受到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很  相似文献   

11.
一缕飘香 《家长》2013,(7):17-20
一天,同事小王提到:"孩子昨天语文考了99分,是第一名呢!我跟他说‘,只要你知识学会了学懂了,考多少分得第几名都没有关系,妈妈都高兴。’他说,‘但是我得了第一名啊。’我感觉孩子有点得意。"针对这个细节,我问小王":‘只要你知识学会了学懂了,考多少分得第几名都没有关系,妈妈都高兴’,这句话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2.
郑霞 《教育导刊》2006,(9):44-44
当我们在网络搜索引擎中键入“恐惧教育”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成百上千条相关的信息。这时,我们会发现:在如今这个倡导个性、崇尚自我的时代,提倡“无恐惧教育”的教育思想已被许多人认为是教育的主流。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值得商榷。无恐惧教育者认为:儿童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启发与点拨、信任与宽容、鼓励与关爱、尊重与尊严;他们需要成功的体验、优势的发挥、才智的展示和价值的体现;教育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儿童一点一滴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促进并耐心等待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实施无恐惧教育,的确能…  相似文献   

13.
"遇到难题,也让学生探究吗?"课改以来,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被问多了,只得再从头思考一下基本教育观念问题. 托马斯·阿奎纳说过:"教学是教师试图借以摆脱学生的一个过程." 我愿意从学生的立场来表述这句话--学习的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有效摆脱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潘东桥 《广东教育》2003,(12):13-13
平时,教师非常注重后进生的思想品德转化教育工作,却往往对他们心目中的“好学生”不加注意。但实际上,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不一样,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却不是好孩子。有些学生在学校里热爱劳动,多次拿到爱劳动的单项奖。可是,他们在家里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懒虫。有些学生在老师面前是只小绵羊,在家里却是盛气凌人的小皇帝。有些学生平时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甚至偷父母的钱上交老师,说是在上学路上拾到的。还有不少学生在学校里对老师彬彬有礼,“老师早”、“老师好”不绝于口,可是在家里却把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一场名为“超级教师超级选”的活动正以“超级女声”的形式在杭州某小学火热进行。参选老师将通过海选、PK、总决选等环节,充分展示自身才艺,以赢得学生的选票。“超级女声”家喻户晓,红得发紫,赚足了银子,抢尽了风头。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超级女声”只是一个娱乐节目,给青春骚动的少男少女们一个娱乐的平台,“想唱就唱,唱得响亮”正说明了“超级女声”的娱乐功能。据了解,该校“超级教师”的评选活动全程为20天,分海选、PK赛、总决选,且每一场比赛都有拉票赛。我相信在20天马拉松式的评选活动中,无论是参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经常在想,那些平时考试只能拿到70分的学生会不会成才?而那些平时总是争取拿到100分的“好学生”又能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如果这些我们都不能确定,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求孩子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呢?  相似文献   

17.
某教育网上在争论“人类灵魂工程师”问题。李镇西老师希望教育“自觉地摘下这个神圣的面具”,宽容老师则反驳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命题仍然是很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呼唤人类灵魂工程师”。“人类灵魂工程师”只是个比喻的说法,并非正式的职务名称,在我看来,接受不接受这个称号大可自愿,喜  相似文献   

18.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提到:“教,是为了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这样精辟的见解,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学生表达的需要=学生的真正需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需要”成为各种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受到广泛关注。不久前有学者在学术争论中提出,学生的需要是有必要加以具体分析的,不能把学生真正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想要”混为一谈。学生的需要究竟是什么?怎样分析看待学生的需要?还有哪些有关概念需要澄清?在中国的社会现实中,教师应怎样关注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怎样的角色来关注学生的需要?本期特别关注,围绕“学生的需要”这一话题,呈现教师和研究者的一些困惑与思考,以期引起教师们的关注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