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只”的语义指向及语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被划属范围副词 ,在句法功能上常作状语。然而在语义功能上 ,“只”与被修饰的动词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在语用功能上 ,有时“只”强调语气意义重于限制范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羽 《文教资料》2012,(14):45-46
副词"就"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灵活多变的词语,其语义确定有很高的复杂度,语义的双指决定了语用上的歧义。通过具体分析"就"的语义指向,对其造成的语用歧义可通过焦点重音原则、句式变换原则即替换、添加的方法及话题语境原则来消除,解决日常交际中的语用矛盾。  相似文献   

3.
4.
"说白了"在话语交际中已经固化为一个整体,其位置比较灵活,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说白了"连接的相邻语段之间主要有因果、目的、解说、补充、递进五种语义关系,其核心功能是强调某种事实或情况的实质,同时具有评价功能和总括功能。  相似文献   

5.
限定副词“就”的语义指向及语句的语义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定副词“就”在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上对限制对象的取向不一:在句法平面上只能后指;在语义平面上既可前指,也能后指。由于在不同的语境中“就”的语义指向会有偏移,就形成了语句的不同语义蕴含  相似文献   

6.
刘海生 《语文知识》2012,(1):105-107
多半的语义指向存在多种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多半出现的句法格式及其语义、语用前提的分析,认为只有在小句内状语的位置上多半才可能出现双向语义指向。多半前指要求说话人认为是已知事件且被指成分在意念上是至少可以切分成不均等的两部分。说话人认为是未知事件时只能后指表示一种肯定性的猜测。  相似文献   

7.
“动词+死”结构的语用和语义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死”结构词性转换后会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引起一系列的语用和语义变化,如搭配范围和上、下义,主一被动转换和主语特征,否定特征和标记词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as用作副词时的语义和语用功能1.as作副词表示程度,修饰原级形容词或副词,常与连词as构成as…as…句型,意思等同汉语的“和……一样地,同样地”。1)as+副词/形容词+as…可以用exactly,just,almost,nearly等词修饰。例如:He works just as hardas his father.(他和他的父亲工作一样努力。)2)倍数+as+形容词/副词+名词+as,表示“是……的几倍。例如:Americans eat twice as muchprotein as they actually need every day.(美国人每天摄取的蛋白质超出实际所需量的一倍。)3)用在否定句中,常可以用so来替代。例如:Hedoes not smoke as(so)…  相似文献   

9.
吴婷婷 《文教资料》2013,(12):23-24
"把"字句状语的分布和语义指向十分复杂,本文根据"把"字句的特点对其状语进行语义指向分析,不仅阐述了"把"字句状语的位置分布情况,而且结合例句对不同位置的状语的语义指向作了详细的解释,把形式和意义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揭示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不平衡性,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的种种联系,从而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才怪”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常见,通过分析“才怪”的句法语义表现,可以拟测其词汇化过程并探讨其词汇化机制。我们初步推测“才怪”是由“才+奇怪”演化并词汇化。“才怪”作为后置标记,表达反预期信息,具有否定功能。“才怪”具有特殊的否定语用价值,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1.
焦点、语义联项与“不”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一定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因此,除非语境清楚,逻辑明晰,“不”就有可能因语义指向失控或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的语言根据是“异中求同”,即表示两事相同,在句中没相同项的时候,句中某些句法成分必须能够附上或概括出“相同”义,得到相同项,“也”的语义指向是指“也”字句中其他成份有可能成为它的语义联系的对象以及指定并取用某个或某些个词的语义的指向的对象,语义指向主要表现为前指,反指,双指,全指,单向,双向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不是(甲)吗反问句的语义背景和语用功能进行研究,认为语义统领功能,说话人的预设为如果甲那么乙,正因为说话人发现甲丙之间的不对应,不符合自己的预设,感到困惑不解才会提出疑问,才可能不相信而产生反驳,才会提醒别人这种不对应。并与怎么会(丙)呢?句式进行语义对比,找出二者共现的基础和差异。  相似文献   

14.
论“ 语义指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根据事实和已有的评论论述由我国提出的、参与构成我国八十年代副词研究新突破的“语义指向”提出的过程、内容、实质和下列意义:从提出的方法论、揭示的内容所涉及的方面、揭示的规律、引进的语用学的成果等方面参加副词研究的新突破;对语言学添砖加瓦;用数学做理论指导和揭示规律的工具;运用系统科学成果.并且首次说出“语义指向”的来源——“指向”,是吕叔湘先生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认为 ,“自己”句法职能的复杂性主要与“自己”的语义指向和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系。或者再具体些 ,与语义的某些限定有关系。本文从动词的语义特征入手 ,分析“自己”的语义指向。具体操作起来可以有各种方法 ,我们认为 ,决定“自己”语义指向的根本因素是动词的语义特征 :语境制约“自己”的语义指向 ;动词的语义特征决定“自己”的语义指向可能性———如果我们把动词的语义特征看作是一个由不同类型的过程、参与者和语境构成的可供选择的语义网络的话 ,那么 ,“自己”可能蕴含一种显性语义指向 ,也可能蕴含两种潜性语义指向。本文分别考察了“自己”呈现两种语义指向时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陆俭明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对五种汉语句法分析的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对于语义指向分析法中,"总共"的语义指向,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本文着重对这一论断提出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17.
通常,被字句的谓语动词由及物动词充当,但也有不及物动词充当谓语的现象,及物动词构成的“被”字句,VP的语义指向都是N1(受事),但感情色彩的指向是丰富的,可以指向N1,N2(施事者)、所有者或相关者.不及物性质的动词或形容词进入“被”字句,它们的语义指向都指向N1,同时感情色彩指向规律性较强,不论VP的感情色彩是积极、消极或中性,进入“被”字句后,其感情色彩同时指向N1和N2.  相似文献   

18.
徐艳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5):109-113
中动结构的主语为受事,但谓语动词为主动形式,施事在句中没有显现.本文在介绍英汉中动结构的基本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其语义特征,分析副词或形容词的语义指向.通过对比发现,汉语中动结构的副词或形容词的语义指向比英语复杂,而其语义指向的复杂性又会影响到词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论述话语标记语"总之"的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根据"总之"在句中的位置和关系,我们将其划分为七种语义关系,即推论关系、强化关系、目的关系、解说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和假设关系。并且归纳出其四种语用功能:推导性标记语、强调性标记语、总结性标记语、让步性标记语和话题标记语。  相似文献   

20.
限定副词“只”、“就”语义指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和“就”是现代汉语中较活跃的两个限定副词,有时可以通用,但并非对等。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只”的语义指向是单向的,只能后指不能前指;“就”的语义指向是双向的,既能前指也能后指。二、“只”的语义指向范围宽,“就”的语义指向范围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