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新型紫外光固化TMA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节油为主要原料与顺酐、环氧氯丙烷及丙烯酸反应,合成一种新型TMA环氧丙烯酸酯.经添加光敏剂、活性稀释剂等构成一种新型紫外光固化光敏树脂.该光敏树脂在紫外光照射下1.4min固化在膜.讨论了紫外光强度、引发剂、活性稀释剂等对涂膜固化性能的影响.固化膜具有优良的耐水、耐油及耐化学酸蚀性能以及附着力强、光泽度好.最后用IR谱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用DSC分析探讨固化膜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含Si环氧丙烯酸酯/纳米SiO_2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制备耐热、阻燃性能优异的新型含Si环氧丙烯酸酯(EA)纳米涂层,以KH-570改性纳米SiO2和有机硅改性EA作紫外光(UV)固化组分,并在配方中加入纳米Mg(OH)2,制备了系列UV固化新型含Si EA纳米涂层。通过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等研究紫外光固化体系涂膜耐热、阻燃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有机硅改性EA中添加KH-570改性纳米SiO2,可以提高纳米涂层热稳定性、阻燃性,同时使其保持优良透明性;当改性纳米SiO2含量达5%时,涂膜耐热、阻燃性能均最佳;同时在体系中加入Mg(OH)2,可进一步改善体系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接枝共聚法合成了可自交联的阳离子型水性环氧-丙烯酸酯-硅氧烷复合乳液,研究了环氧树脂种类、交联剂DMAEMA用量及硅氧烷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用FTIR、DSC及TGA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E20/E12为原料,所得乳液储存稳定;交联剂DMAEMA及硅氧烷的引入可以明显的提高共聚物膜的耐水、耐酸和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0,(2):36-39
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接和E-44树脂接枝共聚,然后用硅氧烷KH-550扩链,合成具有亲水性羧基和硅氧烷单元的KH-550/E-44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采用FTIR、XRD、TGA对接枝产物做了结构表征和热分析。实验表明:KH-550为丙烯酸单体总量的4%,E-44为丙烯酸单体总量的8%的KH-550/E-44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稳定性好,固化涂膜吸水率为8.1%,铅笔硬度为5H,附着力为1级,在涂料行业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别研究了工业纯铁在710℃、740℃、770℃条件下热浸镀纯铝和稀土铝后合金层厚度随浸镀时间的变化,将其代入化学热处理的基本经验公式,经一元线性回归处理,证明了合金层生长动力学为抛物线型,并且稀土对动力学各阶段都有影响。在710℃和740℃时稀土作用明显,在770℃时作用较弱。试验结果表明,稀土渗入了合金层,并使渗层增加25%~30%;扩散激活能分别降低3155J/mol、3712J/mol和1339J/mol。讨论了稀土在热浸镀铝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类树脂基质对涂料炭化层内部泡孔结构与涂料防火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流变性能测试得到以下两点主要结论:首先,高氯化聚乙烯树脂做为树脂基质可形成体积小、数量多且分布均匀的炭层泡孔可提升整体热阻,增强防火隔热效果;其次,高氯化聚乙烯树脂能在较高温度下保持较好的粘度和粘弹特性的树脂,有利于形成细密均匀泡孔结构,改善涂料防火性能.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及界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转矩流变仪考察了影响聚丙烯共混体系流动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随着三元乙丙橡胶(EPDM)含量的提高,其流变性能变差;功能化聚丙烯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其流动性;随着润滑剂氧化聚乙烯蜡的加入,可显著改善其流动性,但过多时流动性并不显著提高。几种偶联剂处理填料滑石粉/聚丙烯树脂共混体系,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用硅烷偶联剂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环保型水性聚氨酯(WPU)作成膜物,把环保、高附加值及功能化作为涂膜设计理念,以低成本竹炭(BC)作功能助剂,旨在合成宜居多功能涂膜,通过BC改性及优化配方制备了BC/WPU功能涂膜。研究了BC改性剂种类、用量和添加量、粒度及分散时间等因素对功能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γ-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APTES)改性BC/WPU功能涂膜具有优异的导电、力学性能;在γ-APTES为BC质量的2%、BC用量为20%、BC粒度为500目、分散40 min条件下,制备的涂膜体积电阻率为1.7×104Ω.cm,铅笔硬度为4H,冲击强度≥70kg.cm,耐洗刷性能≥11350次。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纳米石墨烯的团聚现象、提高其分散性能,采用6种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石墨烯颗粒进行了表面改性,并采用目测法、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石墨烯在硅烷偶联剂水溶液中的分散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6种硅烷偶联剂对促进石墨烯在水溶液中分散有较好的效果,石墨烯分散液静置30 d未见明显沉降;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例,石墨烯在KH-550水溶液种分散后,石墨烯表面的羧基和KH-550的氨基反应生成酰胺键,KH-550成功接枝在石墨烯表面,极性官能团在水中电离形成静电排斥效应,或亲水官能团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提高了石墨烯的分散稳定性;分散后的石墨烯呈卷曲状态,含大量褶皱,厚度大致3~4层厚,层间距约为0.65 nm,晶格完整,缺陷减少.纳米石墨烯在在硅烷偶联剂水溶液中的分散性较好,可用于制备水泥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出和锌铝水滑石(Zn/Al-LDHs),并以其为反应前体(主体),以乙二醇为分散介质,分别采用返混/沉淀法和原位法将具有荧光吸收性能的肉桂酸(客体)引入CO32-型水滑石层间,制备出肉桂酸插层水滑石,利用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肉桂酸根可以取代锌铝水滑石前体层间的CO32-离子,组装得到结构良好的肉桂酸插层水滑石,其在300~400nm之间有良好的荧光吸收峰,具有一定的荧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用苯酚、甲醛和已二胺制备苯酚缩甲醛己二胺(PRH)聚合物,并对其固化环氧树脂(ER)的过程以及产物PRH/ER的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己二胺与酚醛树脂(PR)制得的PRH聚合物,其固化ER的产物涂膜理化性能、贮存稳定性较佳,尤其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能.IR、GPC结果表明,PR中羟甲基与己二胺中的胺基发生缩合反应,并生成PRH聚合物;PRH固化ER的过程中环氧基与氨基上的活泼氢发生开环加成反应,使PRH/ER发生交联聚合成膜,该膜具有优良的抗化学介质性能.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钒(VO2)薄膜作为一种可循环相变材料,非常有前景作为节能材料用于智能窗的设计.论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通过控制衬底温度可以在非晶玻璃衬底上沉积结晶度良好的VO2复合膜,研究CuAg缓冲层对沉积VO2薄膜的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发现:缓冲层沉积厚度会影响VO2薄膜结构,也会对薄膜的光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当CuAg缓冲层厚度为10 nm时,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能最好,在发生绝缘态-金属态相变时,既能提高可见光透过率,又能降低近红外光透过率,还能保持太阳能调节率在一个高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含液晶一维光子晶体的缺陷模.数值计算了ZnO层厚度或液晶层厚度为固定值,垂直入射光与电场方向间夹角θ为0°、30°、60°和90°时,含液晶一维光子晶体缺陷模的波长随液晶层厚度(或ZnO层厚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ZnO层厚度为90.8 nm定值时,波长为850 nm光通信窗口对应的液晶层厚度范围为139 nm-158 nm;当液晶层厚度为141.7 nm定值时,波长为850 nm光通信窗口对应的ZnO层厚度范围为88.7 nm-102.3 nm.要得到缺陷模波长为850 nm,垂直入射光与电场方向间夹角θ越小,液晶或ZnO层厚度就越小.  相似文献   

14.
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聚己内酯二元醇(PCL)、二羟甲基丙酸(DMP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异佛尔酮二胺(IPDA)为主要原料,制得具有确定硬段结构的可光固化水性聚氨酯聚脲乳液,作为特种纸张表面施胶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双键含量(PETA含量)对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此类施胶剂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双键含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大;光固化后涂膜的拉伸强度增大,吸水率降低,但断裂伸长率降低;光固化后纸张的环压强度、湿强度及平滑度明显改善,水滴接触角增大;而耐折度略有下降.当w(PETA)=8.20%时,耐折度最高,为646次;当w(PETA)=30.88%时,固化后纸张湿强度达到52.3%,纸张平滑度达到85%.通过研究发现,双键封端光固化聚氨酯可显著提高特种纸张应用性能,未来可替代合成聚合物作为特种纸张施胶剂.  相似文献   

15.
以三维针刺碳毡作为预制体,采用树脂浸渍-热压固化工艺快速制备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通过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使用阿基米德方法测定材料的密度和气孔率,并利用压汞仪分析了材料的孔隙分布。主要研究了树脂浓度对CFRP复合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树脂浓度由1.0增大到1.8时,材料的开气孔率由9%降低为3%,密度由1.40 g/cm3增大到1.45 g/cm3。树脂浓度1.0所制得CFRP-1材料束间孔隙尺度较大,但其他区域均比较致密;而树脂浓度增大到1.8所制得的CFRP-2材料更为致密,但由于热压固化过程残余的热应力未能及时释放,CFRP-2材料包含纤维-基体界面脱粘和纤维束内部的贯穿裂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喹啉氮杂环类锒配合物[(PPQ)2Ir(acac)]为客体,以聚芴和2-(4-二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为主体,研究了不同发光层厚度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随着发光层厚度的增加,相同电压下器件的电流密度和发光亮度逐步减小,表现出明显的电荷捕获机制.当厚度达到70nm时,得到了发光亮度为1792cd/m^2,发光效率为6.16cd/A的高性能红光器件.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7,(2):60-65
为提高竹纤维与天然橡胶(NR)的相容性,采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钝化竹纤维表面亲水性基团,通过偶联剂处理竹纤维与NR的相容性,制得竹纤维/NR复合材料。研究了Na OH浓度、偶联剂种类及用量、竹纤维粒径及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无转子硫化仪、扫描电镜(SEM)、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0.50%、硅烷偶联剂用量为竹纤维2.5%、竹纤维粒径为140目、竹纤维用量为10份时,竹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为4.33 MPa,断裂伸长率为410%。  相似文献   

18.
用琥珀酸酐对丙烯酸改性的F-44酚醛环氧树脂作进一步的改性,合成了一种具有光敏性的水性酚醛环氧树脂,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琥珀酸酐转化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原料配比对改性树脂水溶性、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n(环氧基):n(羟基):n(琥珀酸酐)=1:1:1时,以三乙胺作催化剂,在95℃下反应3 h,可合成能溶解于5%的Na2CO3水溶液的性能优良的水性酚醛环氧光敏树脂.  相似文献   

19.
光学增透膜     
光学仪器中,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不仅影响光学仪器的通光能量;而且这些反射光还会在仪器中形成杂散光,影响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膜,目的是为了减小元件表面的反射光.这样的膜叫光学增透膜(或减反膜).本文将从增透原理入手分以下方面进行讨论.1.增透过程中的能量守恒一般情况下,当光入射在给定材料的光学元件的表面时,所产生的反射光与透射光能量确定,在不考虑吸收、散射等其它因素时,反射光与透射光的总能量等于入射光的能量,即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当光学元…  相似文献   

20.
介质厚度对一维三元结构光子晶体透射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传输矩阵法研究各介质层厚度对一维三元光子晶体(CBA)m(ABC)m透射谱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很宽的禁带范围内,仅出现一条透射峰,且随着m的增加透射峰越加精细;随着A、B、C各介质层厚度的增加,透射峰均向长波方向移动,三者厚度同时增加时透射峰移动速度最快,单层厚度增加时,增加C层厚度透射峰移动最快,B层次之,A层最慢;随着各层介质厚度增加,光子禁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各层厚度同时增加时主禁带移动的速度最快,单层厚度增加时,移动速度快慢依次为C层、B层、A层。随着各层介质厚度同时增加或是C、A单层增加,禁带加宽,但B层厚度增加禁带反而变窄。一维三元结构光子晶体的这些特性,为光子晶体设计不同频率范围的光学滤波器、反射器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