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助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学,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是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结合小学科学教学的难点和VR技术的独特优势,以《昆虫记》为例,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科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66):19-2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也开始发掘VR技术的优势,将其运用到教学教学工作中,尤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甚广。文章针对小学科学教育中VR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其虚拟性、多样性、趣味性以及科学性的教学特点,旨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增强互动性,使科学知识更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教学》2007,(1):46-48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由河南教育报刊社组织来自全国的数十位科学家、科普专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科学教研员和一线科学教师编写。教材编写组历时3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为指导,积极吸收国内外科学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并努力将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融人到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去,从而完成了这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和创新价值的小学科学教材。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我们要认识课程改革新理念,围绕新理念进行教学,抓住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关注点,保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创造意识和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思维。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度,引导其在无形中形成自己主动探究思考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开拓创新,促使小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5.
6.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一个“新”字,即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模式等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各科的教材功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尤其是小学《科学》教材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教材从进行《自然》学科的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在全新的课改呼唤中应如何实施《科学》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自然》课改成了《科学》课。这绝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在新时期社会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新要求,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历史意义。课程标准构建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课程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体现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使用新版《科学》教材以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智慧的宝库,科学的摇篮,《小学科学》这本杂志里有着关于全世界和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有着从古到今的科学文化,还有着令人捧腹大笑且有趣的漫画图片。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教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师资匮乏和教具短缺等问题。将VR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可使传统课堂更具沉浸感和体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参与和完善评价机制等策略,可优化VR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归纳起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一方面是科学观,另一方面就是发展观.小学科学课教学体现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即体现科学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着眼于未来科学的发展,考虑学生的今后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体现和实践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借助VR技术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模块中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积极性,优化课堂结构。在"地球表面的地形"课例中,教师创设VR情境,聚焦问题,让学生探索和体验,参与拓展训练,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教学》2007,(9):F0004-F0004
本套教材由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金准智教授担任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胡济良担任执行主编。教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4.
为了帮助教师科学地了解并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准备,使教师尽快成为新教材的有效执行和建设,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检验、完善和发展新教材,同时完成“人——课”要素之间的匹配,加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5.
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尽管社会综合课在我国尚属一个新的课程研究领域,但在国外已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形成了一些基本指导原则。《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当前这门课的主要课题包括:有关课程性质、课程定位的研究,有关构建综合内容的研究,有关开发示范性教材的研究,有关开放教学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科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对物体、生物体和科学现象进行参与性的研究,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建构有价值的问题是深入开展科学探究实践的有效保证。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小学科学探究中问题构建策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解释科学现象,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使终生学习的构想得以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从根本上改变死板的传授方式,新颖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多媒体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将对儿童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