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知识网络组织间的知识冲突和相互信任,认为相互信任在知识冲突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成员间的合作行为是治理知识网络中知识冲突的前提,运用博弈论对知识网络组织间合作行为的稳定性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基于相互信任的知识冲突有效治理的3条路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博弈论对不同条件下组织之间相互信任的建立过程进行分析,推断出在知识网络中建立组织之间相互信任需要满足的条件不等式.由于网络中结构洞的存在,知识网络中存在两种建立相互信任的初始情境,即有无第三方信息源两种情况,分析了这两种情境下知识网络中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3.
知识网络节点组织之间的知识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组织惯例、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存在差异,知识网络节点组织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知识冲突。知识冲突一般要经过知觉阶段、行为阶段和适应阶段等几个阶段,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知识冲突对知识网络组织之间的合作创新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在知识冲突的管理过程中,要正确看待知识冲突存在的客观性,通过寻找具有知识协同点的合作伙伴,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提高信任度等措施消除知识冲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胡园园  顾新  王涛 《科研管理》2018,39(10):128-137
本文以知识链为研究对象,探究关系治理对知识链中组织成员合作的影响。构建了知识链关系治理机制体系,包括:关系行为治理机制、关系控制治理机制和关系激励治理机制,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研究其对组织合作绩效的影响。结合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本文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知识链关系治理机制对组织合作绩效以及组织间知识流动存在正向影响,知识流动作为中介变量,在知识链关系行为治理机制与知识链组织合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关系控制治理机制、关系激励治理机制与知识链组织合作绩效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合作原理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网络的本质是组织间基于知识资源的一种合作关系.一方面,与组织知识网络合作有关的知识特性反映在组织知识分工与积累原理、知识市场路径依赖原理、组织能力过剩原理以及知识嵌入性原理之中.对于这些原理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组织间知识网络规律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互信是知识网络中组织间合作伙伴关系良性运行的基础与前提;互惠互利既是合作的目的,也是合作的驱动力;互动则是合作成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表现为知识的跨组织流动。关系是知识流动的渠道,关系治理是促进知识流动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以TD联盟、闪联联盟和长风联盟的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流动的过程观和情境观分析创新网络关系治理驱动知识流动的过程,探索关系治理驱动知识流动的驱动机理。研究发现:关系治理结构主要是通过关系资本化促进网络成员之间的知识流动;关系治理机制主要是通过关系人情化促进网络成员间的知识流动;关系治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关系社会化促进网络成员间的知识流动。研究结论可以为合作创新中的关系管理和知识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孟立 《科学学研究》2018,36(8):1524-1536
摘要:学术界对KIBS企业-组织顾客互动对组织间关系的负面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整合资源基础观、交易成本理论和组织间关系理论,基于184家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的调研数据,从企业-组织顾客互动创新视角嵌入,探讨了互动创新中的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对组织间长期合作意愿、交易冲突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对两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1)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均可以促进双方的长期合作意愿。(2)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在双方合作后期会诱发交易冲突行为。(3)契约治理在企业-组织顾客互动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中均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但这种作用效果在资源共享和任务协作间没有显著性差异。(4)关系治理在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对长期合作意愿的影响中均起到负向调节作用,但在其对交易冲突行为的影响中均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的模式,对知识网络中相互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概括,以满足博弈论推断出的相互信任建立前提条件为出发点,从影响因素着手,推断出知识网络中组织之间相互信任的四类建立机制,并构建出对应的模型图,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文中观点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存在相对稳定的组织惯例,且创新网络的各主体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这些惯例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合作行为。从组织间关系和组织间学习视角出发分析出互惠协调、知识控制、联合引导治理方式,运用多元回归对国内428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网络层面研究在不同网络惯例情境下的最优治理方式。结果显示:网络惯例是影响技术创新网络治理方式以及治理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网络惯例一致性和嵌入性水平都高的情境下,联合引导治理方式较有效;在网络惯例一致性水平高、嵌入性水平低的情境下,互惠协调治理方式更有效;在网络惯例一致性水平低、嵌入性水平高的情境下,知识控制治理方式较有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知识流在各成员组织间转移与扩散的前提,对知识链的成功有重要作用,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在社会资本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的含义、特点与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本质是异质性组织间合作,异质组织间的"弱连接"带来知识互补的合作优势,组织间知识的差异又必须通过组织间"强连接"合作网络才能弥补知识的鸿沟,产学研合作具备组织间"强连接"和"弱连接"二元网络特征。基于组织间二元网络的理论基础,运用理论模型、图论和案例方法分析产学研合作中二元网络结合和演变特征,分析不同阶段与之相适宜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为企业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共享、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隐性知识的研究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文献对如何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注甚少。本文选取中国东部地区的186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为调查对象,探讨开放情境下核心企业的知识治理与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开放度在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在社会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研究可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获得基于知识治理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隐性知识共享中合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促进隐性知识共享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关键问题,然而在完全信息静态环境下隐性知识共享会陷入囚徒困境.文章在分析隐性知识共享中合作失败的原因基础上,研究了合作的信任度问题,指出员工间的长期合作和相互信任是合作的重要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与信任协调:基于知识流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链组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流动受到知识特性、企业组织特性以及关系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合作过程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导致合作双方对机会主义行为高度警惕而产生各种冲突.以信任为基础的冲突协调机制能增加知识流动中的透明度,使知识链组织增加合作中的专用性投资以及保持沟通的开放性,从而能弥补契约机制时知识链组织冲突协调的不足.知识链组织的信任度的提高需要建立共生创新系统.更需要建立核心企业的优秀的价值观以及知识链成员的精心维护,避免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知识网络成员合作行为策略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生  张庆普  王晓红 《科研管理》2012,33(11):144-151
成员间的合作是知识网络顺利运行的基础,研究合作前提下的成员行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成员合作的条件下,网络内节点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存量,将时间、精力、经费等投入要素在知识转移、合作创新、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等不同的行为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以获取最大的知识增量。从知识转移和合作创新的预期收益函数入手,通过对几种行为收益的综合分析,并考虑到风险因素,讨论在不同情况下成员要素投入的最佳策略。并对五个节点的知识网络G进行例证分析,对问题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组织中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能有效反映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的认知差距、环境及其是否得到有效协调,从而修正成员间的认知和行为,达到网络组织知识共享的目标.现有的知识共享效率评价体系多采用结果型指标,而且基本上针对单一组织内部知识共享而设计的.在明确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及效率评价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可以根据成员间的认知差距、共享环境和协调行为3个维度对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进行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7.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制度保障,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行为的引导、激励和约束,进而维护知识活动各方的利益平衡、促进知识活动效益的最优化。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组织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受到知识治理的影响。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多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和因素有限,结论不稳定。另外,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最后,从研究方法上,知识治理是组织层面的变量,个体知识共享是个体层面的变量,现有文献较少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来整合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剖析知识治理机制对个人层次知识共享的影响,因而研究结论有待验证。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探索性地引入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来分析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关系。依据已有的文献成果,本文提出以下8个假设:(1)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支持感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组织支持感中介了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8)组织支持感中介了非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中国华北地区140家企业621名员工为被试对象,其中男性占53.62%,本科以上员工占89.05%,工龄在5年以上的员工占76.97%,基层和一线工人占87.76%。对于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中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参考了Cao等(2012)对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量表,组织支持感使用Eisenberger编制的问卷,知识共享行为采用Yi开发了一套有效可靠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所有变量在本文样本中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都达到标准。在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基础上,本文利用跨层次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知识管理领域中,员工组织支持感是链接组织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桥梁。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活动一方面通过正式的知识治理对于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更重要是要通过对于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来间接的作用员工知识共享行为。(2)组织知识活动对于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是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过程复杂。组织层面的正式知识治理通过三条途径作用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直接作用、通过非正式知识治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非正式知识治理是间接的通过组织支持感的单途径来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进一步打开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黑箱",丰富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此外,本文结论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有效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二是要重视对员工组织支持感的提升。本文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样本收集的数据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第二,对于知识治理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中介变量、作用路径和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上三点问题将是今后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BP网络模型的网络组织中知识共享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是多种因素之间交叉影响的结果,因此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很难描述这些影响因素与知识共享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意义的基础上,从网络成员间认知差距、知识共享环境、协调行为和共享结果等四维度构建了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BP网络模型构建了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9.
组织间的知识流动形成了知识链,知识链组织之间存在各种冲突。列举了知识链组织间主要冲突并分析其成因,然后有针对性地为知识链组织间冲突管理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从结构观、过程观、制度观三个角度去区分现有的知识治理研究,则易于发现,制度层面对知识治理概念及其内部机制的解释相对成熟.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认同知识治理的本质在于对知识活动所涉主体行为的协调这一前提下,着重归纳和分析了自发型、领导型、协作型三类典型知识治理模式的总体特征.进而以知识活动障碍可能引致成员偏离历史活动轨道,自发寻求知识合作对象为切入点,提出知识治理机制与合作知识创新行为之间的因果反馈是组织知识治理模式演化的内在机理.最后,以自发型知识治理模式为起点,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知识治理模式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