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投入大、实效低已成为中学教育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德育生态化的德育理念,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生态化即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以生活和活动作为载体,营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化的和谐德育氛围,让师生在共建共享的互动教育活动中实现双赢:学生逐渐建构出正确的道德观,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提升德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晓博 《教师》2011,(12):10-12
德育投入大、实效低已成为中学教育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德育"生态化"的德育理念,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生态化"即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以生活和活动作为载体,营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化"的和谐德育氛围,让师生在共建共享的互动教育活动中实现双赢:学生逐渐建构出正确的道德观,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提升德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彰显师生尊严,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4.
唐山市开平区第一实验小学秉承"尊重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和谐发展,不断创造充满和谐、富含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以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引领着学校、师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所谓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简而言之为大学生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是指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完善其个性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基于…  相似文献   

6.
“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不仅是和谐教育德育实践方法的实践与延伸,更是和谐教育德育的升华。“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一个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道德学习共同体,它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秉承和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基本精神,要充分关注与维护学生作为道德成长的主体,确立起师生道德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相对话、集体交流,共同成长,共同接受一种“道德锻炼”,从而不断建构完整的道德发展蓝图,为孩子们生命的和谐、自由、幸福成长奠基。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内涵发展,是指以人的发展为依托,尊重学生,尊重教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让教师和学生自觉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实现师生、学校的和谐、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南  相似文献   

8.
和谐校园是指师生各尽己能、各得其所、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校园,也是师生共建共享、崇尚创新、团结协作的校园,创建和谐校园是通过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实现的。校内育人的和谐关键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自身发展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以下的一组文章反映了教育工作者在育人和谐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以飨读者。期待广大学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提供更多宝贵的资源,相互交流、共建共享和谐校园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表现在教育领域即是努力培养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走向和谐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性“生态型人才”。本文以天津市某区重点中学为例,简要阐述生态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培养面向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做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
和谐德育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将知、情、意、行和谐地整合在一起,以传授道德知识作基础,以涵养道德情感为关键,以培养道德意志作保证,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为归结。  相似文献   

11.
正思品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内化德育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以课内外德育活动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形式,改变了沉闷的教学气氛,使师生双方都沐浴在生动、和谐的交互影响之中,不断地感悟、思考、发现。但现实中,德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笔者曾以我校五、六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访谈,访谈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型"思想品德课堂中加强初中学生自主德育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严格遵循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并自觉将学校德育课堂与家庭德育课堂、社会德育课堂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在"生态型"思品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探寻出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践措施与路径,进而真正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房添 《中国德育》2007,(12):61-63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指引下,我校积极探索实施和谐德育的规律。根据我们的理解,和谐德育指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坚持按学生道德生命成长规律实施德育,及时解决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矛盾,使学生的品德和谐发展。和谐德育包括德育理念和谐、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和谐、德育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合作和谐、德育心理过程中学生知、情、意、行各环节和谐,学校德育队伍之间工作协调、关系和谐。同时,还要不断化解各种影响德育和谐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我校和谐德育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模式,即坚持一个指导观念,调动两个德育主体的积极性,三方紧密合作,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五支队伍共育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型思想品德课堂中加强初中学生自主德育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严格遵循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并自觉将学校德育课堂与家庭德育课堂、社会德育课堂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在生态型思品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探寻出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践措施与路径,进而真正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自2007年以来着力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和师生和谐发展的体验———感悟式生态型德育管理体系。生态型德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凸显体验,感动生命,激发潜能,开启生态智慧,引导受教育者思想上树  相似文献   

16.
探索“导主和谐”教育模式,培养师生发展性学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主和谐”模式下师生的角色定位是“教师为指导 ,学生为主体” ,其方法是“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 ,其理论背景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 ,核心是以师生发展为本 ,目标是培养师生的发展性学力 ,培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苗子”。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建构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共同愿望 ,以反思、反馈、互动、共享为特征的学习型组织来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班级德育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四川教育》2004,(5):15-16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发挥职教教研的引领作用,打造魅力德育校本教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打造魅力德育课堂,搭建学生成长的舞台;打造魅力德育教科研,拓展师生发展的新时空;促进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科学、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