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曾听过著名导演黑泽明的一个故事。黑泽明是20世纪日本著名导演,一生导演了30多部电影,被称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1990年,黑泽明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有一次,黑泽明需要拍摄这样一个场景:草地上,一家人正在嬉戏,天边悠悠地飘来一朵云。然而,拍摄的那天却是个万里无云的天气,黑泽明通过询问天气预报员,得知晚些时候,天空会有些许云朵飘过。于是,他当即让演员和工作人员全部暂停工作,大家或坐或卧在草地上,一边聊天一边静静地等待。这一等就是将近4  相似文献   

2.
1990年10月,哥伦比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日本东京会见了正在拍摄影片《八月狂想曲》的黑泽明(20世纪日本著名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  相似文献   

3.
罗康宁 《文教资料》2013,(31):138-139
作为日本最为著名的导演之一,黑泽明一生拍摄了许多电影,其中不少都是和武士相关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使黑泽明对武士有很大的兴趣,并且努力在电影里将他心目中的武士形象表现出来。他的电影不仅仅表现了武士的英勇无畏、正直律己等优秀品质,而且将武士的种种落魄境地以及负面形象加以展现,并进而对武士的命运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紫陆 《初中生》2011,(5):34-37
[导言]《蛤蟆的油》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自传。黑泽明(1910~1998),生于东京一个武士家庭。1943年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1950年拍摄《罗生门》获得国际大奖,从此蜚声世界影坛。他的代表作还有《七武士》、  相似文献   

5.
黑泽明自嘲     
黑泽明是20世纪日本著名电影导演,被誉为"电影天皇"。一次,美国《人物》杂志的记者采访黑泽明,曾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您一直不知疲倦,永不满足地投身于电影事业?"黑泽明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害怕羞耻!"随后,黑泽明向记者讲述一个故事。他说,在自己儿时家乡的大山里,有一种非常丑陋但生命力和繁殖力特别顽强的蛤蟆,它们非常凶悍,能射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能让大山里的其他小动物轻易毙命,人类被沾上也会不好  相似文献   

6.
橘子读与思     
芥川龙之介是上世纪日本一位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家。他23岁时写的短篇小说《罗生门》曾经被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般上银幕,成为不朽的世界电影经典名片。  相似文献   

7.
军训花絮     
你知道吗,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小时候身体很虚弱,一到暑假,他父亲就把他送到乡下亲戚家,让他过“晴耕雨读”的生活。每逢晴天,小黑泽明就带着米、咸菜和做饭的工具,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附近的山上野炊。有时候,黑泽明想吃鱼时,必须由他自己到附近的溪边去捉。一到下雨天,他就在家里写作业。整个暑假,他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夏季的骄阳和艰苦的生活强壮了他的身体,也磨练了他的意志,这些都为他今后从事繁重的电影导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晚年的黑泽明仍对父亲当年给他布置“暑假作业”感激不尽。这个暑假,你是怎么过的,是不是也像黑泽明一样收获颇多呢?  相似文献   

8.
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曾写过《灌木丛中》一书。著名导演黑泽明导演过《罗生门》电影。这些对大家来说可能都比较熟悉吧。在《灌木丛中》一书中,写的是在灌木丛中发现了一具男尸,通过妻子、强盗  相似文献   

9.
依据海德格尔哲学理论,从“非本真向死而在”和“本真向死而在”两个方面比较分析张艺谋电影《活着》和黑泽明电影《生之欲》中主要人物的死亡观,可以发现两位电影导演在死亡观方面和哲学境界方面的不同。张艺谋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存在方式是“非本真生存”,对待死亡的态度是“非本真向死而在”,即中国人的世俗哲学“好死不如赖活着”。而黑泽明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存在方式先是“非本真生存”,直接面对自己的死时,对待死亡的态度转变为“本真向死而在”。两部电影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体现了电影艺术家在死亡观维度上的追问与反思,更反映出了黑泽明导演比张艺谋导演的哲学观念要深刻。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1月9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日本导演宫崎骏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宫崎骏系黑泽明之后,第二个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日本人。
  1993年,正在成为巨匠的宫崎骏以一个采访者的身份对已经成为巨匠的黑泽明进行访谈。当时52岁的宫崎骏在黑泽明面前依然有些紧张局促,宫崎骏谦逊,黑泽明超脱。对谈中,两人还吐槽宣传电影时不得不回答“电影主题”之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0,(11):32-33
宫崎骏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1941年生于东京。宫崎骏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一生获得很多大奖,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  相似文献   

12.
黑泽明编导和拍摄的《乱》,是对莎士比亚《李尔王》的一次成功地移植和改编,黑泽明移植了莎剧的情节,但又依据东方民族的审美习惯对其作了改编。他变换了作品中人物的性别,增加了日本武士道特点和东方的佛教色彩,融入了日本的传统艺术,使改编后的《李尔王》——《乱》,不仅适合日本民族的阅读心理,也反映了日本时代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武士的黄昏     
着实有很长一段时间迷恋于日本的武士道题材电影。自黑泽明、内田吐梦开始,而后到北野武、三池崇史,再到山田洋次等人的电影作品,都有涉猎。这些导演镜头下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曾在某些时刻令我的情感坍陷,令我沉  相似文献   

14.
日本著名的电影导演黑泽明,小时候身体很弱,有一年暑假,他父亲把他送到乡下亲戚家,让他过“晴耕雨读”的暑假生活。每逢晴天,小黑泽明带着米、咸菜和炊具,由亲戚的孩子带到附近山上过野炊生活。如果黑泽明不愿吃咸菜,可以换个口味吃鱼,但鱼必须由他自己在山中小溪里捕捉。碰到  相似文献   

15.
沈鲁 《教师博览》2022,(2):66-68
<正>1950年,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为亚洲电影捧得第一个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大奖。时至今日,《罗生门》最值得回味的总是影片玄而又玄的电影主题,仿佛电影艺术世界的大师级人物总是绕不开主题设置上的现代哲学意味。从影片诞生至今,人们对黑泽明试图阐释的哲理充满了无尽的解读:"那片树林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对于习惯知人论世的我而言,  相似文献   

16.
张俊 《生活教育》2013,(6):56-58
黑泽明在完成《罗生门》的拍摄以后,就已经是享誉全球的电影大师了。可是在他晚年回忆过往时,仍旧把自己比喻成是一只站在镜子前面的蛤蟆,发现自己种种的缺点与不堪,竟吓得流出一身汗。我也曾经与几位教师一起讨论这个话题,有一位教师虽然执教二十多年,依然觉得教师工作非常有趣,随口便会谈到班级里的学生如何的淘气且可  相似文献   

17.
黑泽明和他的《罗生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泽明是著名的世界电影大师。他出生在日本东京的武士家庭,从小酷爱西洋绘画。在50年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30余部电影,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德观念与哲理,具有西部片式的艺术风格。《罗生门》为日本电影走上世界影坛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宣扬人道主义精神永存,它的多视角创作方法,快速跟拍的摄影技巧,使黑泽明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一举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日本文坛上有“鬼才”之称。他那精妙的短篇小说,技巧纯熟,构思奇特,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其代表作为《罗生门》和《鼻子》。《鼻子》一文深得大作家夏目漱石的赞赏;而《罗生门》被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改编成电影,在国际上连获大奖,推动了日本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从物语中的三则故事,到芥川小说演化为两篇小说,再到黑泽明拍摄成一部电影,"罗生门"的意义指象经历了一个脱胎换骨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作品的相同精神决定了它始终能焕发出无尽的活力,而其精神差异又是它在新的时代中不断被接受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大部分男性导演所拍摄的女性题材电影,都难以跳脱男性视角的束缚和父权意识的局限.男性导演拍摄的女性题材电影虽然开拓和丰富了女性主义电影,但是否能超越男性叙事自身的局限、打破性别立场提出批判性思考,从而客观、正确地塑造出特定时间与环境下的两性形象,却仍然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以孙周导演拍摄的女性题材影片《我愿意》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