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巫”、“武”与“舞”同源试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的特点是形音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早期汉语中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意义上也多有联系,可能由同一语源滋生。文章从语音着手,结合字形分析和古代文献的用例情况,试着论证了“舞”、“巫”与“武”是一组语源上同源的同源词,同时这种联系也再次证明了词汇系统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铓和鼓作为一种物品,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铓和鼓作为一种实物载体以“声”为媒介承担与“三界”的沟通,巫作为媒介的实施与传递者,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武作为捍卫族群安危的手段,执行着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任,舞作为愿望表达的过程,展示哈尼族生活的现实。文章旨在通过铓鼓与巫、武、舞的关系来阐释它包括神性意识在内的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阅读《庄子》的文章,可以从中感受到浓浓的“舞”意。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原来庞朴先生早就谈到巫、無、舞三字来源于同一项巫风文化活动,其中“巫”作为主体、“無”作为对象、“舞”作为手段。对此,我们的理解是庄子借助“舞”中之“象”,揭示他对“無”的人生审美境界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仗鼓舞是湘西白族人民的代表性舞蹈,流行于桑植县一带的白家山寨,它既具有喜庆节日时的自娱自乐性,又具有借以祭祀祖先使本民族团结延续的象征性。本文从湘西白族仗鼓舞的起源、仗鼓舞中武术元素"舞化"的表现及仗鼓舞"舞武合一"的价值等方面入手,进而分析从武术套路到仗鼓舞舞蹈动作的演变,挖掘武术在仗鼓舞中的运用,突出其舞武相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眠眩”一词,如一般人的说法,属于连绵词,并且认为不可分训。但“眠眩”这个词单用与连用无异,正言与倒言无异,可以分训,且产生了与之相关联的一个大词族,本文对其进行描述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两个概念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们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往往字、词不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本文认为,讨论同源词。应该从词的音与义出发,而讨论同源字,则必须从汉字的本体——字形出发;同源字与同源词尽管有时候在字形上具有重合关系,但是,却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而不别。本文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从汉字的构意性质、汉字的孳乳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之问的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颜师古的《汉书注》使用了大量的声训,推求语源。本文对其中部分同源词进行疏证,以验证其同源关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也是一部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文献.因其为语录体著作,缺乏具体语境,使很多章句在读解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其中的"乐则韶舞"一句,从文字、语义和语法修辞等角度进行辨析,指出该句并无用字假借现象,即"舞"毋须通"武",宜作"乐则<韶>舞"解,则语义、语法上与孔子的"中庸" "德治"等思想和<论语>语言风格更相宜.  相似文献   

9.
同源词献疑     
近年来,同源词是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其概念和范围都相当的混乱。笔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少疑惑,在此提出来,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0.
异体字的研究一向为文字学家所注意,但对于"异体字究竟有什么样的文化功能"似乎还缺乏研究.本文以"灵"的一系列异体字来研究巫文化,小角度地研究异体字的文化功能. .  相似文献   

11.
佤族的巫舞     
佤族巫舞宛如一块“活化石”,再现了这一民族的历史、风俗,同时折射出他们的宗教信仰、性格和审美意识等。深入研究佤族的巫舞,对研究这一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从语源学和认识语义学两种不同角度入手来分析汉语方言现象:文章首先以音义关联为线索分析洛阳方言中的“坷漏”、“坷廊”和“康宀良宀”,进而证明三者与“空”和“壳”为同源词。最后部分结合洛阳方言调查,考察该方言体系中“坷漏”和“坷廊”的相关语义,并从认识角度来推测它们的语义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3.
"穿插藏闪"、"意识流"是伴随着都市文化出现的两种叙事技巧,他们分别从时空结构和心理层面上构建城市空间、刻画都市人群心理,从不同侧面彰显城市意象.而"蒙太奇"则是以电影为载体,打破时空心理的限制,以随意调度的方式,折射出某种都市关怀.  相似文献   

14.
分三个层面对“道德”范畴的形成及其内涵进行了历史考察 ,认为是道家老子最先将“道”升华为哲学范畴 ,认为“德”作为政治伦理范畴 ,形成于西周 ,较“道”为早。“道德”连用虽散见于先秦典籍 ,但作为哲学范畴 ,当确定于《庄子》。而《老子》之“尊道贵德”、《论语》之“志于道 ,据于德”、《中庸》之“苟不至德 ,至道不凝焉”等论题 ,都是“道德”范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淮阳县"二月会"巫舞"担经挑"起源于商周时期形成的"高禖"祭祀仪式。其舞者构成、道具和舞蹈形式是对"高禖"图式的模拟和动态演绎,其功能是通过祭祀高禖、伏羲和女娲三位大神,来祈祷男女相爱结合,子孙繁衍。原始的"高禖"祭是"担经挑"巫舞和"泥泥狗"等民间艺术形式的神话原型,是我们追索、研究淮阳地区早期民众信仰及文化生活的指引和凭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克劳斯·黑尔德的论文集<世界现象学>的一个评述.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现象学何以成为"世界现象学"?"世界"是什么意义上的世界?自然的世界?文化的世界?世界是一还是多?它包含哪些环节、哪些层次?以及"政治现象学"和"交互文化现象学"与"世界现象学"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开放式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教学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大有裨益。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高校舞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使用开放式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舞蹈才能。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高校舞蹈开放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谭玉焱 《成才之路》2020,(4):110-111
汉语中的频率副词“常常”“经常”“往往”在词义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点及差异。文章通过对“常常”“经常”“往往”三个词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系统说明“常常”“经常”“往往”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正”、“在”、“着”、“呢”连用共现时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主要是动宾短语)的搭配所呈现的不同句法分布情况进行了讨论,同时又根据以上各词在连用共现时所体现的“体貌”特征,即“进行”和“持续”,分析了以上各词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搭配时,在语义语用平面的自足或成句的情况,并从信息量承载和前景、背景认知关系方面,对以上各词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搭配所呈现的句法分布特征做出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杂志作为一种文化信息的工具,是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产物。1940年代的上海杂志,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杂志在向社会推出张爱玲的同时,也推动了杂志的发展,张爱玲由此走向创作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