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无小事     
<正>在课前集合时,经常会有部分学生听到哨音后,要么不紧不慢地走在路上,要么在球场上专心地打球,也会有部分学生看到集合地点没有多少学生后就继续接着打球。笔者  相似文献   

2.
王励勤和我是双打搭档。可以说,我算得上是和他在一起时间最多的人。我不敢说对他最了解,但至少我们很接近。 王励勤性格内向而腼腆。他平时喜欢一个人独自听听音乐,看看书。如果是大家在一起聊天,他就静静地坐在旁边听,几乎从不插话。若是问他什么,他要么点头摇头,要么就眼睛笑成一条缝,一  相似文献   

3.
<正>案例描述:在一次立定跳远和接力跑游戏的课上,在做好准备活动后,学生按照笔者的要求,有序地进行练习。突然,一名学生跑了过来,对笔者说:"沈老师,王哲远没有排队练习,每次练习的时候都躲在队伍的后面,还经常捡地上的石子砸我们","王哲远,为什么会用石子砸你们"我问道,"因为王哲远上节语文课上不专心,被老师批评了"学生回答道。笔者一听,马上就想去批评他,让他好好地和同学们一起乖乖的练习。笔者带着怒气走向他的时候,看到的是他对抗的眼神,笔者就灵机一动:以前我也经常批评他,但效  相似文献   

4.
即使在新课改几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不能否认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依然是我们体育课中最吃香的,最出风头的,而学困生依旧是最弱势的群体。不光如此,眼下课堂中还出现了“沉默的中间层”。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优秀生”在组内合作学习时滔滔不绝小组汇报时讲个没完,而“学困生”要么只顾自己忙自己的,“中间层”要么睁大眼睛看。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课,学生列队方位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下面就如何选择学生列队方位谈几点体会,供同行们参考。背对太阳列队,这样既可以避开太阳光对学生眼睛的直接照射,使学生的眼睛免遭有害刺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听懂看清教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次参加教研活动,同行对课中的组织形式私下间展开了讨论.尤其是对"圆形与扇形"组织队形对教学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很多教师目前都偏向于扇形(图1)的队列队形,因为这样能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示范,并能关注到所有学生.本人认为队形组织形式的取合,有很多的因素.在利于得到有效的视觉反馈,便于教师组织管理的同时,还应该依据学生人数的多少、练习内容的需要及活动范围和课中需要示范的动作多少来选择.下面从以上几点进行分析,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发现三(4)班有一名学生在做热身活动时总是掉到队伍的后面,而且还不遵守上课纪律。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就是他们班的课,我提前去了操场,有好几名学生跑到我跟前来告状,说在课间玩的过程中,王同学把他  相似文献   

8.
罗本只有25岁,但未老先衰,小小的年纪就有了秃顶的迹象,但不光是聪明的脑袋不长毛,速度快的脑袋也不长毛,德甲首秀小飞侠就利用速度为自己在慕尼黑立足增添了筹码。无论在斯坦福桥还是伯纳乌,罗本都没有享受到这等的荣光,他要么受伤病的骚扰,要么感受被血洗的苦闷,而在2009年夏天的慕尼黑,荷兰人知道了什么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是,他露出了胜利般的微笑,他看起来比在皇马年轻了几岁,这不是去美容院就能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初为人师     
在经历的几年教学生涯中,有过太多的回忆,可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次面对学生,第一次用自己的言行改变他们的一个个故事。新学期开学后我担任一年级(4)班的副班主任,同时任这个班的体育课。由于是新生入学,很多学生还不适应学校的生活,表现出不爱说话,胆小,厌学等方面,其中陈子尧和林文浩两名男同学尤为突出。陈子尧在开学之初,由于没上过幼儿园,特别怕生。每天他妈妈送来上学之后,他都不让妈妈走,有几次还拼命地又哭又闹,甚至从窗户跳到走廊上跑去追妈妈,害怕老师和同学,不参加任何活动。而且他还不会说普通话,这对于我来说…  相似文献   

10.
<正>东北三省第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圆满落幕。三天的教学展示研讨,留给了笔者诸多收获,也引起了笔者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作为主办方,笔者在研讨会未召开之前就对做课教师有了初步了解,因为,笔者与同事们要一起把每位做课教师的教案校对好,把最清晰、最完美的设计提供给大家,在这一工作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大家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体育伴我的学生时代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体育成绩就比较突出。不仅因为我的个子高、协调性好,还因为一直在体育教师李树存的指导下训练,在地区的运动会上,我已经得过手榴弹掷远的第一名,跳高成绩也不错。因此,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被当时大名鼎鼎的庄正茂老师选到他组建并担任班主任的体育班里。20世纪70年代,其他学生只上半天课,而我们体育班是半天上课,半天参加运动训练,项目主要以田径为主,还  相似文献   

12.
我在每学期初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都要适当的安排几节游戏课,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但在上游戏课时总是感觉时间太短,学生总是意犹未尽,在一片哀声叹气声中结束。究其原因是每节游戏课上教师用于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用去了大部分时间(每堂游戏课我都变换游戏内容,要么做自己设计的,  相似文献   

13.
来,给点魔力     
<正>笔者的一名学生叫福龙,性格内向的他生活圈子小到只容得下他自己,想要让他参与体育活动或开口说话简直难于登天。哪位科任教师要是能让他说句话,回到办公室都要炫耀一番。笔者曾尝试着让他开口说话,可几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他唯一的一个表情就是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时就张着嘴、眯着眼睛、一声不响的满脸憨笑。冬天体育课,他就独自一人在操场上推一个小雪球,直到推到大得推不动,然后就站在旁边一声不响的欣赏;夏天他会躲到树荫下,画一个圈,然后捉两只蚂蚁,用树枝来回地阻碍蚂蚁不让出圈,一节课  相似文献   

14.
评价课的优劣,不同时期,标准不尽相同。没有最好而言,只有更好或者说只有最适合学生的,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课方能称得上好课。首先,“好课”应该是最适合学生自己的。学生往往最喜爱体育锻炼课或者说:“自由活动的课型”。究其原因就因为学生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同伴、运动技能能力、运动基础水平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方法、运动量。我们认为最适合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这样的评优课方不脱离实际。其次,好课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正>在星期四下午的第二节课上,一个学生忽然举起手说:"老师,我想上厕所。"笔者一边听着,一边就在想:不能让学生形成随意上厕所的习惯,要让他们知道上厕所是课前要做好的事情,课前没去肯定是对这件事情不够重视(拉肚子的学生除外);而且,第一个去了,一会儿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让第一个学生去,就没有理由不让第二个、第三个学生去)……事情已言明,笔者考虑到:如果不让该学生上厕所,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6.
张伟 《体育师友》2011,34(6):54-55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在中小学校的蓬勃开展,特别是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体育社团作为一种活动载体,如雨后春笋应时应景而生。然而,据笔者所见的一些体育社团,要么沦为学生玩耍的空架子,要么就是纯粹的学校运动队,真正能放手由学生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社团实在少得可怜。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社团的良性发展,关键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前不久结束的ITF’96国际男子卫星赛(中国站)上,从美国回来参加比赛的李思(Bruce Li)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运动员。这不仅仅因为他是第一个移居海外回国参赛的网球运动员,更因为他在第一个星期的比赛中,从预选赛开始,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夺得了单打冠军。而且他还先后战胜过许俊、  相似文献   

18.
健康知识内容通常被安排在室内课进行。然而,仅仅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传递、教授,从课时量以及内容的覆盖面来看,都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部分内容会因为室内空间的局限,以及缺乏体验等原因而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体育实践课中渗透健康知识则可以弥补室内课这些方面的不足。笔者认为体育实践课中健康知识渗透要注意与以下几点相结合一、结合实践特点。巧用可检性案例:一堂篮球课教师发现班级部分学生,不认真对待热身准备和整理放松。课后教师询问这些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其中有位学生小声的说:“热身整理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打会篮球呢。”接下来的一节课,教师让全班进行两个小实验,实验1.通过热身前后的“坐位体前屈”情况对比;  相似文献   

19.
<正>在日常教学中,耐力练习往往是学生最不喜欢的项目,每到耐力练习课学生就会想方设法逃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造成学生不喜欢耐力练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项目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学生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14,(Z1):139-140
<正>现实案例:笔者在给一年级的一次授课中,刚强调不能随意坐在地上,不一会就有一个学生说:"老师,王某同学又坐在地上了",笔者听见之后只是用余光看着王某,想看看他的表现,结果告状那个学生看我没反应,也跟着坐下了。另一次课,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有一名学生在不停地在乱说话,当笔者刚想批评他的时候,他反而说:"老师,刘某某同学在说话",真有点贼喊捉贼的感觉。还有一次课,在进行投掷沙包的时候有两名学生没按照老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