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莉莉 《传媒》2016,(2):82-83
大数据时代给品牌营销及其媒介投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大数据为策略依据的精准定向媒介投放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改变了品牌传统的媒介策略,随着沉浸在互联网中用户生活轨迹的巨大改变,品牌商对媒介遗择、投放节奏及投放地点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
科技的日新月异让我们的视觉、触觉、听觉在海量多媒介阅读文本的冲击和碰撞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并且人也开始成为媒介,我们正式进入沉浸体验时代.沉浸体验时代的到来使得童书出版也开始跨越图书界限,借助微信、抖音、各大电商平台等,并利用音频、触感、VR、AR等给用户带来沉浸体验感,这在科普童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媒体技术革新、媒体形态的变化自然也会对产品的营销方式产生影响.本文试从一些典型的科普童书的营销案例出发,展示沉浸体验时代科普童书的营销现状,进而探析营销困境并寻求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奥妮 《视听》2022,(2):142-144
媒介成为人类身体的各种延伸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技术也能改变传播方式并影响着身体的存在意义.在传播和身体的关系中包含了许多逻辑.从身体传播的视角看,Live house所构建的传播空间允许观众忘记规训,沉浸参与.在这个传播关系中还包含在场与离场、具身与离身、精神和身体等二元对立的关系,呈现出传播学领域以及哲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一直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实践.在消费文化沉浸下,有的媒体容易被关注度、收视率等因素困扰,有时会发生忽略甚至丧失人文精神的传播现象,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因此受损.消费文化沉浸下的媒介传播需要找出改善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自律,主动履行好媒体对社会文化舆论的正确引导,提高媒介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吕弘彦 《东南传播》2021,(12):63-66
早期"火车效应"与"吸引力电影"的部分成因可以被理解为是观众关于某项媒介经验的缺失.近二三十年,电影叙事正发生着"媒介经验"转向:一方面,有较多数量的商业电影作品、电影放映现象以经典电影文本内容作为指涉对象;另一方面,电影作为旧媒介却反过来从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介中获得相关经验以作为叙事与表意元素.在近十年的华语电影中,媒介经验具有参与元叙事与作为使用习惯两种身份与功能.媒介经验转向也引发了使电影沉浸感受到了挑战,对观众作出了技术性区分的文化迷思.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网络对话小说将读者的触觉、视觉、听觉调动起来,使读者获得沉浸体验。其主要表现为高度的愉悦感、强烈的代入感、鲜明的窥视感。多媒介融合叙事、多感官互动参与、读者权利的赋予带来了阅读内容的新表达、阅读行为的新生成、阅读体验的再强化,但同时也导致了理性沉浸缺乏、具身阅读的过度偏向、理性自我的丧失。为此,应当设法完善网络对话小说阅读的沉浸体验。  相似文献   

8.
张争  靖鸣 《新闻爱好者》2023,(11):69-72
数字时代电影受众的感知与体验发生变化,呈现从影院沉浸观影向多维知觉观影的变化趋势。电影从单一的知觉媒介,成为一种能够激发受众多感官、多行为参与的综合知觉媒介。非连续、非线性、多平台的观看方式,创造了一种碎片化沉浸的观影体验。最终电影媒介也从人类中心转向后人类中心,通过赛博格意志将电影受众与技术共生,赋能新的媒介发展。在数字媒介万物勃发的趋势下,电影媒介应积极参与融合,发展出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增强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新闻传播模式的新一轮变革.从印刷媒体、新闻演播室、基于地理位置的新闻信息到情景纪录片,增强现实技术与新闻报道的结合为传统新闻报道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文章通过对两会新闻不同新闻报道形式的评估,发现增强现实新闻报道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在认知、心理、行动层面呈现出感知系统的沉浸、情感体验的强化与行为层面的引导.在应用前景层面,增强现实新闻报道真正的媒介化将带来新闻领域在内容、叙事、业态上的三重转变,成为新闻报道的常规工具.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互联网走向成熟,媒介技术加速发展,以VR/AR技术为推动的沉浸新闻开始变革新闻传媒业.因此,从交互式新闻、沉浸式场景、主动式受众三个维度回溯其主要特征,并从"超真实"与"后真相"的角度分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争议.同时,从相应的维度回应沉浸新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各类传播新技术的普及,大大改变了媒介内容生产的环境.相应地,主流的新闻生产与分发机制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新的特征:新闻产品的多样化动摇了原有新闻生产规范;以“沉浸”为诉求的新技术破坏了以客观性为基本准则的新闻专业主义;社交媒体作为传播渠道的排他性导致新闻公共性的丧失;媒介融合给新闻生产带来多元话语格局.从正统新闻理念出发,这些新特征是一种典型的“失范”,也给新闻管理部门带来了诸多规制层面的问题,如何管理新技术语境下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内容生产及传播过程,成为学界和业界亟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媒介技术的发展冲击传统媒体行业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可预测性较强的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的竞技场,地方媒体也开始借助技术优势在两会报道中崭露头角.地方媒体的"2018年两会AR报道"使得新闻的叙事模式从浅层传达转向了深层内容,运营方式也从各自为战转为跨界融合,受众方面也更加注重沉浸体验.传达两会声音的同时也展现了地方纸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混合现实、空间音频等前沿技术的演进与融合,为实现仿真式、交互式沉浸体验创造了条件,极大增强了科技传播的直观性和代入感。沉浸式视听技术有望推动科技传播场景创新能力持续释放,促进科学普及跨媒介融合发展。一场技术融合带来的感官革命,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科技传播向个性化、智能化新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4.
孙高洁 《东南传播》2021,(12):74-76
以德布雷的媒介学理论对当代美国女权运动和#Metoo运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前者的主导媒介为印刷媒介,出版社、女权组织与印刷技术配合,为运动前的女权思想扩散奠定基础,并在运动中为参与者建构起精神交往的空间;后者的主导媒介是数字媒介,个体用户与新媒介技术的互动形塑了运动的开端,并成为运动行进的基本方式.媒介的演进为女权运动带来如下变化:技术从辅助工具成为基础设施,组织机构式微的同时个体的行动力在不断提升,运动整体的媒介化程度加深.这些变化为当代的#Metoo运动带来机遇,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功能愈加人性化与多样化,人类沉浸在自身创设的媒介环境中,被新的媒介技术裹挟着、异化着却不自知。因而我们需承认新媒体在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人类的异化现象也逐渐成为了人类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危害,不断侵蚀着人类的独立性与理性。本文在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人的异化现象的特点、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试图揭示其出现的深层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几点减轻人的异化的对策,从而使人类实现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回归主人翁地位,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VR被认为是人类信息传播方式上具有颠覆性的媒介,虚拟现实技术的多媒体、沉浸感和互动性等特征具有与图书出版结合的天然优势,出版产业探索VR业务,推动VR阅读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青岛出版集团为例,分析了出版企业开展VR阅读项目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中,技术与理论的更迭在近些年来愈发迅猛,在这样一个媒介主宰的时代中,我们很难成为一个离散于媒介场的"局外人".事实上,这便是一种初级的"沉浸",媒介正在逐渐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而在不久的未来,沉浸式的体验将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8.
武非  窦志春 《传媒》2021,(17):56-58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当代艺术也迎来了创新变革的机遇期.其中,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视觉艺术传播带来诸多可能性,同时不断推进新兴数字媒介实现多元化变革.本文结合数字媒介环境对视觉艺术传播带来的不同层面影响,针对视觉艺术传播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趋势,展现视觉艺术借助数字媒介在艺术媒介、活动、受众、技术等方面实现的传播创新.  相似文献   

19.
社交网络作为Web2.0时代的新形式,为受众提供了广泛的互动空间和交流平台,娱乐、购物、商务、服务等都通过社交媒介来实现.社交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也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当前的传播环境,要么过分追逐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要么批判受众依赖带来的快餐式浅阅读、交往异化、消费狂热等弊端,弱化了人的理性选择和主体地位,缺乏媒介作为环境的生态主义立场,忽视“媒介-社会-人-自然”这样一个动态平衡的媒介生态系统.用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检视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媒介与社会、媒介之间、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客观看待社交媒介带来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20.
张恒 《东南传播》2023,(2):127-130
建立于沉浸技术、算法与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媒介元宇宙开创的传播可能愈发多元,昭示着媒介发展的未来进化方向。以具身传播和时空重构为特点的高新技术赋予媒介使用者以更为自由、开放、平等的姿态参与内容生产与情感交互,从媒介可供性视角分析媒介使用者与媒介环境之间交织的新的传播关系,并对其构建的传播范式弊端进行理性探讨,是人类传播迈入新的传播时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