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6,(8S):I0002-I0002
6月29日,“时尚博闻图书有限公司”举办了媒体人士沙龙。该公司是《时尚》杂志社旗下的子公司之一,成立于“时尚”创刊十周年前夕,主要致力于策划出版大型、高档、精品书,品种以健康生活类、文化休闲类居多。尤其是引进版权的诸如美国国家地理、英国DK的高档书系列,如今在不少读者心目中已渐成品牌。  相似文献   

2.
向欣 《出版经济》2005,(9):25-28
华章公司经管版权中心 郭晔 有市场必然会有竞争,如果说到应对其它出版单位竞争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出版如何面对市场.我们的定位是,成为经理人心目中最有价值的图书品牌.经理人或有志于成为经理人的这个人群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教育和经管类图书着眼于BUSINESS的部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工作;在工作学习之外,华章文化的定位,是为了满足前两个产品线以外的经理人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3.
美国图书馆专家丹尼尔·布尔斯廷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源泉,也是我们信仰、学识、伦理、诗歌、哲学和科学的第一蓄水池."大多数人都认为,图书是文化的载体,作者通过书籍将知识传播给读者,从这一代到下一代.书籍在美国人的知识、文化和教育生活中承担媒介的作用,所以它与咖啡、汽车、电视机等商品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很多年前,两国文学出版贸易十分活跃,一些著名作家和一些经典作品深受中俄读者喜爱,但在随后的岁月里,两国的文学图书贸易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呢?为此,我们采访了国内外书业人士.  相似文献   

5.
《出版视野》2010,(1):8-15
相对于2008年的换帅年.2009年只有一位CEO级人物更迭.即励德·爱思唯尔集团刚上任8个月的伊恩.史密斯被旗下爱思唯尔的掌门人艾里克.恩斯特龙替下。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中,在许多人只是远距离地谈论着贝塔斯曼的时候,我却与这头巨兽打上了交道。我的想法很简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时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两点,第一,它很大。美国《财富》杂志所列世界500强中,贝塔斯曼集团名列前茅。1994年《世界图书报告》载,该集团总收入高达115亿美元,其中图书40.6亿,刊物20亿。而该年度全中国的图书总码洋(还不是销售收入)为117.7亿元人民币,约合13.9亿美元,仅为它的三分之一强。第二,它来了。1995年它的贝塔斯曼书友会在上海登陆。书友会也就是读者俱乐部,搞图书零售和邮购,口气却大得很,说是不惜付出赔本15年的代价。也  相似文献   

7.
居特斯洛,德国一个偏僻小镇.不是什么旅游胜地,也没有出过什么大名人,如果不加解释,这几乎是个很难让人记住的地名.但是如果站在居特斯洛街头,看到一辆辆"图书巴士"当街穿行时,你也许会恍然大悟--是的,这个令人感到陌生却同时又世界闻名的小镇就是全欧洲最大的传媒集团贝塔斯曼的总部所在地.  相似文献   

8.
贝塔斯曼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5年,卡尔·贝塔斯曼在德国创办了一家出版社,成为今天贝塔斯曼集团的开端。从上个世纪50年代,贝塔斯曼开始飞速发展,创立了图书俱乐部的基本概念,并从家族式公司向规模化发展。1962年,它在西班牙成立图书俱乐部,这是向国际化迈出的第一步。到20世纪70年代时,贝塔斯曼已经成为一家集音像制品俱乐部、音乐、影视和出版社四大经营板块于一身的股份公司,奠定了向综合文化媒体前沿挺进的基础。80年代初,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贝塔斯曼抓住机会,进军美国。90年代,战略重点转入东欧和远东地区。至此,贝塔斯曼全球化、多媒体发展的战略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运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从价值链静态构成、产业内容拓展和地理空间扩展三个维度,探讨贝塔斯曼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价值链演进的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贝塔斯曼走了.先是关闭门店,后是全线停业.十三年惨淡经营,戛然而止.望着传媒巨头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究竟哪一步是败着?报纸上已经有不少评论,不了解中国图书市场啦,没有进军网络销售啦,内部管理混乱啦,每一条都值得认真总结.这里,还想换一个视角,补充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书业内外     
恐怖杂志《夜故事》引起争议 据《羊城晚报》报道:一本专门讲述恐怖故事、名叫《夜故事》的刊物将于明年1月正式面世。该杂志由时代风采杂志社出版,编辑部设在北京。业界人士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想用哗众取宠的手段引起市场的关注,这一点从《夜故事》的广告语就可以看出来,什么“18岁以下谢绝阅读”、“不要单独一人读  相似文献   

12.
书业人语     
社店关系是出版产业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如何理顺社店关系,使整个产业更加和谐、健康、理性地发展,是摆在每个出版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改善社店关系,建立实质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赢,已经  相似文献   

1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09,(16):7-7
“官场小说”教会我们什么? 据《天天新报》报道:不知从何时起,市场上悄然出现了一种以描写官场生涯或政府官员日常工作生活的小说。这类被归为“当代文学”的作品在坊间自有其专用别名,谓之“官场小说”。写“官场小说”的人,应该持有的创作态度是——冷静、客观,而这样的创作态度又完全取决于创作的出发点——反映现实以纠正偏差。  相似文献   

14.
书业内外     
国家版权局表态微软黑屏事件:维权也要注意方式;猪肉涨价稿费难涨王蒙:千字40元侮辱作家劳动;反“书托”倡导图书评价体系;不妨给茅盾文学奖降降调;山寨版“百家讲坛”没有必要自掉身价;“内部刊物”街头派发低俗“杂志”几时休。  相似文献   

15.
书业内外     
"保卫原著"是一种病大家争先恐后地去看,看了争先恐后地骂,这不光是中国大片的待遇,也是中国名著改编的命运。长平在《出版人》发表评论说:笔者猜想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来自一种责任感,人人都觉  相似文献   

16.
书业内外     
电视剧小说如何叫座?;专家:文学翻译不能急功近利;动漫出版,谨慎为好;不以抄为耻是时代“特色”?;《译文》停刊引生存思考人文杂志进“冰冻期”?  相似文献   

17.
书业内外     
莫让“杂味”毁“书香”;刘震云批评网络文学:从文字到文学差23公里;低价书的“四多四少”;是谁在纵容遥远抄袭?“最有情调女作家评选”是对读者的一次调情;文学网站投机大于播种;  相似文献   

18.
书业内外     
  相似文献   

19.
书业人语     
按需出版是内容形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手段的创新之一,它满足了市场的按需本质。在十七大提出繁荣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出版业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趋势,也引起了关于出版产业核心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书业内外     
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图书大厦近日为读者增添了一个新的服务项目,4层开辟出150平方米的期刊销售区,大受读者欢迎。去年底。市委书记、市长贾庆林察看北京图书大厦时提出:图书大厦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在提供期刊阅览的同时,把大厦办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