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凸显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价值,同时由于自由裁量权本身固有的“自由”裁断属性,裁量权的行使者偏离法律精神和公正原则而引发的公正失范现象不免存在。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我们主张,不是简单限制或剔除自由裁量权,理性方法是在制度之外辅以责任伦理来确保这种裁最自由以一种符合民主、公正要求的负责任的方式行使。责任伦理是一个“不单纯的混合物”,是对“管理中心主义”所确立的最低限度的责任规定的超越,构建行政人员责任伦理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伦理课题。  相似文献   

2.
学习自由的法学透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习自由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权利。学习自由的法理基础是宪法受教育权条款。学习自由主要来源于宪法受教育权中的教育选择自由权。教育选择自由权包括选择学校的自由、选择专业的自由、选课的自由、上课的自由以及参与讨论与表达意见自由等几个方面。学习规则既保护学习自由又限制学习自由。学习规则在法律上属于学校的自治规章,其效力相当于部委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教师的教学自由与学生的学习自由是互为边界的。  相似文献   

3.
康德政治自由的层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的政治自由概念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准确理解康德政治自由概念是正确把握康德政治哲学的关键.从文本分析来看,康德政治自由概念包含相互联系的三个层次:即法律的外在自由,公民的个人自由和公开运用理性的自由.康德的政治自由不是道德的内在自由,而是法律的外在自由.法律的外在自由是康德政治自由的法权保障.公民的个人自由是政治自由的主要表现形式.公开运用理性的自由是公民的个人自由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学术自由理念与大学校长治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学术自由是为了保护学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受外界不合理因素干扰和影响的一种大学理念,本文在对学术自由的定义及合理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学术自由的限度及学术自由理念与校长治校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原因自由行为的罪过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因自由行为是行为人基于故意或过失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在此状态下实施了犯罪行为的情形,该理论不仅是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更是我国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原因自由行为的过错心理具有复杂性,包括行为人对原因自由行为导致精神障碍状态的主观态度和对结果行为导致的危害结果的主观态度。原因自由行为的罪过形式研究是难点中的难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霍布斯作为绝对君主制的辩护者,在与共和主义关于自由与强权、自由与民主、自由与法律的争论中,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性和开创性的自由观。他认为自由就是没有外在障碍,自由人能在其力量和智慧能够办到的事物的范围内,不受阻碍地做他决意要做的事情。虽然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建立的国家.颁布的法律对人的选择构成了限制,但是也没有影响人民享有法律外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法典是法律技术高度发达的标志与产物,也是法律概念规范建构与精准运用的最佳典范。确立教育法典核心概念作为“提取公因式”的工具是教育法典编纂的必要前提。教育法典核心概念的选择及内涵的界定从根本上影响着法典化的路径选择与结构安排,因而应对我国教育法治实践进行系统思考与体系建构之后谨慎确定。根据对民法与行政法的核心概念“法律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嬗变、价值定位与体系功能的分析,教育法典的核心概念应当实现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具有促进外在与内在体系整合的基础性品格,并彰显教育法学独特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突破整体主义价值体系的束缚,确立以个体的独立、自由和权力为基础的新型价值体系,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问题。中国近代启蒙哲学上承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以对人的存在个性的重新发现为突破口,对理学为代表的本质主义倾向及其相关联的权威主义、专制主义展开了冲击。对“自我”的推崇和论证,对“独”与“群”关系的思辨讨论以及对非理性主义的同情和首肯,都表现了近代思想家在哲学层面上对人的个体存在及其自由的关注。近代启蒙哲学揭示出:在群已关系中由以自由原则取代整体主义,既要去除内在的奴性人格,又要突破外在的制度性压制。前主要表现为对个体人格的独立和个性自由的追求;后则主要表现为对政治自由与公民民主权利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学术自由应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 ,确立学术自由限度的原则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 ,学术自由限度的标准应该视学术活动的不同方面区别对待。制约学术自由限度的因素包括政治、法律、学者自身、经济和道德等多个方面。学术自由的实现需要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支持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对自由与法律之关系.从古至今无非走了两条路子:自由是法律之下有限的自由,以及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无限自由。二者皆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却又难以抹去极端之嫌。自由之内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自由有三种表现形式:以思想自由为起点.演化出言论自由,继而发展为行为自由。每种自由与法律之关系皆有不同之处。思想自由是不受包括法律在内的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行为自由是在法律框架下活动的受限自由;言论自由则介于前二者之间,一定范围之内不受法律的管辖,超出此关节点则必须遵从法律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的学习自由权是学生的"应有权利"。作为学习权的一个主要内容,学习自由权的涵义包含"本体"和"操作"两个层面,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学习自由的合理性具有充分的内在逻辑依据。学习自由的制约因素较为复杂,可以从自由与秩序、权利与责任、选择与接受这三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个国内外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虽然在“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概念上能够取得广泛一致,但对其范围却各执一词。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对概念中三个关键词“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及“指向”的不同理解上。通过深入分析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得出“行为”“利益”都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而义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学术自由不仅是进行学术研究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作为社会组织机构享有的一种独特权利。但自由和限制是一对不能分割的矛盾范畴,自由也意味着限制。本文在对学术自由的概念及其合理性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学术自由的内外部限制问题,以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对德国民法典中的意识表示和法律行为之关系的分析为基础,与以往的意识表示理论相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讨论分析意识表示和法律行为的关系方面的一些问题,即意识表示、法律行为等概念的提出、概念内涵的变化以及这些问题对我国法学的影响,并提出有关这些问题的合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诚实信用这一"帝王条款"随着法律思想的迁延, 由自由权本位时期仅作为道德规范存在过渡到社会权本位时期的最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一.总结学界对于诚信原则研究的现状,着眼于从诚信原则的内涵及其法律地位, 探讨诚实信用原则与自由裁量权的关系,分析在适用诚信原则时的限制,对诚信原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每位伟大的哲学家的体系中所提出的最基本概念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而由这些基本概念出发的探讨必然涉及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自由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莱布尼茨的基本概念“单子”与海德格尔特别是在《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都关涉到了对自由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展示由这两个概念出发而对自由之不同解释 ,同时也将尽力找出其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何生根 《教育学报》2007,3(2):78-86
韦伯认为学术自由受侵犯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学内外的官僚体制。因此,对外,他主张大学自治;对内,他主张教师职业自由、价值中立,并将学者对其学术责任的承担当作完善内心“积极自由”的一种方式。他的学术自由思想引发我们对诸如大学管理机构权限与大学自治限度、大学利益之保障与教师职业自由之限制、学术官僚化与学者权利之保障、价值中立与教师教学自由的道德限度等问题以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在法治社会,“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1]那么何谓法律信仰?目前理论界存在对法律信仰的多种界定,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即现代法治社会中的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自己生活状态下国家法律极度的认同、信服和敬畏并自觉自愿将其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情感和法律态度。”[2]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的现象理性认识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其内心价值追求与法律价值取向的统一,同时也应该是主体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需要确立自由的价值观。自由的价值内涵即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解放。为了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应通过法律指导实践,使人类的行为符合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自由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新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佩迪特无意重构一种不同于自由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论体系,他的目标是打破自由主义对自由概念的垄断,在共和主义的框架下,以无支配的自由观为核心,围绕自由、法律、公民、参与、身份等重要议题,深度阐释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从概念选择到方法解构,佩迪特的论证存在诸多误读和缺陷.新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为当代政治哲学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