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一个人掌握的知识不能解决他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时,真正的学习就开始了”。为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缓解社会需求压力,促进专业和学校发展,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和“先会后懂再提高”的教学理念,采用“会—懂—精”层进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其扎实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讲懂弄会,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每节课所孜孜以求的,但“懂”与“会”却有本质区别,不妨,我们先看一例:教学内容:学习《曼谷的小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教学生“会学”,是要教育学生懂得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前者是动机教育,是向科学高峰登攀的能源;后者是方法教育,是通向科学知识高峰的阶梯。学生“会学”主要是会思考懂方法。教学生“会学”,要重视激发兴趣。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精读、深思、实践中发现问  相似文献   

4.
一、对“懂”与“会”的认识“懂”是指知道所讲内容的正确性及逻辑关系,能够理解别人思维过程,甚至只能理解别人的思维过程的成果.“会”是指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进行联想思维,实现已有知识结构与要解决问题的有效“联结”.布鲁姆将教育的认知目标分成六大主类: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的“懂”指了解、理解,它是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判断、识别,从而确认其准确性.它是识记、领会的认知水平,这样的认知过程是低层次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阶段,能掌握、理解教材上的基本史实可以叫懂,能在此基础上做好题目叫会,能把掌握的各种史实融会贯通叫通。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批评抱怨学生:“这个内容都已经讲过做过多次了,你怎么还做错呢?”其实有些问题学生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通。下面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通过“导”,让学生走活懂、会、通这三步棋。  相似文献   

6.
杨荣平 《师道》2005,(10):13-13
老师们下课前常会对学生说两句话: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我真希望学生懂了,但又害怕学生说“没问题”.因为“没问题”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不信,去问问学生,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多多.难怪很多老师课后大呼“没想到、没想到”。  相似文献   

7.
中学数学教学中较为赏见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学生上课“一听就懂”,课下“一做就错”。很显然这种“懂”是“假懂”。造成“假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中没有将数学知识的由“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使教学切实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数学知识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呢?下面以笔者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课例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8.
“懂、会、熟”是张子锷先生提出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三步曲(见《人民教育》1963年1月号)。我认为这三字诀非常精确。懂,是说教师讲清楚,学生听得懂,是第一步;懂了不一定会,第二步要求会,会讲会读会做;会,不是学一次就能巩固的,还要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这是第三步“熟”。要探究的问题是:各科教师用什么办法达到这三步的要求?很值得我们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是教师、学生、家长难以回 避的“老大难”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对其兴趣寡 淡,有的则认为数学晦涩难懂,对其望而却步。深究原因,还是 数学教学中有了问题,“纸上谈兵”多了,学生们就会“不懂不 会”亦或“只懂不会”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让学生们将数学 与生活紧密结合,深度参与到数学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对数学 知识“既懂也会”.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训练点上的纵横关系在教学上运动的结果。 整个教学过程是教一点,学一点,懂一点,会一点;只有懂了,会了,才算是“得”了。 “得”来自于教师对“训练点”要求的明确,来自于教师心目中有学生,还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例题时,学生听“懂”了,但在课后学生解答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教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采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下面以一节习题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根除学生“假懂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文试图以讲授法和学导法为例,说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着重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懂——记——会——熟——巧”这是学习数学的一般过程,其中“懂”、“记”离不开练习与应用,“会”“熟”“巧”则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所以,“练”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练习的数量一般不算少了,关键是要提高练习的质量。怎样才能提高练习的质量呢?,我们认  相似文献   

14.
用高中学生的学习来探讨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懂而不会”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在新知识学习时学生课上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课下却不会灵活运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角度对“懂而不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境界,“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境界,而“会”是一个更高的境界.本文就高中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有效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满足于学生的“懂”,而应该引导学生从“懂”到“学会”,“学会”比“懂”更高一个层次.“学会”意味着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复杂的思维过程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会”的结果不仅仅只有知识,还有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未来需要“会学”的人才“学会”与“会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在教师辅导下学懂了教师传授的知识;后者指在教师的辅导下不仅懂得了教gf传授的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借助工具书利用时间去学习和完成人生整个学习任务。从现代社会发展看,学会人才是社会的大批技...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教育》1999年第10期刊登的徐州市鼓楼区文教局杨杰的文章指出 ,该区在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1994年初提出了“五好”素质教育的保底工程 ,即“读好书、写好字、扫好地、做好操、唱好歌”。经过多年的努力 ,这项工作取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 ,1999年初 ,又提出了培养学生“五会”的要求 ,即“会电脑、会外语、会交往、会创造、会健体”。“会电脑” ,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学会简单的操作和应用 ;“会外语” ,教会学生日常英语对话 ;“会交往” ,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会与会学,词序之变,很不简单. 学会与会学,有密切联系.学生倘没经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不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那就很难谈得上会学.所以说,学会是会学的基础.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我们不可以因强调“会学”而忽略“学会”.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学会”非常重视,而对“会学”关注不够.其实,重视学生学会是很重要的,但不能走向极端,不能满堂灌,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不能用检查、考试强迫学生记忆.  相似文献   

19.
很多学生都喜欢上化学课,上课也能听"懂",可是一考试化学成绩却不是很理想,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化学的热情.看似学生学得也轻松,似乎都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备感惘然.细细想来,学生的"懂"只不过是搞清楚了基础知识,却没能将它们灵活运用,即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环节出了问题,也就没有真正"会".为此,我们必须想出办法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0.
教,本是不懂才教。学生已经“懂了”,又该如何教呢?观察中发现,不少教师对“懂了”缺乏实质性了解,因学生“懂了”却反而显得束手无策,可以说是教也艰难,不教更艰难。只有少数教师能承受住学生“懂了”时的课堂冲击,而这样的教师多是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或名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