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意味着良法治理,其实质是人类社会信用关系的确立与良性运行.中国式法治的建立应以法治信用建设为核心.法活信用包括立法信用、执法信用、司法信用和守法信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是建设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探讨了依法治国思想的基本涵义、总目标和战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建设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要经历许多过程,中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快建设法治国家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公民的内在信仰。为此,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伦理建设;在法律伦理价值观中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法治理念,更要彰显中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伦理价值观,真正做到立法为民、司法为民和执法为民;最后,要加强社会成员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价值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借力民主性的立法、公正性的执法和司法、自觉性的守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论法制诚信     
法制诚信是一种不同于人格性诚信的制度性诚信,它是法治社会中组织社会生活的首要力量.法制诚信由立法诚信、司法诚信和守法诚信所构成.立法诚信包括立法过程方面的诚信与法律设计方面的诚信.司法诚信包括对法律忠诚及法律运用过程的公正(包括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守法诚信则体现在公民真诚地认同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积极地使用法律上.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12月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新时期法制辉煌历史的序幕,20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法制建设不仅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诸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在法律建设中,我们逐步摆脱着“要人治、不要法治”观念的支配,开始了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现代国家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作为法治运作的基本链条,在依法终结涉法涉诉信访过程中,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依法终结涉法涉诉信访的法治支持系统.因此,涉法涉诉信访有效终结的法治支持系统应当设计为:一是构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终结的法律规范体系;二是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执法严明手段;三是打造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公正司法体制;四是强化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民众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诚信危机,其根源在于中国诚信制度的建设一直侧重于道德构建的层面而忽视了法律构建的作用。从法律层面构建中国现代诚信制度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只有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等诸方面努力,通过立法使诚信得到法律保障,通过司法和执法使诚信落到实处,通过守法使法律与道德产生合力,才能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10.
法治作为社会理想出现在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之后,开始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的思想家、法学家都在不停地探索,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法治无论从历史来看,还是从逻辑来看,都是立法、司法、守法的统一体,而每一环节都蕴涵着深刻的道德内涵,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道德是司法的保障,道德是守法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穹顶之下》纪录片的播出使得"雾霾"成为人们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我国有关防治空气污染的法律较为完备,但雾霾治理却陷入了法治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较为复杂,它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雾霾治理的法治困境也应当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些维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82):19-21
法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出丰富的法治思想,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层次思考,又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具体部署,展现出多方位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的态势;既描绘了法治的宏伟蓝图,又设定了步步推进的路线图;既是我党历年来法治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又是我党法治建设思想的新飞跃,对建设法治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法律运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行政依赖,有害于法治。应该将司法最终原则树立为法治的基本指导原则,将其贯彻到法律运行各环节,以司法裁判作为化解冲突和矛盾的终极手段。该原则的贯彻需要保障有效的审判独立,化解当前司法地方化困境,并且将可司法性作为立法质量的基本标准,便于社会权力通过司法对公权力守法进行监督。为了保障司法公正和公平,应该强化司法程序化、透明化,可以在人大制度框架内构建我国的法官弹劾制度,落实司法最终原则,确保法院和法官守法。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面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从法治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独特意义。既要重视国家层面由上而下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以及法律监督等方面的法治建设,又要注重从公众的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理性入手,强化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律认同,实现法治一体两面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9,(6):77-80
法治实践与公民意识在哲学基础和法理逻辑上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法治实践是公民意识培育的有效方式和重要保障。公民意识培育与法治实践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实践进步对公民意识的培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意识培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各环节上。  相似文献   

16.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1924年,尽管英年早逝的列宁亲自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间只有7年,但他关于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创造了崭新的理论,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依法治国思想,这给我们"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留下了宝贵的法律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7.
在加快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根据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的要求,文章阐述了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内涵;联系实际分析了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重点论述了法治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保障,法治要求在立法方面要建立更加严谨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在司法和执法方面要做到公平严格有序,政府组织与全体社会成员要增强法律意识,不断强化权利监督与救济。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1924年,尽管英年早逝的列宁亲自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间只有7年,但他关于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创造了崭新的理论,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依法治国思想,这给我们“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留下了宝贵的法律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9.
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是市场公正有序发展的根基。营商环境法治化的核心理论和实现模式有巨大现实性,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具有必要性,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的优化应从立法、司法和执法方面进行构建,为营商环境的优质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实现包含了立法、司法与守法的全过程,刑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部门法在其实现问题上必然要体现这三方面的统一。本文意在从这三方面入手探究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之间的关系,试图使这二者在理论上达到统一,从而在立法、司法与守法之间架起法治精神的桥梁,使我国的法治运作模式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