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现今的体育课堂,教学理念开放了,教学方式丰富了,可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多了,可为什么还是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呢?一说到上体育课,都愿意自由活动,自己去打篮球、踢足球……不愿意让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这是为什么呢?如何去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怎样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年第5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刊登了王荣老师的调查文章,题为《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不喜欢教师指导》。此文引起笔者很深思考。一年后,笔者在所任四年级105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为82.8%,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为3.8%,不喜欢按教师意图上课的学生为13.4%。调查发现: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一般学习动机明确,能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学习消极、懒散、意志消沉,有的甚至借故不愿上体育课。后者产生的原因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动机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这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从制定灵活的教学目标、通过转换教师角色、运用教学激励评价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四个方面着手,致力创设体育教学的最佳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问低年级学生:"你最喜欢上什么课?"相信大部分学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体育课。"可是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往往游离于课堂之外,那么该创设什么样的体育课,吸引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中呢?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不是个别现象。如何改进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使体育课既有味又有营养,让学生们既喜爱又受益,使体育课堂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改"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借自助餐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师生参与性现状:相同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要求、平淡无味的评价、几乎千篇一律的上课模式是体育课的现状,学生可选择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对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经常有人写文章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我们也发现,确有一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有的甚至找出种种理由请假或逃课。为此,对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对改进教学是必要的。 笔者对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1296名初中学生(其中初一448人、初二432人、初三416名)进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82份,问卷有效率为91.20%。 一、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82%,女生占63%;对体育课抱无所谓的男生占13%…  相似文献   

7.
<正>一、主体与背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创新性不足,内容单调重复,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出现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和游戏结合课堂内容实施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为体育中考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辅助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很多小学生出现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况。小学生觉得体育课堂枯燥无趣,究其原因,体育老师要反省自己,小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体育课堂,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应该喜欢体育课才对。研究发现,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小学生是喜欢的、愿意积极参与的。小学体育课堂是给予孩子们传授体育知识、可以让孩子们锻炼体魄、自己掌握一定运动技能的课堂,其实体育课堂是非常灵活的,它不是唯一性的"死教条",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已是体育教学课堂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对所教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育课较有兴趣的占63%,一般和没有兴趣的占37%。37%不是一个小的比例,不能忽视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培养,体育课堂上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持学  相似文献   

10.
从学校体育教学的层面讲,所谓“悦动”就是愉悦运动或快乐运动。当下小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这种现象,所暴露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机械式的、僵化式的、单一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长此以往,无疑会削弱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应该给体育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让体育课堂“悦动”起来,如何构建小学悦动体育课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在室外上课是多数人对体育课的一贯认识,但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出现,室内体育课逐渐成为体育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体育课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呢?近日笔者有幸观摩辽宁省大连市一二五中学王雪老师的一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室内体育课,感触颇多。在新授内容部分,王老师借鉴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将学生能自学的知识放到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进行理解、加工、展示,在积极开放的教学氛围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功利思潮的影响,关乎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课处境尴尬——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对体育课的普遍不重视,也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长此以往,即便中国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屡获佳绩,也掩盖不了学生近视率、肥胖率逐年上升、身体素质日趋下降的事实。"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体育不过关,会严重影响民族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十余年,体育课教学无论是方法方式还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体育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仍然出现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有的甚至在经过从小学到大学前后十几年的体育课学习后亦无掌握有效的健身技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1体育教学的现状1.1教学实施操之过急体育课教学中,老师在课的导入部分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活动,这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热情,激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课堂常规中有安排"见习"生这样一项任务,而且在各种各样的体育课上尤其是常态体育课中"见习"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是,名为"见习"生,学生真的"见习"了吗?若没有"见习",都在干什么?若有"见习",又是如何"见习"的呢?带着这样一些疑问观察了很多常态体育课,结果发现大部分课堂  相似文献   

15.
冯小炎 《体育教学》2008,(10):52-52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欣喜地发现体育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中少了些秩序,少了些威严;多了些自主,多了些欢笑。但在这貌似热闹、自主的课堂教学背后,总觉得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有一定的距离。最近笔者随意听了几堂体育课感触颇深,这个本该人人喜欢并积极参与的课程,至今却仍有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固然有教学体制方面的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不注重个体差异,不面向全体学生的老套、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了学生的消极性言行的发生,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叛逆期,尤其是在喜欢的体育课堂上,更加活跃无比。课堂上各种小插曲此起彼伏。如何才能高效地维持好课堂秩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呢?我的做法是积极与学生"拉关系"。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笔者都会对每  相似文献   

17.
周彤 《体育师友》2003,(2):20-21
据调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学生喜欢活动的人数占76.3%,而喜欢上体育课的只占66.2%,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引起学生对体育课"厌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体育课教学没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对他们缺乏一定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要增强体育课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将20世纪80年代体育课堂"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回归课堂,来逐步提高学生体育课的运动量。为了提高"课课练"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喜欢"课课练",在教学中,要加强研究、探讨和实践。本文着重抓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视角,探索"课课练"的概念和教学策略,并提出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为构建小学体  相似文献   

19.
<正>一、案例背景初中阶段的学生陆续进入青春期,每到初二、初三阶段,青春期的女生就会出现更多爱美和爱干净的行为,有部分女生甚至开始化妆,体育课上打着生理期、腿疼、肚子疼、身体不舒服的幌子请假不上体育课,久而久之会导致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下降。体育课堂教育中,部分教师会把那些爱化妆的学生当作"反面教材"来批评,有的教师就采用讽刺挖苦甚至放任自流或置之不理,种种做法势必会给该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顾名思义就是为学生更好地进入体育课堂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活动。长期以来,准备活动的价值并没有被高度重视,其实施中的相关问题也没有得以深入研究,从而就形成了跑跑步、做做操的单一模式,也就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参与准备活动的现象。对此,该如何设计每节课的准备活动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五宜、五不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