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09年央视春晚上,董卿将"马东"说成了"马季",全国观众一片哗然,网络上又是一番沸沸扬扬.直播节目中的口误在所难免,有一些甚至还成为了经典,可是董卿显然没有这份轻松的好心境,她参加马东主持的<文化访谈录>节目时透露,为了这次失误,心情极度低落,"大年初一早上,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2.
董卿,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欢乐中国行》节目主持人,2005年入主春节联欢晚会,并在“国际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上获“最佳电视女主持人”、“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她先后就读于浙江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曾在上海东方电视台和上海卫视担任多档栏目及大型综艺晚会的主持人.获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编按]  相似文献   

3.
《奇葩说》是新媒体平台“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节目,自2014年11月上线以来,凭借其新奇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赢得了受众的关注和喜爱.在《奇葩说》当中,除选手的精彩发言以及唇枪舌剑外,最值得品评的当数主持人马东的精彩表现,一方面,他在节目中将“马东式”的诙谐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他善于表达深刻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让许多观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开播至今,特别受到知识群体的喜欢。近日我采访了主持人马东。见到他的时候一点也没感到意外,他跟电视里一模一样,不算高大,不算英俊,但眼睛里透着睿智。我和他开玩笑:“如果春节晚会让你主持怎么样?”他说:“那怎么可能,大过节的谁愿意见我这模样的人啊?”似乎优秀的主持人都有一招幽默的好本事,其实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曾经说过,看马东主持节目挺过瘾的。 主持人就像水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央视《挑战主持人》栏目的片头里,有一连串对主持人这个职业的要求:知识力、感受力、应变力、表现力……这些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自制节目异军突起,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推出了一系列自制节目.下面,笔者以爱奇艺的《奇葩说》为例,对网络自制节目的发展场域作一分析. 《奇葩说》作为爱奇艺重点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以高大上的“新综艺”为定位,制作要求堪比电视综艺节目,耗资上亿元,由马东主持,高晓松和蔡康永担任团长,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央视春晚出现了一些“雷人”的惊喜。如今央视的观众调查“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结果还没揭晓,而《羊城晚报》则先给它颁发了一系列“另类”奖项:周杰伦是”最牛伴舞奖”,董卿是“最牛口误奖”,《暖冬》是“最牛炒冷饭奖”……(2月1日《太原晚报》)  相似文献   

7.
央视《朗读者》火了,这多少有点意外.深究细想,感觉也不意外.既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能火,《朗读者》也能火,因为这仨节目倡导传统文化的旨趣是相近的,加之有央视当家“花旦”董卿倾力且倾情的主持,这个节目火爆其实不算什么意外.  相似文献   

8.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继“超女”后重点推出的一档大型生活角色互换节目,以纪录片加真人秀模式推出。这个号称“接棒《超级女声》”的栏目似乎要为湖南卫视正名湖南电视人并不只是做娱乐很在行.而且做理性节目.有教育意义的节目也很在行.借此摘下湖南卫视“娱乐至上”、“娱乐至尊”的帽子.节目一推出.在网络上反响热烈,叫好声与质疑声接踵而来,而节目最新收视率目前已排在全国同时段同类节目第七名。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日寸尚追求”这八个字看似简单、但是内涵却是丰富的。“以人为本”可以说是在以观众为主体下的节目内容的体现.“日寸尚追求”则是节目形式上的体现,也就是节目的个性特征.二者既是分离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在做到以人为本的时候、就是在追求时尚,在追求时尚的时候,我们不能抛弃对人的心灵和行为的阐释。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10.
黄斌 《声屏世界》2005,(12):66-66
继2004年央视少儿频道在全国200多个省辖市落地.全国各地各级电台、电视台也都开办了少儿栏目、节目.为广大来成年人创造了一个健康有益的广播影视环境。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为孩子说话,说孩于话.让孩子说话”的少儿频道(节目),在行动上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大人(特别是节目制片人)认定的少儿节日普遍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少儿节目“成人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1.
陆康 《视听纵横》2005,(6):96-97
多年来,广大电视艺工作为了使荧屏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次的电视观众的不同需求,想尽一切办法.不断改进节目内容、节目形式,提高节目的化品位,创作出不少新颖别致、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艺作品。但是.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曾有着“新花招”的电视艺节目又慢慢成了观众眼里的“老套头”,观众没兴趣看.当然影响收视率,这样.又逼着你对节目、栏目进行改版.推出更适合观众“口味”的“新花招”,以赢得电视市场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广播节目的市场化是由节目“交流”演变为节目“交易”并进而“市场化”的。最近几年举办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广播节目交流会,实际上都是以买卖节目为主,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办第三届的时候,更名为“全国广播节目展销会”。三届全国广播节目交流会或展销会极大地催生了市场化节目的繁荣,促进了节目的市场化。那么.节目“交流”  相似文献   

13.
电视字幕新闻是电视独有的一种节目形式,它在不干扰节目正常播放的情况下.在画面上“叠流”出字幕来播报最新的新闻.它利用的是人们多渠道接收的能力.既避免了因中断节目带来的心理破坏.又保证了信息完整及时传输。  相似文献   

14.
有线电视经历了几年令人惊讶的迅猛发展之后,显然不再是无线电视的“延伸和补充”,这已是事实.但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并存而导致的包括自办节目在内的竞争和由此产生的困惑却一直伴随着有线电视的成长.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有线电视台自办节目的特点是什么;二是频道资源与自办节目的关系。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认识。一、关于有线电视自办节目的“特点”问题在自办节目的实践中,有线电视一直力图追求一种与无线电视不同的独有的“特色”和“风格”,在理论研究中,我们也在为有线电视的“特点”寻找依据,并提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一段时期里的娱乐节目在各地方上星节目中的竞相播出,全国电视屏幕一时间娱乐性节目充斥黄金时间,热热闹闹,喧喧嚷嚷,成为各台的强档节目,成为电视的潮流.相比之下,服务类专题节目则多少显得有些“暗淡”,至少不是那么受观众瞩目,被媒体推崇了。作为从事这类节目的编导、主持人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如何坐得住“冷板凳”,如何耐得住寂寞,是到了需要冷静观察、勤于思考的时候了。正像有许多同志强调电视业需要“热运行中冷思考”一样,我想要阐述的是作为电视业中相对冷门的服务类专题节目如何在“冷运行中进行热思考”,在冷静…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台,在系列合中率先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规律和广播宣传规律的客观反映.经济合,作为系列台中首先推向听众的专业自,就因为它定位在“经济”上,是为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经济建设服务的,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经济台从它一出现开始,就以经济宣传为己任,经济宣传是经济台的主旋律.而有些经济合虽然在办合宗旨中开宗明义写有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可在节目设置上却大而全,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一应俱全,诸如“健康节目”、“体育节目”、“谈心节目”…  相似文献   

17.
刘飚 《声屏世界》2005,(7):22-22
广告品牌既可以是一个电台,一个频率;也可以是一个节目,一个专栏。有观念认为。品牌节目就是高品位的节目.一个电台只要有几档高品位的品牌节目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目标受众的不同决定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节目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任何档次的节目都可以因为独到的特色产生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节目。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这三个方面。“谁在说”是主持人的特色差异:“说什么”是内容的特色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宋常云 《声屏世界》2011,(10):28-29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主持人处在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中介位置”.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但在节目内部,主持人的位置和作用应该如何定位?以往,我们强调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主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否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期望和定位过高,以至于在选择或策划时迷失了方向,走入了误区。主持人在节目中必须明确的是,主持人是节目的一部分,而不是高于节目或超越节目的一个主体。一档好的主持人节目必须是节目与主持人和谐统一的整体,因此,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主持人处在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中介位置”.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但在节目内部,主持人的位置和作用应该如何定位?以往,我们强调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主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否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期望和定位过高,以至于在选择或策划时迷失了方向,走入了误区。主持人在节目中必须明确的是,主持人是节目的一部分,而不是高于节目或超越节目的一个主体。一档好的主持人节目必须是节目与主持人和谐统一的整体,因此,  相似文献   

20.
王有希 《声屏世界》2004,(11):42-43
江西卫视于今年4月新鲜出炉的《戏外有戏》栏目.在周末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它以重推热播的电视剧.力推当红的影视明星,打造全“星”空间服务电视观众,推“戏”又推“人”、“戏”“人”结合、“内”“外”互动是该栏目的最大特色,也是目前内地上星电视的唯一,节目推出后、影视名人日益关注,观众队伍不断壮大,节目知名度和收视率开始上升,好评之声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