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与研发服务业关系探讨及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研发服务业的概念内涵及特点角度出发,探讨在服务业中二者之问的关系;同时,从研发服务业主体的变迁及技术交易的情况,了解北京研发服务业的状况,并结合北京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研发服务业发展提出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伟庆 《今日科苑》2010,(16):77-78
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发展最快的产业,作为中间投入要素的生产性服务业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制造业;制造业企业活动的外置又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二者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文章调查了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继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宿迁市今后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和经济体系的优化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但是近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结合实际,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关系,并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振兴黑龙江装备制造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两大产业高度相关、深度互补,互动发展成为两者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机理展开系统研究,从社会分工、价值链和生态群落等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从分立、互动、融合3个层次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互动基础因素、互动条件因素和互动环境因素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影响因素,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5—2012年新疆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方法及灰色关联模型,探讨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周期性失调的状态。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影响程度排序为:经济发展结构资本累积科学创新金融支持力度经济外向性程度人力资本。建议两者从产业融合、科学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投资方面做出调整,实现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隗斌贤 《科技通报》2009,25(6):866-871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如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面临在我们面前需要抉择的新课题。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二者互动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指标入手,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性进行了测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分别对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和制造业行业进行归类,最后提出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两者融合发展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受到政府政策、产品研发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等4个因素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通过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清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的规律,将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系统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需求、空间布局等外在表现形式,继而从分工、价值链、创新与共生四大视角探寻了两者互动的内在机理,最后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机理两方面阐述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洁  张旭梅  但斌 《软科学》2010,24(2):75-78
以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关联为切入点,提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基于共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内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互补性的融合模式,分析了三种融合模式的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需要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状进行介绍,利用投入产出法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嵌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城市空间维度及产业价值链维度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两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受到政府政策、产品研发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等四个因素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清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规律,将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推动力量。结合近年来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9,(6):42-48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异质性,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空间关系。利用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区位是否存在协同定位现象。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在本地市场并未存在协同定位现象,但是随着空间范围的扩大,产业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仅在本地市场存在挤出效应,不受周围地区的影响。低级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在本地具有挤出效应,但周围地区会对本地产业的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降低贸易成本会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及其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业"及"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都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大,"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及"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次之,"金融业"的影响最小。中国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科学研发等)有待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此外,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通过扩展边际影响制造业出口。  相似文献   

19.
摘要:在对制造业能耗强度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4-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路径进行研究,同时以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为控制变量,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为调节变量,研究调节变量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达到降低能耗强度的目的;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完善能源市场价格机制和提高能源技术水平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曹小宇 《科教文汇》2010,(19):195-196
本文对长沙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长沙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国际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转移带来生产性服务业的连带转移,形成"商务流程外包"的新潮流。利用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增强长沙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实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而且能改善本土的竞争环境,创造更为公平而有序的竞争氛围。长沙从建立健全与法律的相互协调的政策入手,先后制定并出台了《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长沙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重点对鼓励社会劳动力参与服务业就业、加快服务业改革步伐、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强化规划引导、实施品牌战略、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政策保障,为长沙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营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