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信息产业特性和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教与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实施因材施教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两类措施来构建信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内容精、基础厚、选择多的课程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与保障体系设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阐述营造条件环境、制度环境、校园环境、舆论环境等四种环境对培养信息学科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运行情况和取得成效说明了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型大学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基础厚实、知识广博、学问精深、思维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一二三”特色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具有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学科竞赛的特点以及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可以从完善组织机构、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硬件建设、建立创新基地、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梯队培养、建立联动机制、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介绍广州大学合并组建后努力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对广州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提出地方大学应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与最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时代背景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更加受到重视,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也应运而生。那么,面对各类学科竞赛,如何建立有效的竞赛管理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特征和问题,并结合自身带队竞赛的经验,提出六位一体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从学校竞赛管理部门专门统筹、学院领导组织管理、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学生团体组织实施、学长助理传承引导、实验室部门协助六个方面分别介绍六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是全国首批同类学科中唯一的重点学科,2001年又以通讯评议100%得票率再次被评为重点学科.多年来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已建立起以"建设一流学科,培养多层次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特色的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探索适合对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江苏大学多年来进行创新实践,科学推广“135金字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校企协同汇聚资源,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成长平台,促进“基础厚、范围广、优势强”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为行业和地方创新型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按照"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个性"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理念,构建校企协同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工作室制+企业实体项目融合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协同创新含义与特点的基础上,就地方高师院校如何开展人才协同培养提出三点粗浅建议:第一,突破单一、平面的人才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打破传统的按学科知识门类划分的学科专业壁垒,坚持需求导向、实践导向,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共享课程机制,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第三,打破校内与校外的壁垒,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大学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解决教育同质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针对综合性大学卓越农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方案不合理、培养模式脱离实际等问题,阐述了综合性大学的农学院如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质量提升为核心、协同育人为切入点对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为"卓越农业人才计划"在综合性大学的实施提供一点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农科人才知识宽度、能力宽广和素质宽厚的要求,以及下得去农村、用得上专业技能、耐得住寂寞、上得来求学深造的培养目标,新农科人才培养应以优化组合、转型化合为总纲领,并形成跨界创新、跨学科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理念;应从思想政治与专业教育、学科集群、教学团队、多元平台、课程体系、数字教育与传统教育、交流渠道、先进评价体系等八个方面的融合出发,构建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切实发挥高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河北大学发挥学科专业齐全的优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积极构建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探索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创新推动创新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本文以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为例,提出了地方综合性大学要结合地方优势资源创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地方优势资源在设计培养目标、优化培养内容、探索培养途径等方面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层价值。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坚持地方支持、学科支撑、学生主体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和研究性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特征的基础上,以重庆大学为例,探讨研究型大学如何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是高校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选择,是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助推器,是高校突显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协同方只有目标、利益一致,在同一平台上主动谋求合作,才会有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基础,才会存在双赢、多赢的可行性。高校应加强协同创新领导小组的建设水平,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合作平台,健全协同创新的相关制度,营造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进而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水平。通过多年实践,大连工业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总结了中国矿业大学在创新教育方面的经验:通过将创新教育纳入培养计划、成立“创新教育试点班”和“理工提高班”、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推进学分制管理模式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大体上构建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初步框架,初步摸索出了一套专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和体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设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以参加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和开展科研项目为牵引,鼓励和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投身课外学科实践活动。及时将实践教学成果纳入教学体系,惠及全体学生。实践证明,建好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优秀学生的发展,还有效改善了学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格局下,"谁掌握教育,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导"。钱学森之问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难解之题。农林高校立足实情,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着力建设独立性实验学院以期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本文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实际,就农林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了进一步推进农林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9.
姚燕燕 《上海教育》2001,(17):44-45
通过多层次优秀生班的培养模式,设立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点,搭建多渠道竞赛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才华。这是华东理工大学近年来为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凸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提升高素质、高层次优秀人才浓度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力求形成一个运转有序、规范灵活的创新教育和培养体系,使各类创新人才占学生总数的25%。培养优秀生的“种子田”高等院校不仅肩负着向社会各界输送合格毕业生的重任,而且担负着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精英人才、创新人才的使命。大力培养优秀生、遴选拔尖人才、实施特优教育,就是对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模式、观念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公共安全、应急、职业健康等大安全领域的人才和科技需求急剧增加。高校传统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着与思政教育融合不深、不契合国家和企业重大需求导向、忽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等问题,已无法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系统化的“安全+思政”为引领,树立了特色鲜明的“四协同”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五化合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