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逐步建立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评价机制,做到耕地质量动态更新,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现势性,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简称"评价")工作,即在上一年度耕地等别质量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每年耕地现状变化(占、毁、调、退、补)及耕地质量等别建设(整理、复垦及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开展年度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服务于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与农业可持续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能揭示农业生态系统长期的变化趋势, 对探索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在简述我国农田土壤肥料长期试验网络基础上, 从土壤有机质演变、作物产量变化、土壤酸化机制、土壤生态功能演变以及施肥的环境效应等方面, 详细阐述了30 余年长期试验所取得的成果,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展望未来发展, 以期推动我国土壤质量特别是土壤肥力演变研究, 提升国家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集约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如何通过破解土地、劳动力、资金与技术难题来探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土地资源科学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这对于促进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转型发展和质量兴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和综合归纳法,基于耕地利用系统理论,从要素替代视角分析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内涵,进而剖析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动力机制、演化阶段与特征,并提出转型优化调控途径。结果发现:①耕地利用系统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参与者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上通过投入适量的劳动生产要素而获得农产品及社会经济效益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由耕地利用系统要素和结构优化调整转变而引发的耕地利用系统演化对研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本质具有借鉴意义。②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指耕地利用系统的要素和结构随着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后呈现出的趋势性转折。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演化过程是:劳动集约型阶段—资金集约型阶段—技术集约型阶段,具有一定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③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动力机制包括:耕地、劳动力、农业物资、技术等耕地利用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价值和价格非同步演变机制与各要素相互替代和重组机制,以及产权赋能与合理收益分配制度的联合反馈机制。因此,本文认为,助推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可以通过促进耕地增值、调整耕地利用主体、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等途径进行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4.
林敏 《华夏星火》2021,(3):51-53
耕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之一,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应对耕地退化问题,是我国农业科研的重大命题,也是"藏粮于地"国家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强生物固氮科技创新,助力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质量提升,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非常重视生物固氮的理论基础与生产应用研究。近年来,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支持下,我国生物固氮研究队伍不断完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5.
金衢盆地趋括金华和衢州两市,土地总面积19770平方公里,约占浙江省土地总面积的18.8%。这里的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以丰收的1984年为例,耕地平均亩产达745.4公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68万吨,是我省的第二商品粮基地。本文试图对金衢盆地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和探讨,目的是为有关领导部门加强粮食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发、治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进一步挖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重点脆弱生态区之一。目前,其耕地资源数量、质量不断下降,人口-耕地-粮食之间的予盾日益突出。以环江县为例,分析了50年来环江县粮食供需态势、耕地资源动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粮食生产构成持久的约束作用。为了实现粮食安全,根本在于立足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地方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建立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协调机制;建立全民耕地和粮食安全意识,开展耕地可持续利用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对策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福建省耕地资源流失严重、质量下降,人口-耕地-粮食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文中分析了福建省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贡献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耕地退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状况。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粮食生产构成持久的约束作用,耕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福建粮食安全的瓶颈。为了实现粮食安全,进口是必要的,但根本在于保持耕地数量平衡,防治耕地退化,立足全部国土,广辟非耕地食物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侯现慧  王占岐  杨俊 《资源科学》2015,37(7):1367-1375
富硒土壤是发展富硒产业的天然载体和宝贵资源。如何根据地区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是客观衡量耕地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耕地利用分区研究可以为地方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依据。文章以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基础,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福建省三元区耕地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三元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含量、土壤环境质量及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等因素,进行耕地利用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区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土壤磷和钾元素含量是制约该区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将土壤硒元素作为富硒区耕地质量评价的考量因子之一,客观反映了富硒区耕地质量状况。同时通过利用分区研究,划分出富硒产业发展区、基础农业保护区、土壤环境治理区和生态环境管护区等四种类型区,文章根据不同类型区特点,对耕地提出了不同的利用方向和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资源现状与近期潜力评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分析评述了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包括耕地资源、后备耕地资源、农业水资源、粮食生产能力、要素投入贡献率等方面。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这些方面在近期(2010年前)可能发生的变化,认为耕地数量难以平衡,将会减少,质量可望有所提高,农业可供水量会有增加,科技投入贡献率将发挥更大作用。以此为依据,认为届时粮食生产能力约为5974×108kg。最后就实现预期生产能力提出4方面的对策,包括完善公共物品投入的约束机制;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调整全国粮食生产格局;确定粮食生产科技主攻领域;积极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子生 《资源科学》1994,16(5):16-24
耕地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佳,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这已日益成为当今云南省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拟在全面剖析云南省耕地资源危机的基础上,探讨解决这一危机的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战略决策,制定有关政策、计划和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省粮食生产状况入手,对我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提出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耕地目前主要面临黑土退化、养分失衡、土壤板结、部分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粗放,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建设实际情况,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区为示范区,针对存在的农业生产限制条件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方法,逐步提升地区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有关问题,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婺源县土地利用结构、耕地数量与结构、耕地的分布与质量情况等耕地资源现状,并对耕地数量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详实分析了上一轮规划中耕地保护目标的实施情况,找出了江西省婺源县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婺源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口控制、耕地资源保护以及发展粮食生产等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地区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其社会经济发展有赖于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及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与优化利用,以及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目前,人口增长对耕地利用、粮食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探讨人口与耕地、粮食间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并采取措施协调它们间的关系,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至彻底改变贫困面貌,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耕地资源区域变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采用1996年~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同期各地类的流向数据,对我国耕地资源8年来变化流向情况及耕地资源增加和减少的来源构成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2004年间全国共有9.3%的耕地转移为非耕地,全国耕地转移的速率是平均每年转移1.03%,同期全国共新增耕地2.93%,耕地年平均新增速率是0.33%。综合耕地转移和新增结果,1996年~2004年间全国共12.24%的耕地发生了变化,其年平均变化速率是1.36%。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而耕地增加主要是由于土地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且耕地流向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此外,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加速增长,且以独立工矿用地和城镇扩展占用耕地较严重。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尤为突出,国家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我国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土地的需求日益膨胀,耕地被大量占用。而且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偏低,土地健康质量和环境质量日趋恶劣,部分区域耕地质量问题严重。本研究主要从耕地规划和使用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耕地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针对我国国情的耕地质量建设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鉴于目前我区耕地质量、耕地类型。依据2007年测土配方项目土壤取样调查成果,特别是近期耕地质量评价的调查结果,我区耕地面临着长期施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污染、生物生长限制因素增加、土地质量下降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推广就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分步骤、分地域地实施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水肥一体化等有效的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协调土壤与肥料的矛盾,协调肥料与燃料的矛盾、协调肥料与饲料的矛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达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的土壤科学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新途径,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必然选择。提升耕地质量和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本保障和具体途径。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环境面临着多重挑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文章分析了我国耕地质量现状以及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的角度,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特点,探讨了提升基础耕地地力的途径,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问题,旨在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耕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中国目前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论文从农业耕地资源所能承栽的劳动力数量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利用最小劳均耕地面积、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和耕地资源劳动力承栽力指数等概念对江苏省2005年实际需要的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数量、耕地的规模压力指数、农林牧渔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的保护耕地,并稳定农业生产,应科学合理的对农用地惊醒分等定级。目前基本农田保护存在这多个问题,如注重数量却轻视质量以及护士农田附近的环境保护等。要实现农田的科学管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质量评价技术成果是主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农用地粉等定级工作的思路,并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应用,旨在为各地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