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新青年”与“新国家”思想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认为青年人只有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都达到特定的目标和要求,才可谓“新青年”;陈独秀的“新国家”思想包含了对国家要素、国家主权和国家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索的思想。他的“新青年”思想和“新国家”思想是互相缠绕,互相影响而发展的;由于“新国家”思想更具理想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其“新青年”思想会超越其“新国家”思想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儒家对于“心性论”思想的探索始于孔子,而“心性论”思想的真正创立者是孟子,他提出人性具有的“善性”是“心性论”思想具有的本来面目,人性具有的“善端”是“心性论”思想的道德情感的根本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构建了以“人性论”为基础、心性修养为内容和道德价值为取向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心性论”在后世获得空前发展,尤其是经历唐代韩愈、李翱的儒学复兴运动,及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创建,儒学“心性论”不断理论化、系统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理论。最终,儒家“心性论”思想由“人性论”、“伦理论”、“修养论”走向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的、全息的儒家“心性论”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变”与“不变”,对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视野、意蕴和结构呈现新特点,但其建构依据、本质要义和基本遵循不变也不能变。“不变”是“变”的依据和基础,“变”是“不变”的发展和升华,“变”与“不变”辩证统一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更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战争观、治军思想、作战思想三个方面.《吴子兵法》的战争观主要包括“内修文德”与“外治武备”相结合的战争准备论,“五因”的战争起源论和“五兵”的战争性质论;治军思想主要包括“简募良才”的建军思想,“教戒为先”的教育训练思想和“以治为胜”的管理思想;作战思想主要包括“审敌虚实”的料敌思想,“趋其危”的避实击虚思想和“因形用权”的灵活应变思想.  相似文献   

5.
三、“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 以下转向一般意义上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思想方法”。1.正如《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这一书名所清楚表明的.除“数学的精神”外,米山国藏在这一著作中也谈到了“数学思想”和“在整个数学中使用着的重要的研究方法、证明方法”。由此可见。就总体而言,米山国藏对于自己所说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也多少持有一种层次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对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致良知”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目标;“明伦”、“德教”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根本内容;“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根本方法;“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是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礼乐教化”、“敦厚风俗”是王阳明社会教育思想途径与目的。继而文章在肯定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实践绩效和历史影响的同时,认为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教育文化发展等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先秦货殖思想家中,对货殖“取予”思想有独到见解的,首推白圭,其“取予以时”思想最具代表性。老子的“欲取固与”思想,孔子的“惠而不费”思想,管子的“形予实取”思想,也体现了“先予后取,以予为取”的精髓。先秦贷殖家白圭及老子、孔子、管子的“取予”思想,独具中国特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论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从而得出结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世界神话具备“创造”、“变成”、“产生”这三个动词的意义。研究古代日本神话思想,不仅要和中国古代神话作比较,还要研究古代朝鲜的神话。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吸纳,构成了完整的古代神话思想。古代朝鲜、日本神话所表达的是“产生”和“成为”的神话思想,“创造”思想微乎其微;而中国的古代神话里既有“产生”和“成为”思想,又具有“创造”思想。它和古代朝鲜、日本的神话思想有相异之处。古代朝鲜和日本的神话思想相类似。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准确把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的认识定位;要科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辩证关系,摒弃“对立论”、“无用论”、“接轨论”等错误认识,努力提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认知水平;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意识,在学科建设的视域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必须积极寻求创新的理念、方法和路径。在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诉诸当代影像,着力营造出教育的“陌生化效果”和“震颤效应”,逐步引导教育对象在“凝视倾听”中接受领悟,让教育对象“留得住”、“进得去”、“动起来”,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传统的枯燥乏味、软化虚化的牢笼,达到直指人心、悦目悦神、入身入心的教育效果。诚然,无论是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像诉求来说,未来的路都还很长很长。  相似文献   

12.
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幸福化”的原则,才能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注和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学校、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位移”,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学生的“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 ,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思想教育的不可控性、潜移默化性、自主性等特点。因此 ,要以“变”应对 ,具体要变“教学资源”为“教育资源” ;变“堵”为“堵 ;导”结合 ;变“知识传授”为“认知能力培养” ;变“思想教育统一化”为“思想教育个性化” ,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围绕“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是否存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价值意义”等问题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现状进行概述和评析,以期对进一步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这无疑是加强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举措。而“分类讨论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在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 ,提高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一、大纲对“分类讨论思想”有具体的要求“分类讨论”,简言之就是先分类 ,后讨论。阅读大纲和教材会发现 ,初中数学对分类讨论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把“分类讨论思想”分成两个层次 ,即“分类思想”和“讨论思想”。…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原因。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对于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班级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心偏高”问题,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加强班级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下移”十分必要,也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加强班级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自我设计”、优化“运行轨迹”、突出“文化气息”,从而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下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和发扬“天人合一”优良文化传统,对解决一系列现代性难题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梳理了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揭示了“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从“天人合一”思想视角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进行了反思;文章最后阐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价值、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老子的“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思想,阐述“老子思想”中“淡薄名利”、“功成身退”、“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观.最,突出老子名利观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对国家公务员的启发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千多年前 ,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礼法并重”的思想 ,把“礼”、“法”当作治国安邦的两大根本手段。本文通过对这一思想体系中“礼”、“法”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考察 ,结合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 ,揭示出这一思想对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