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黑暗的心》与《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同为19世纪描写殖民地与土著人的作品,但康拉德和库柏却写出截然不同的风格。透过后殖民主义视角,分析了作品在人物、自然环境和叙事风貌等维度的不同之处,及藏于作者身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全新的视角对库柏的作品《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生态思想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认为《最后的莫希干人》中充分体现了欲望膨胀不但导致人类疯狂地掠夺自然,并且欲望膨胀造成人类互相残杀、扼杀人的美好天性和生态整体观两种突出的生态文学思想。旨在通过阅读文学经典,利用文学的教育功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反殖民主义是贯穿《最后的莫希干人》一书的主题。但是,库柏在抨击殖民主义时却表现出一定的种族歧视和等级观念;在揭露残酷的殖民主义政策的同时,也描写印第安民族的落后和愚昧;在描写印第安部落冲突时又表现出明显的感情倾向。如何理解库柏的复杂情感和矛盾思想呢?作者通过有限研究认为,亲英反法倾向和二元殖民史观是导致库柏情感复杂性和矛盾思想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最后的莫希干人》是库柏的杰出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它紧张的情节,却忽视了更深意义上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人物的对比分析上,揭示当时盛行的种族主义和男权价值观,进而深入的透视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5.
《拓荒者》是美国早期小说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皮裹腿故事集》中的第一部。从结构、情节和语言等诸多因素来看,它称不上是一部优秀小说。但小说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使作者一举成名。究其原因,主要是库柏在小说中探讨了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环境保护就是其中之一。库柏在小说中表达了其强烈的环保意识。他不但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拓荒者在开发边疆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而且还通过自然主义者那提.班波和环境保护者腾普尔法官这两位人物,就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美国边疆开发时代,库柏的所为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相似文献   

6.
你最早的阅读记忆?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我七岁的时候读的,完全读不懂但还是坚持读完了。  相似文献   

7.
夏洛蒂·勃朗特在书中描写了一个忍辱负重、生活艰辛而最终找到了幸福的女主人翁形象 ,所以《简·爱》历来颇受读者的青睐 ,但是冷酷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简·爱作为一个人应该享受的一些权利 ,但却使简·爱变得更加坚强和善良。由于作者对于人性中的邪恶因素存在着特殊的看法 ,书中所表达的观点才这么清晰明确 ,从而感染了一代一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8.
唐娟 《现代语文》2007,(8):69-70
在库珀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库珀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白人男性形象——鹰眼,然而在表面的“白人神话”之下,鹰眼身上却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本文从库珀对他形象的塑造过程入手,分析库珀潜层文本所遮蔽的殖民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杨智慧 《语文知识》2002,(12):18-19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振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最后的莫希干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开创了美国民族文学的先河。文章在分析了作者创作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对小说的艺术——结构、人物以及小说的影响作了具体翔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并保持政治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来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政治社会化对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使我国公民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只有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流政治化深入人心,有效抵制非主流政治化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通过政治社会化,不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公民掌握参与政治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权力运行和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保障政治稳定的基础和推进政治发展的动力,是现代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引起重视和着力解决的政治命题。学界对此问题也做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然而,研究角度过于狭窄。本文从政治认同的客体构成要素来展开论述,认为合理正义的政治体系、合法有效的政治行为和灵活普惠的政治价值是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广泛有序的公民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就政治参与与政治文明的关系问题、政治参与在政治文明进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问题和实现政治参与的路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政治形而上学是政治哲学的主要形态,它是对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方法与评价原则的理性反思,是一种“二阶”理论,它从反思政治理论之后的本体根据、基础出发来抽绎政治理念,构建理论体系,是政治本体论、政治认识论、政治方法论及政治价值观的统一。政治形而上学的视域从传统到当代经历了几次转换:古代客体或实体本体论、神学本体论、现代人本本体论、实践生存论、后现代政治观,而最后合乎逻辑地指向交往实践观。  相似文献   

15.
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目标。政治学家们围绕着二者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理论探讨。其观点大致可划分为并存理论、冲突理论和调和理论。在对此冷静审视的基础上 ,发展中国家要立足于国情 ,在稳定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政治知识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初步阐述了政治责任的涵义。二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拥有一定的政治知识是政治主体完成政治责任对其要求的载体和物质基础,政治责任感的增强有助于内化、提升政治知识,政治知识有待于发展到政治责任。这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重要的政治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与特点,构建校园政治文化,建立健全大学生政治参与平台,逐步实现大学生政治参与制度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读政治的现代性——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现代性是指政治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它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方面。现代政治明是在政治现代化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结果,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具体体现。政治明对于实现整个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目标而对社会成员采取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而政治社会化既是社会个体获取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培养政治情感等的过程,又是特定社会培养、训练社会成员政治规范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并增长其政治参与知识,提高其政治技能,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政治社会化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政治社会化作用时也有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育对象上要注意突出教育对象的选择性,青年人和社会流动人口需要倍加注意;并且也要注意新的社会环境新生变量如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作用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文章在深入解析政治社会化历史渊源、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刻诠释。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异同分析,对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包括: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深化公民教育内容,充分运用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以此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互联网等的优势,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采用直接性灌输与明示诱导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引入情感教育等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好地推进人民大众向"政治人"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