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道。新闻媒体解读就业政策、刊登就业新闻、提供就业信息的就业报道自然牵动人心。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作为世界两个重要的国家,中美在就业问题上的表现引人关注。两国媒体对金融危机中就业问题的报道也不遗余力。比较两国主流媒体的就业报  相似文献   

2.
大学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猛增,就业成了社会焦点,尤其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学生就业受到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有其积极的一面,却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试图探讨新闻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报道中如何规避误区,真正承担起媒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中国记者》曾在1998年和2003年组织过两次就业报道专题研讨,探讨当时环境下的就业报道。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就业问题出现了新的特点。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媒体就业报道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更是就业报道的生命力所在。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媒体应如何应对,就业报道的理念、内容、方式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就业环境变化而改进?本刊特组织相关文章进行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4.
陆春 《新闻实践》2007,(9):42-43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报道也成了媒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几年前对于就业困难群体报道重点是放在党和政府送温暖上,那么,随着就业困难群体发生许多变化,报道也应突破常规。笔者在采访中的感受是,一个困难的标签并不能涵盖一切,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个性、行为模式、喜怒哀乐;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深度报道在纸质媒体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它的出现和逐步繁盛,绝不是偶然的,是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竞争的扬长避短的举措。但深度报道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有些深度报道过“深”,以至“深”得让读者看不懂,显得很死板,读者不愿意看,使发行量下降,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让深度报道活起来,成为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受众对涉外财经资讯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各媒体涉及国外的经济新闻报道版面日益增加,涉外经济报道分量越来越重,同时对公众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因此,涉外经济报道研究的意义也就凸显出来。本文选取《人民日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所报道的涉外经济新闻,探讨涉外经济新闻报道对我国经济生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人们普遍感觉:媒体有关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报道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甚至全球进入自然灾害频发期,全球化趋势加大了灾害影响的"蝴蝶效应",也提高了相关报道的关注度与需求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对防灾减灾新闻的态度发生了极大改变.  相似文献   

8.
徐神 《中国广播》2009,(12):73-74
今年我国有610多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新闻“富矿”。本文通过梳理有代表性的广播媒体策划的相关大学生就业报道,总结出广播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报道中呈现出的用事例说话、心理调适、公益活动三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尤其在金融危机严峻的形势下,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因而引起媒体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媒体的就业报道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一是就业报道基调消极化,让读者看不到希望;二是就业报道主体偏狭化,多局限于民工和大学生.这些不足束缚了就业报道拓展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读书     
《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赵士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每册18元随着突发事件曝光率的逐渐提高,如何报道突发事件成为了媒体实践中一个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道。新闻媒体解读就业政策、刊登就业新闻、提供就业信息的就业报道自然牵动人心。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作为世界两个重要的国家,中美在就业问题上的表现引人关注。两国媒体对金融危机中就业问题的报道也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2.
就业和失业,这一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受到各界的关注。自然,也逐渐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媒体对就业的报道,可以说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的步伐是一致的。1988年开始国企改革,从下岗分流到再就业,从企业安置分流职工到政府出台再就业相关政策和措施,媒体都给予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民众对体育新闻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体育时评在体育报道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而且各电视台、报刊网站的体育评论在数量上也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在体育报道独家化越来越弱的今天,体育时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该媒体人员的素质高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青年报>的大学生就业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认为媒体对报道大学生就业存有框架,媒体选择性地呈现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就业典型是就业报道的重要内容,从下岗再就业模范人物到主动在西部、偏远地区就业的大学生。近年来,也有一些"另类"就业典型通过媒体传播,如"北大学子卖肉"、以及大学生当保姆、修鞋、卖破烂等。有些报道只是把这些事例罗列出,仅仅把这些个案当作吸引人眼球的噱头。就事论事报道,缺乏深入挖掘和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6.
如今正是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期,很多媒体上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报道占据了相当的版面。然而,奇怪的是,媒体的报道一面是为大学生就业难深表同情,一面却是为大学生“另类”就业感到惊讶甚至不乏挖苦。比如,最近很多媒体报道了河南郑州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现场电梯被挤塌变形、玻璃门被挤倒的消息,报道主要是表达了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切同情,对目前社会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一些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报道越来越吸引"眼球",走"偏""怪"的路子。比如名校大学生如果从事了与其身份不符的工作,很容易就成为一些媒体大规模报道的对象。而这些完全不是大学生就业报道的本来面貌。面对着日益庞大的大学生就业群体,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应该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正确认识现象,探寻事物本质,学会用平常心态看待大学生就业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还原大学生就业的本来面貌;并利用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方博  方刚 《今传媒》2011,(8):35-37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要的媒体议题,媒体通过自己的报道框架对大学生就业这一主题进行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框架究竟是怎样的?大学生就业这一议题又是怎样通过框架来呈现的?对大学生就业,什么样的报道框架是合理的?本文利用台湾学者对框架的高、中、低三层分类方法,以《中国青年报》2006-2010年对大学生就业议题的框架为例,探索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框架议题的变化过程,为大学生就业这一议题寻找合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电视媒体中的就业报道在反映就业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暴露出什么问题,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在进行探讨之后,本文希望可以为未来就业报道的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信息报道在各种媒体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分量也越来越重.报刊、电视、广播都争先恐后地辟出专版或专栏报道各地的经济信息,一些专门刊登经济信息的专业报纸也日益增多.可以说,我们目前正生活在一个被各种经济信息所包围的世界里,如果一天得不到信息,人们就会感到生活中好像缺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