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新的文明形式之一。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一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观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成都正处于生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根据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差别化地进行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功能区划通过揭示生态系统空间分异规律,对生态地域和生态单元进行划分和合并.作为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生态功能区划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深圳的实例,对城市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原则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圳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深圳市划分为3个区:经济文化密集区,生态协调区,生态支持区;其中生态协调区包括西部沿海农工协调亚区、西部水源山体保护亚区、中部物流-水土保持亚区、东部产业-山水协调亚区等四个亚区,生态支持区包括生态脆弱型支持功能亚区和生态敏感型支持功能亚区.最后,文章分析了各功能区在市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指出各区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6):517-517
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口膨胀和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生态系统正受到严重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陕西省柞水和镇安两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的614份有效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心理因素和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心理因素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367、0.184和0.305;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愿和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182和0.142,通过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079;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432,同时也可以看到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激励效应还较小,有待进一步挖掘。文章建议从影响居民心理因素并发挥生态补偿政策作用方面增强当地居民生态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不但时空分布不均,而且人均占有量少,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兴建水利工程是解决水资源问题,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利举措,但是,这些工程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往往对生态系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如何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技术,做到“趋利避害”,是每个水利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为保护、恢复和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蓄洪水、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而划定的需要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区域。分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空间变化,是环保等相关部门把握国家生态功能区宏观生态环境状况,并对其进行量化监管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基于面向对象方法提取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510个县2010年、2015年两期的生态环境变化空间分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核密度法对两期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中,71.77%的变化为耕地、工矿、建设用地的转入,27.53%为植被的转入;核密度提取出5个热点区域,包括燕山地区、吕梁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武当山地区、大别山地区,占总变化图斑数的24.64%,黄土高原地区和大别山地区变化主要来自于工矿和建设用地的扩张,燕山地区和吕梁山地区变化主要来自于工矿用地的扩张,武当山地区变化主要来自于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变化面积加权的核密度提取出1个热点区域,即西拉木伦河地区,占总变化面积的20.53%,该地区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耕地的扩张。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西部位于西部草原生态区,在全省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职能和生态职能。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主体功能定位,以及基于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基础理论及原则,合理确定了区域的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在分析各功能区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区的发展方向和保护重点,为大力推进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情况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对西藏昌都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新发展观的角度,采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地域单元,将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划分为1个生态区、2个生态亚区、8个生态功能区。继而对各功能区的现状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杰  蔡平 《青海科技》2005,12(1):9-12
青海省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结合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现状和其特有的生态地位,分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生态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与建设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林业生态建设,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方面问题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本文对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进行分析,就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了深入探究论述。  相似文献   

11.
陈进福 《青海科技》2006,13(6):13-16
本文对青海省三江源区独特的生态地位和生态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原则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草原生态的现状分析及保护与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十五“期间,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结果显示,全区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草原生态受到很大破坏.笔者对现在的草原“三化“面积和草原产草量、植被覆盖率与80年代的情况进行了比对,分析了造成草原生态恶化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草原生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协论坛》2014,(11):5-8
<正>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以"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针对我国湖泊水体污染、功能退化的局面,以及在湖泊保护、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出了"关于加强湖泊生态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各方专家也畅所欲言各展宏论,积极为湖泊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李天淳通过对江苏省主要湖泊过去十  相似文献   

14.
<正>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这里分布着特有的11种土壤类型、8种植被类型、73科390属1700多种种子植物和1000多种中藏药材、48种两栖和爬行动物,以及147种鸟类和76种兽类,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滥采偷猎活动严重破坏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近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滥采偷猎等活动严重破坏了原本十分脆弱的植被系统。自  相似文献   

15.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隶属于齐齐哈尔市管辖,全市面积达6674平方公里,截止到2012年全市人口数量74万人。讷河市矿产资源、水资源丰富,近年来,农业、畜牧业、工业等各项经济发展迅速,素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甜菜之乡的美誉,也是优质大豆的重要产地。雨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兴建于1915年,这里也曾是清朝皇后婉容的祖居地。本文对全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生态保护加以分析,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6.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妍妍  饶胜  陆军 《资源科学》2010,32(5):804-809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目前尚无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本文依托沙漠化防治区建立基于PSR框架的评价指标,以及基于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旨在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空间评价的可行的评价模式。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是准确衡量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指标选择以反映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影响为原则。以沙漠化防治区为例,植被生长、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侵蚀等情况是衡量防风固沙功能强弱的重要因素,而指标的动态变化才能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能够表征植被生长、植被退化演变、土壤粒径和土壤侵蚀的四类因子作为主要评价因子,应用不同年份的变化值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具有空间性、动态性及可操作性,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喆  李晴晴  薛文晧 《资源科学》2023,45(1):144-157
【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近些年来覆盖较广,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生态政策之一,探索其对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对于政策的可持续性以及保护与发展的平衡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县级行政单位为样本,将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PSM-DID模型系统分析了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总体上,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显著增加了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相比于未设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设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的人均农村居民收入增加3.6%。(2)分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西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其平均农村居民收入上涨了4.9%,而东部和中部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不显著。(3)分类型异质性研究发现,水土保持型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型生态功能区的设立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应,分别使收入提高了2.8%和10.6%,而水源涵养型和防风固沙型生态功能区则降低了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结论】因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总体上实现了绿色减贫,未来需要进一步因地施策,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符合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广西生态产业培育、精准扶贫和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的需要,文章提出应结合广西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目标,将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纳入广西专项规划;建立生态原产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广西的扶贫工作,探索国家生态原产地品牌与精准扶贫的新模式;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发展循环经济4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球第三极的核心,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全球生态地位极为重要。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提出用近5个"五年规划"期的时间,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保护类、建设类和支撑保障类三大类10项工程,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截至2015年,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根据中科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合作座谈会精神,在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完成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成效评估。结果表明,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阶段目标;高寒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0.15%;生态系统服务稳中略增,增幅3%—5%。但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筑牢屏障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大量的管道建设扰动地表,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尤其在西部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困难,因此研究和探讨西部管道工程建设的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模式,对保护和维护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部长输管道经过的天山地区山地亚区,河西走廊地区平原亚区,河西走廊地区荒漠戈壁亚区,河西走廊及黄土高原干草原区域等四个区域作为生态恢复典型区域,提出其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