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国内外互联网和媒体公司在塑造创业团队、孵化创新项目过程中的经验做法,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特征,探讨武汉市媒体融合进程中推动创新创业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24)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呼吁着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高速发展中,创新创业已是21世纪国家整体发展主要推动力。两者结合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迫切需要完成的使命与责任。本文将结合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叙述,分析高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加强创造性人才的输出。  相似文献   

3.
探究融媒体时代下双创教育的新机遇,结合创新创业教学服务现状,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服务体系,包括合理利用融媒体构建联动机制、搭建双创实践指导平台、培育双创文化与媒介素养等.  相似文献   

4.
创业型就业与创业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福华 《软科学》2000,14(1):60-62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引起劳动就业领域的重大变化,创业型就业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劳动就业形式。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知识经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重视创业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就业要求。一我们将就业分为两种类型即创业型就业与传统型就业。所谓创业型就业是指个人、家庭或一个团体(若干个人的组合),通过依法登记设立企业组织,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生产、加工、研究开发、分销、服务等内容)而实现的就业。所谓传统型就业就是指通过在已有的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中谋求某一职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形势下,就业整体形势依然严峻,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但企业对于综合能力强、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根据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2017年度)以及西安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2017年度),对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讨论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举措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模式以赛促能,建设传帮带、自我管理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基于学科竞赛和成果转化的考核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在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容,探索了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建设方法与措施,实践表明,该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19)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融媒体应运而生,新闻信息传播渠道也随之越来越多元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更多需求。但与此同时,媒体的不断增多,新闻的质量也变得参差不齐。新闻编辑作为新闻素材的整合者,其工作对所播出新闻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探析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基础,智媒体已逐渐成为主流媒体的发展新方向。智媒体着眼当下,面向未来,在它的助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育人方式信息化、教学内容场景化、教育效果评价智慧化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因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而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造成的冲击,形成“信息茧房”甚至过度依赖智能化技术等挑战。因此,需要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精准化、人本化,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而推动智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袁文华 《科教文汇》2014,(23):12-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络的覆盖和个人手持移动终端的普及,自媒体应运而生。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不仅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也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围绕自媒体及其特点,分析了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述了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对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了全面、深入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给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以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创新模式为研究目的,分析新时期下高校创业就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模式创新进行探讨,提出树立新理念、构筑新阵地、建设新团队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高校创业就业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19)
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和社会舆论的主要方式,融媒体时代对传统的新闻评论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改变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本文立足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特点,分析其受到的影响,并对其创新转型做出有益的探讨。在传统媒体发展时代,新闻评论是不可或缺的节目类型,成为传统媒体引领舆论走向的核心阵地。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传统新闻评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挑战,新闻评论也呈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新闻评论如何积极地去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求,实现全新的转型,是急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12.
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高校整体就业形势都要求大学生积极通过创新创业道路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在双创时代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有其重要性。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12)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随着"创客"进入大众视野,创客教育开启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篇章,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利用创客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艳华 《科教文汇》2012,(30):30-31
近年来,一方面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不断出现。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实现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就成了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创业促进就业.从而解决就业和失业问题的历史重任,也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当代大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校发展问题,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研究, 培养学生科技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扩大就业,通过创业、就业成功,提高学校信誉,达到扩大招生,促使学校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与高校创业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是解决大学就业困难的有效措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要从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就业观念来提出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1.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连续几年大规模地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  相似文献   

17.
李涛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7):137-138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传统的就业教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创业教育不仅在引领就业观念转变、拓宽就业思路、提升就业竞争力、培养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在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塑造未来企业家群体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完善育人体系为目的,旨在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并敢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文章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现状,并从相关政策、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与创新创业实训等方面讨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两者在教育的目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联系。提出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以创业教育的理念促进就业教育,以就业教育作为基础,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张雯暄 《百科知识》2023,(15):30-31
<正>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媒介方式在不断变化,从过去相对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纸媒,逐渐发展到以各类新媒体为主的互联网传播渠道,并在不断扩散。新闻传播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传播品质、传播效率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了更好地促使新闻传播过程实现“精、准、快”的目标,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融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不断拓展信息传播的路径,以“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作为传播理念,为新闻传播品质化发展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现阶段,融媒体可以看作是多元性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