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云计算为基础形成的云创新为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支持,立足这一背景,从云创新的低成本、个性化、服务性、大众性、认知性来研究IT企业知识共享问题,构建IT企业云创新的知识共享模型,并用344份有效样本对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云创新的低成本、个性化、服务性、大众性、认知性能有效促进IT企业知识共享的实现,云创新平台能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提出IT企业通过加强云创新的推广应用、建立云管理制度、普及云知识、建立云创新的文化等实现知识共享;最后提出社会公共云服务的途径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计算为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带来了全方位的指导与启发,它给图书馆带来了理念变革和新的发展思路,为读者提供低成本、快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正在成为现实。探索云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需要图书馆结合"云"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构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用户交互服务,开展知识咨询服务,加强图书馆环境建设,以创新服务方式来促进高校图书馆在云时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契约是基于员工能力与需求,企业与员工协商达成的个性化的工作安排,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在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框架下,探究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契约如何通过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行为发生作用,以及情感性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任务性与发展性个性化契约通过提升组织自尊,促进知识共享行为;情感性关系反向调节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行为的正向作用,也反向调节个性契约通过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行为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4.
曾萍  邓腾智  曾雄波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96-1708
 以广东珠三角地区122家IT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IT基础、知识共享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包括组织内非正式知识共享与正式的知识共享,均可以显著地促进技术创新,而组织内非正式知识共享与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则对管理创新有积极影响;IT基础对于组织间的知识共享以及组织内非正式知识共享有促进作用,但IT基础对于组织内正式的知识共享却没有显著影响;组织内知识共享,包括组织内非正式与正式的知识共享,在IT基础与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而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包括组织间非正式与正式的知识共享,则在IT基础促进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田野  杜荣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90-1197
 基于IT服务外包背景下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信任等理论,分析了IT服务外包项目中发包方向接包方的知识转移、接包方对发包方的知识共享、接包方感受到的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信任、接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的文化相似度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包绩效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假设,建立了理论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西安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的20家从事IT外包业务的企业中参与IT服务外包项目的39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AMOS1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93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6.
离岸IT服务外包中的跨文化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与发包方的文化差异和工作价值观差异对知识共享和外包绩效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理论假设,建立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与发包方的文化差异对知识共享和外包绩效的影响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西安软件园从事离岸IT服务外包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的跨文化知识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7.
 IT外包中接包方越来越多地参与创新活动,而与之相应的问题是IT外包企业如何拥有一定的创新空间。对此我们于2010年对16家IT外包公司进行走访及高层访谈,并利用建构型扎根方法对其中9家面向欧美客户提供离岸IT服务的企业的访谈文稿进行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我们使用了适合于质性研究的内容分析软件NVIVO8,获得了IT外包企业创新空间的模型。本研究结果表明:拥有创新空间的IT外包企业具备以下三个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传统竞争能力。在个人影响力、与客户维持良好关系的伴随影响下,IT外包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传统竞争能力促进其沟通能力和文化交融能力的形成,再加上比客户在某些技术领域成熟的IT外包技术优势,这三者共同促进IT外包企业创新空间的形成。本研究可为IT外包企业创新空间的定量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两寡头IT企业之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策略问题.模型分析IT产品的网络效应、企业对知识产出吸收能力及知识产出规模报酬对共享企业最优技术知识投入水平和均衡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a.当知识产出规模报酬不小于0 .5时,提高技术知识产出吸收能力或者IT产品网络效应都会阻碍企业知识共享;b. IT产品的网络效应的增加能够提高企业的均衡利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互惠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引入战略柔性作为调节变量,通过212份有效问卷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互惠性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知识共享在互惠性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能力柔性在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资源柔性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在丰富互惠性理论的同时,也为企业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的影响,构建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知识共享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虚拟社区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到的293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运用LISREL 8.8和SPSS 17.0进行验证性分析,检验了研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知识管理与服务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IT服务业发展问题突出,亟待创新破解。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在借助于有效问卷调查与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选取社会认同、心理距离、信息技术水平与知识共享等紧密关联因素,构建了IT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在IT服务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社会认同和心理距离对知识共享具有调节作用,心理距离是强于社会认同的调节变量,社会认同对心理距离具有积极和显著的影响,并且信息技术水平与社会认同和心理距离相关。由此,本文提出了推动IT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内部、组织外部相应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柏洲  高硕 《科学学研究》2019,37(8):1506-1516
基于B-Z反应模型,以互惠性文化为控制变量,构建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的三维Logistic演化模型,通过216份有效问卷数据和Matlab软件仿真研究了在三种不同初始状态下,当互惠性文化强度变化时,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知识流动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互惠性文化强度相同时,当知识流动初期对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均有关注时,知识创造的提升快于知识流动初期只注重知识共享或同时注重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的情况;互惠性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知识流动的演化,强互惠性文化缩短知识流动演化的周期。本研究为企业实施合作型原始创新模式,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知识超网络环境中知识数量极大丰富但知识质量并不稳定可靠所引起的知识组织维护困难和知识共享服务效率与效果不佳问题,引入了知识优化环节,提出了集成优化过程的知识共享服务模式,该模式利用知识优化过程实现知识超网络环境中知识的自优化与自组织,并通过知识共享服务过程与知识优化过程的有机集成为用户提供快速有效的知识共享服务。借助可拓理论与方法,提出并建立了集成优化过程的知识共享服务实现流程,并对该流程中基于知识事物元可拓模型的自分类、自聚类和自识别等知识可拓优化方法以及知识共享服务过程与知识优化过程集成的原理与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劲  金鑫  张奇 《科研管理》2012,33(6):1-7
分布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挑战的新型创新模式,中国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技术创新国际化面临的"分布式创新黑箱"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分布式创新理论研究现状及其不足,解构了企业分布式创新三个要素维度:分布式结构、分布式认知及分布式协同,并构建了其与知识共享和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及相应的假设;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统计验证分析,证明上述三要素通过三种知识共享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探讨了我国企业实施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的相应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为我们所提供的便利性体现在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事业单位中,档案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提高事业单位办事效率的有效途径。因为档案本身承载着一种信息服务的功能,而我们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云共享就是以一种低成本、高安全性的方式提高档案服务的功能,从而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因此,研究如何做好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服务是我们当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首先对现如今事业单位中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分布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服务具有网络结构中心化、复杂协同性与信息不对称性等特征,侵蚀了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分布式创新模式的知识区块链,以增强企业知识服务能力。【方法/过程】首先,本文从知识服务与区块链技术研究视角出发,提出了分布式创新的知识区块链思想;接着,剖析了知识区块链的知识分工、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三阶段过程,以及密码学技术、哈希函数与共识机制三大关键区块链技术在知识区块链中的实现;最后,以三星电子公司作为分布式创新研究的典型案例,构建了面向区块链技术的知识服务界面,解决了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创新中的落地问题。【结果/结论】本文构建了新型去中心化的、数据公开可溯的、服务简洁高效的知识区块链,集防篡改、交易可溯、防伪签名与智能合约等功能于一体,有利于提升分布式创新绩效。【创新/局限】本文未涉及知识区块链的实证研究与相关道德法律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隐性知识共享是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基于云平台的产学研隐性知识共享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信任云机制、沟通云机制和激励云机制三个方面对基于云平台环境下的产学研隐性知识共享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对推动产学研各方更好地运用云平台整合各自资源,进行隐性知识交流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体化物流采用了与传统物流完全不同的管理机制,即通过订单驱动、集成管理、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物流服务的快速响应、低成本和个性化。要使这些机制发挥作用,企业必须先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整合和信息平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物流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徐国东  郭鹏 《情报杂志》2012,31(7):116-120,127
如何促进组织创新绩效的提升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首先对IT能力、知识管理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研究,然后应用假设检验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借助SPSS、AMOS软件,构建了IT能力、知识共享、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绩效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接着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IT能力对组织创新绩效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知识共享对其影响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冯磊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132-138
在过去20年中,英国在创意产业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校企合作计划,旨在弥补小微企业知识缺乏、促进其不断创新.以此为例进行分析可知,英国促进小微企业创新的校企合作政策,在知识服务内容上注重为小微企业提供创新所需的各类知识,在知识服务方式上根据不同的服务目的 和知识特性而运用相应的知识生产或转移规律,同时充分考虑小微企业作为知识服务对象的弱势与多样性,从而能充分、有效、个性化地促进小微企业创新.英国经验对我国以校企合作促进小微企业创新主要有3点值得加以借鉴:首先,加强对大学服务企业规律的研究;其次,建立各类大学与大型企业服务联盟;最后,发挥大学对地区行业的有针对性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