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一文中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课本对“崤函”的注释为:  相似文献   

2.
贾谊的《过秦论》在写作上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且层层对比,对比到底,最终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怪圈。作者首先把秦国同九国进行了对比。文章一开篇便极力渲染了秦国的强盛。秦孝公凭借  相似文献   

3.
杨亚民 《学语文》2013,(5):20-21
贾谊《过秦论》的叙事凝练而不失生动,概括又气势雄浑。然而,作为一篇经典的史论,《过秦论》的叙事与史实却不尽相同。这种曲史为文的现象,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影响了对史实的叙述。从《过秦论》中,可以看出贾谊急切的用世之心。一、增强气势,先声夺人作者开篇直接从秦孝公切入,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商鞅变法;一是西河之战。文中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 ,《过秦论》、《师说》和《六国论》三文有值得比较的价值 ,通过对照、分析会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借鉴意义。首先 ,从提出论点的方法和部位上看 ,三文不尽一致。《六国论》开宗明义 ,在文章启首即提出中心论点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不善 ,弊在赂秦。”属演绎法。《过秦论》首先罗列大量史料 ,论述秦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150年间的兼并战争和秦王朝因施暴而致亡的历史过程 ,最后用归纳法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异也。”《师说》的中心论点既不在开头 ,也不在结尾 ,而在课文的主体即中…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四册《过秦论》中有“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一句 ,其中的“先王”应如何理解呢 ?“先王”一般理解为“前代的君王” ,其中“先”指对“已去世的尊长的称呼” ,如《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先王以为东蒙主”。但《过秦论》中的“先王”如果也作此解释 ,笔者以为不够恰当。因为《过秦论》的作者贾谊反对秦始皇的武力 ,主张施行仁政 ,而始皇正是承继了秦孝公以来诸君王的武力政策 ,并且变本加厉 ,何谈“废”呢 ?此处的“先王之道” ,应指仁政 ,即儒家所倡导的“古圣贤君”的仁政之道。因此 ,笔者以为此处的“先王”应指“古…  相似文献   

6.
潼关史话     
偶听一同事讲一节历史课,关于秦统一六国时,说道:“秦地易守难攻,为四塞之地,东有潼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金锁关……”当时顿生疑窦。潼关既在秦时就有,为什么贾谊在《过秦论》中谈秦国地理形胜时,只说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然后践华为城固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不渊,以为固。”而九国之师攻秦于函谷关下,从未提到潼关。  相似文献   

7.
“天下”,在今天指全世界,在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指全中国。《过秦论》中的“天下”,与“宇内”、“四海”、“八荒”同义避复,指的是后者,这是十分明确的。但有论者谓,《过秦论》“天下”一词凡十一处,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一处指“全中国”外,其余诸如秦孝公有“席卷天下”之意,山东诸侯“以致天下之士”、秦始皇“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以及陈涉起义“天下云合  相似文献   

8.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以扛鼎的笔力,用雄奇瑰丽的语言铸就的《过秦论》,历来脍炙人口。凡是读过《过秦论》的读者,无不感到它的语言具有一种雄壮美。 一、想象奇特惊世骇俗气势不凡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包孕比喻、对偶修辞手法的气势不凡的语句,描绘出一幅恢宏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有些文字,表面看来反过来复过去,也真够“啰唆”,但仔细体味,才知道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处。贾谊的《过秦论》开头便是:“秦孝公据(?)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相似文献   

10.
人们读《过秦论》时,都为秦的很快灭亡而感到可惜,究其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现在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这里的人物,感觉到这里的人物都具有一种首创精神,这种精神是当今社会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秦孝公——一位救秦国于灭亡之境的救世主。  相似文献   

11.
“天下”析     
<正> 对贾谊《过秦论》上篇中的“天下”二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在本篇里,作者把‘天下’和‘秦’基本上作为对立的两方来对待,‘天下’和‘山东’‘诸侯’‘六国’‘九国’的含义大致相同。”细读《过秦论》,我以为这个“大致相同”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位移贾谊的《过秦论》气势磅礴,讲究铺排渲染,多用骈偶,有赋的特色。通过苏洵《六国论》(苏教版)这篇重点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秦与六国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因此,根据这一单元导读“宜反复诵读,加深理解”的要求,我将《过秦论》的教学内容预设为:以诵读为主,适当点拨文意。因为课前已布置了预习,所以课上诵读数遍后,我开始让学生提问。有学生提出了《过秦论》的论点问题。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简短的导语来概括本单元的要旨。本单元的导语已将《过秦论》的论点指出“:贾谊《过秦论》,是最早论述秦代兴亡的文章。选文着重评论…  相似文献   

13.
宋成玉同学问:《过秦论》的作者在叙述秦朝由兴盛到衰亡的史实的过程中,时时流露出自己对秦国—向奉行武功而不讲文治的做法是反对的,也就是说秦朝从兴盛到衰亡都是不施“仁义”。那为什么文章最后作者又是将统一了天下的秦朝一朝覆亡的原因归纳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正如贾谊叙述、描写的那样,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和张仪的连横策略,增强了国力,分化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各诸侯国争割地而赂秦,削弱了六国的力量,使西河之战首告大捷。以后的几代君王“蒙故业,因遗策”,拼命扩张地盘,不断“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当时秦国“攻”天下之势真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当时秦国的主要矛盾是扩张地盘,所采取的战略和策略又基本正确,黎民百姓还没有看清秦国君王的真正面目,易于被驱使利用,所以即  相似文献   

14.
苏洵的《六国论》开篇直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他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源在于六国本身,我却不以为然。六国破灭,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所谓“势不可挡”,六国再怎么维系统治,终无法阻挡历史的潮流。这个时代,是秦国主打的天下。秦国的国势蒸蒸日上,也不是一时强盛起来的。自秦孝公开始,便着手全面整肃朝纲,在商鞅的推举之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兢兢业业,没有丝毫的懈怠,为嬴政一统天下奠定了稳固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继秦孝公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扩大已有的基业,遵循前代的策略,大展鸿…  相似文献   

15.
当朝鲜面临俄国的侵略危机时,黄遵宪认真思考了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国家的社会形势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形势后写了《朝鲜策略》。《朝鲜策略》的中心论题是防俄,基本内容是亲中国、结日本、联美国和朝鲜自强。这是一篇极有见地的外交策略文书,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的外交思想。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黄遵宪的外交思想仍是传统封建外交思想的延续,在处理宗属国问题上没有创新,《朝鲜策略》仍是以夷制夷的翻版和传统封建外交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正>贾谊的《过秦论》仅仅用八百多字的篇幅,囊括了一百六十多年的诸侯纷争与王朝兴衰的人物事件,它在叙事方面可谓凝练而又不失生动,概括而又气势雄浑。然而,作为一篇经典的史论,在叙事与史实上却不尽相同,这正体现了作者写作的良苦用心。一、舍轻就重,寓理于事作者开篇直接从秦孝公切入,舍弃秦国以前的漫长历史,秦孝公在位二十四年,其间事情的千头万绪可想而知,而作者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商鞅变法;一是西河之战。就西河之战而言,文中说"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苏秦说齐闵王》(《战国策》)中也说:"当是  相似文献   

17.
西汉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势流畅 ,波澜层迭 ,运用对比 ,逐层推进 ,给人以峰回路转、气势磅礴之感。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的《六国论》行文对比鲜明 ,跌宕起伏 ,说理生动 ,令人折服。两文在结构、题旨方面尽管有不同 ,但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仅就上面两文的对比艺术进行分析。金圣叹评点《过秦论》时说 :“通篇只得二句文字 :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 ,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 ,此只是反衬秦 ;后半有说秦时 ,此只是反衬陈涉 ,最是疏奇之笔。”可见 ,对比反衬是《过秦论》的主要论证方法 :即秦“攻守…  相似文献   

18.
《过秦论》结尾“攻守之势异也”句,五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注云:“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六国。守,指二世、子婴时兵力弱而固守关中。”这条注解对“攻”和“守”的解释,尤其是对“守”的解释,是颇不确切的。《过秦论》结尾句“仁义不施而攻得之势异也”既是全文的论点,也是全文的结论。按照注解所说,秦王朝之所以灭亡,就在于秦二世、子婴时,兵力很弱小,却采用了困守关中的策略。否则,秦王朝是不会如此短命的。如果这个解释是正确的,那么,贾谊也就不会成为一时英彦,而为宿耆旧臣所忌;《过秦论》也不会被目为百代论体散文之祖了。课文如此注释,本于史无据。陈胜兵起,授周章将军印,西击秦,周章沿路募兵,  相似文献   

19.
微博     
《孔雀东南飞》被删是因为这个时代不需要爱情;《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被删是因为这个时代害怕出现更多的鲁迅;《雷雨》被删是因为周朴园远胜过如今的煤老板;《过秦论》被删是因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六国论》被删是因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相似文献   

20.
《过秦论》是西汉杰出的政论家贾谊的名篇,其上篇选入高中语文课木第四册,尤为脍炙人口。此篇先以极度铺陈的手法,历陈秦自秦孝公至始皇六代国君时国势由盛而益盛而盛极到秦二世、秦王子婴时速亡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然后再将秦盛极而速亡、先成而后败和抗秦的陈涉弱小而成功、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