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环球人物网"视频新闻为例,认为它对网络视频新闻文化叙事的建构有三点启示:一是挖掘新闻故事中的人情味,讲述好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开拓新闻报道的广度.二是碎片化展示故事中的悬念与冲突,灵活运用新闻背景,深度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三是找准每个新闻报道的亮点以精准定位,不断创新网络视频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提升新闻传播的效度.  相似文献   

2.
人物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乡村发现》,在人物新闻中采用戏剧性结构,有情节、有铺垫、有高潮,用"戏说"或"说书"的播报方式,获得观众青睐,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3.
雷宇 《青年记者》2016,(10):45-46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正因为如此,历史,又被称为旧闻.副刊专栏文章也是新闻的一部分,过往的世事变迁,更应该追求新闻的“新”.中国人讲究以史为鉴,旧闻承载着历史故事,蕴含着现实价值,鉴古以观今. 中国青年报在面向中学生的“成长”版上,以专栏形式推出针对院士群体的系列报道,关注近半个世纪前的老故事,通过抢救性的采访,还原院士青葱岁月,记录院士成功之路背后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同时突出时代特色,破译英才的成长密码,追慕往昔教育图景,在旧闻求“新”上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人物类电视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卫视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乡村发现>等.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5.
叶挺 《新闻实践》2022,(1):69-70
随着媒体业态的改变,面对"流量经济"带来的压力,暖新闻如何继续"出圈",金报集团也在推进暖新闻报道的转型升级.笔者以金报集团暖新闻报道为例,浅析暖新闻如何引领文明新时尚. 让暖新闻出彩,做"金华好人"典型的发现者 金报集团注重挖掘、发现老百姓身边的人物典型,讲述好市民身边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细节生辉,让这些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与新闻相对应,已经形成历史的新闻,人们常称之为“旧闻”。“旧闻”承载历史,也承载价值。当今世界的光怪陆离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媒体不仅有责任报道正在形成历史的新闻,还有责任发掘已经形成历史的“旧闻”。新闻媒体的旧闻包装在努力扮演这个发掘者的角色,并成为在媒体竞争中重要的内容构架。用旧闻挖掘深层历史故事天津《今晚报》的《今晚周刊》自2001年1月创办以来已刊出200多期,其中《旧闻钩沉》主要展示了伟人足迹、名人轶事以及旧闻中的新鲜故事,成为广大读者每…  相似文献   

7.
张溶 《新闻前哨》2005,(2):96-97
人物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乡村发现》,在人物新闻中采用戏剧性结构,有情节、有铺垫、有高潮,用“戏说”或“说书”的播报方式,获得观众青睐,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小人物"创造奇迹,他们的经历、奋斗故事,是改革开放大时代下的生动细节.<杭州日报>副刊就将关注目光投向了大时代下的"小人物".2000年起,他们开创了国内媒体最早的第一人称口述历史专栏"倾听·人生",每周一期,十年来共记录了五百多个人物讲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赵阳 《军事记者》2012,(8):26-27
俗话说:新闻拉人,副刊留人。副刊靠什么留人?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故事、动人的情感……这些都不可或缺。但不管是刻画人物、讲述故事还是抒发情感.都离不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鲁迅先生曾说.细节好像一篇文章的眼睛,以一目尽传精神。细节出来了.文学作品就活了,写人如见其人,写景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故事》栏目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六11:30首播,每周一11:30重播。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盛芳 《当代传播》2007,(6):126-127
人物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日本著名报人森本哲郎曾说过:"极而言之,报纸是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所有的新闻都是人创造的."①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人物报道一方面以具体人物为线索,可以挖掘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背景,同时在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见证人性的光辉,把握社会多姿多彩的丰富内涵.2007年6月22日,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博士在武汉作的"典型报道的改进与创新"专题报告中甚至提出人物典型宣传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的论断.多年来,人物报道在写作手法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操作规范和修辞策略,不同媒介、不同的人物报道各具特色,可谓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开始,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推出"百姓纪事"专栏,运用寻常百姓视角,讲述生动民生故事,借助具体物件实证,展示百姓生活变迁,反映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8月10日,中宣部新闻局、中国记协联合召开"百姓纪事"专栏报道研讨会,本刊特刊登部分中央新闻单位"百姓纪事"专栏的创新策划与采写体会。  相似文献   

13.
高学巍 《今传媒》2007,(1):42-42
如今,打开电视,就会非常容易地发现很多电视台在播报新闻时,一改往日严肃的面孔,津津有味地讲述着趣味横生的新闻故事.电视新闻作为现实社会客观真实的反映,趣味和娱乐理应来自于新闻事实本身.然而,目前以审"趣"为模式的电视新闻,忽视新闻的真实性,随意运用各种电视符号,强加各种趣味元素,借以形成新闻的趣味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融媒体时代到来,受众对新闻传播需求日益多元化,受众需求地位越来越凸显。伴随着改革强军大幕的拉开,军事新闻宣传要在融媒体时代紧紧抓住受众眼球,提升军事新闻热度,展示强军成果,就要改变传统军事新闻叙事模式,以主题隐喻化、选材典型化、故事人物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动词化为主要模式,为受众讲述一个生动的部队故事,在讲述者和受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部队宣传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接受美学无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以接受美学"文本未定性"及"期待视野"为研究视角,考察了新华社近5年来"两会"对外报道模式的发展变化.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思想对新闻话语、报道基调、议题设置以读者为着眼点的校正,确保了对外报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并对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故事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宇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  相似文献   

17.
杨小云 《今传媒》2008,(6):42-43
一、"旧闻"类报纸的出现是经济迅速发展条件下.人们多元需求的反映.它和文化传承有关.是经济的,更是历史文化的 近年来,各大媒体,尤其是中老年报刊,纷纷开办起有关历史与回忆类文章的专栏专刊.由于市场反响热烈,深受大众欢迎,有一些媒体干脆整个报纸以"旧闻"冠名,专司开办起旧闻类报纸.如:<旧闻周刊><旧闻参考><历史参考>等,有的虽以"博览"、"探索发现"命名,但由于内容以旧闻为主,发行量都相当可观.在大街小巷的各售报亭里,代表着"旧闻"的黄色印纸,也占据着相商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8.
正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  相似文献   

19.
正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