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葩·奇芭错例: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芭。辨析:“奇芭”应为“奇葩”。“葩”(pā)即花,“奇葩”本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如“奇葩异草“。又常用于比喻义,喻指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非同一般的人或事物。“芭”读bā,虽与“葩”字形相近,但却是指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现多组成“芭蕉”一词,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或这种植物的果实。由此可见,例句中的“奇芭”应为“奇葩”。乞求·企求错例:翟某在法庭上痛哭流涕,苦苦企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辨析:这里的“企求”应为“乞求”。“乞求”与“企求”读音相同且词义相近,但用法有所…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当年曾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曹问:“陈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我知道陈寅恪是现代史学家,却不知道他什么样的文字,能让曾创造“时务文体”、誉满全国的梁任公如此崇拜,从而引发这番感慨,但这“数百字”文肯定是警世骇俗、富有独创  相似文献   

3.
莫对女性犯罪“特别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有些媒体对大案、要案、奇案的报道比例越来越大,这与人们法制意识增强,渴望了解更多案例的心理有关,本无可厚非。但不少媒体在对案件的报道中喜欢对女性犯罪“特别报道”,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有些媒体每期报道多起案件,但在导读中却总拿女性做幌子。什么“独家报道:女毒枭的最后自白”、“特稿:杀夫女子的无奈抉择”、“大特写:妙龄女子怎么成了强奸犯”、“新闻透视:女贪官如何走上不归路”。其实在该类报道中,有关女性的案例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却总是“有幸”登上封面和头版。即使在内文中,有关女性犯罪的报道也享受着“特别待遇”…  相似文献   

4.
近期,笔者在一省级党报上阅读几篇大手笔、大篇幅的人物通讯时,发现有许多著名人物的姓名搞错了,令人遗憾.《张力雄:力克百战方为雄》一文中提到:“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怀周”,“寻怀周”应为“寻淮洲”,“怀”与“淮”是同音,但在人物的姓名中,不可乱改.《毛华清:一辈子庄户味儿的老红军》一文有:“遇到红军时期的老战友,山东军团政治部主任萧华”字样.“萧华”应为“肖华”,肖华是我军的著名将领,是《长征组歌》的作者.“肖”与“萧”也是同音,但在人物姓氏用字上不可替代.对于著名人物的姓氏用字,更应准确、严谨.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起,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北京很多“黑诊所”在这场“风暴”中被陆续端掉。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市场对“黑诊所”的巨大需求,虽然“黑诊所”被屡屡查处,但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黑诊所”:庞大的地下产业近几年,“黑诊所”“治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无证村医菜刀“剖腹产”、兽医非法行医致使感冒患者过敏死亡、无证非法行医4针扎死“三好学生”等。而类似悲剧,在北京也有发生:2004年1月26日,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因发烧在通州区一家“黑诊所”输液时突然停止呼吸,后经通州妇幼保健院抢救,但…  相似文献   

6.
“吗”和“嘛”不能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发现报纸和刊物上,不少把“吗”和“嘛”字用错,以致使语意颠倒。“吗”和“嘛”都是语助词,但用法不一样。“嘛”字的用法是:(一)表示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有意见就提嘛!”“这也不能怪他,头一回做嘛!”(二)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如:“这样很好嘛!”“这样不好嘛!”(三)表示  相似文献   

7.
集腋成袭的“腋”例:她以集掖成裘之心,将售卖的名人书画以及历年个人所作义卖所得款项,作为抗日救伤费用。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把很多狐狸腋下的皮集中起来就可以缝制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或集众力以完成一件事情。《慎子·知忠》:“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腋也”。腋:胳肢窝,特指动物腋下的毛皮。掖:①用手搀扶别人的胳膊,借指扶助和提拔。如:扶掖,奖掖。②通“腋”。《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掖”字虽可通“腋”,但成语  相似文献   

8.
介词“从”和“在”都可以表示时间,但意思不完全相同。“从”表示时间的起点,其后常常有“起、开始、以来、以后”等词相搭配。例如:  相似文献   

9.
这里要辨析的“好”与“好不”,都是形容词,后面可以带形容词,表示程度深,且均含有感叹语气。但这两个词用法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1.“好”后面可跟单音节的形容词,如:他的个子好高,但“好不”后面不能跟单音节的形容词,不能说“他的个子好不高”。2.这两个词后面都可以接双音节的形容词,而“好不”后面只限于部分双音节的形容词。  相似文献   

10.
王星 《青年记者》2006,(4):46-46
办报纸如同做饭,“口味”好不好很重要,个中原因不用多说,一句话:“饭”不合读者“胃口”,报纸生存就有危机。都市类报纸有做“农家饭”的,但都不是“主业”。我今天说的做“农家饭”,主要是针对那些农字类报纸。现在虽然是信息爆炸时代,但在广大农村,不少地方依然存在信息的“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鲁迅先生少年时代就读于三味书屋时,其座右铭是一个“早”字。△著名画家徐悲鸿有句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相似文献   

12.
装潢·装璜错例:从外表看,这所住宅并不十分显眼,但室内装璜却非常讲究。辨析“:装璜”应为“装潢”。在过去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装潢”与“装璜”曾并列存在,后来的修订本删去了“装璜”只保留“装潢”。这一修改是有根据的。“璜”本批半璧形的佩玉,一般用于朝见天子或祭  相似文献   

13.
不可救药·不可救要错例:他虽然犯有严重错误,但确有悔改表现,并非不可救要。辨析:“不可救要”应改为“不可救药”,实无“不可救要”一词。可能是作者以为“他……  相似文献   

14.
死而后已的“已”例:这部拍得非常朴实的电视剧,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也没有流传得开的插曲,但这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死而后矣”的好人燕居谦,实在感人至深。死而后已:指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相似文献   

15.
知识与趣味     
著:所写书籍的体裁和内容,富有自己的创造性,叫“著”。 撰:写作内容不一定有创造性,但能用自己的写作技术说明问题,说出道理的作品叫“撰”。 编:或称“编写”,综合讲话或史料,使之联为一体,给以适当编排,加上自己见解的作品叫“编”。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上,常报道社会“闲散人员”如何如何,有的还指责“闲散人员”是“不安定因素”。我看完全篇报道,也没看明白“闲散人员”究竟是干啥的。既然报道中未具体讲明,我也只好“望文生义”了:“闲”者,无事可干也。但对“闲”也要分析,无非是两类人:一类如我者,退休多年了,是地地道道的闲人。但这“闲”是我应当享受的权利,当属无可非议之类。二类是远未到退休年龄,无职业在家的。对这类“闲”在非议之前,更要慎重、细致分析:有的是单位效益不好放长假了,有的是破产买断了,有的是病退了,有的是尚未找到工作,当然,也有极个别挑肥拣瘦,高不成低…  相似文献   

17.
第四季度是报刊征订的季节,翻阅1994年报刊简明目录,多数报刊能够实事求是、简明扼要地进行自我介绍,但有的报刊简介标题上说得有些绝,叫人看了不自在。如一家报纸的标题是:“订阅全国第一张经济类晚报——是您的最佳选择……”还有些报刊自我介绍说:“中国报界首创”、“全国第一家”等等。用“绝对”、“报界首创”、“全国第一”来吸引、扩大征订,其主观用意是可以理解的,但切不能一味夸大其辞,丢掉了实事求是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这里说的“故事”和“情节”,是借用英国文艺评论家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的解释。他说:“故事”虽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但它是一种很低级的形式,不过是从时间绦虫上切下的一个片断,“早餐后是午餐,星期一后是星期二,死亡以后便腐烂等等”;“故事”是古已有之的,“当时的听众是一群围着篝火在听得入神、连打呵欠的原始人”。而“情节”却是小说中较高级的一面,它同样要叙述事件,但特别强调因果关系,比如“对于王后已死这件事,如果我们再问:‘以后呢?’便是故事,要是问:‘什么原因?’则是情节”。  相似文献   

19.
知识角     
职场: 由港台传入内地的语词,已渐次代替“单位”。“单位”和“职场”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语感”。“职场”多半用于书面语,而“单位”则既可用于口语,亦可用于书面语。 月光族: 特指那些结束学业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他们通常在一个较好的岗位上工作,月薪不是很高,但可能高出同龄人不少。家长事业有成,无  相似文献   

20.
包括·囊括错例:这本《调研资料汇编》囊括了全县各乡镇纪委提供的绝大部分调研资料。辨析:“襄括”虽然是包罗、包含的意思,但它通常与“全部”一词搭配使用,如我们常见这样的报道:“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了本次锦标赛的全部金牌。”就是说把金牌全部得到。可见,“囊括”的意思是“把全部包办在内”或“全部得到”。“绝大部分”是指所占比例很大,而非全部。因此,例句“囊括了……绝大部分……”的说法显然存在逻辑错误,“囊括”应改为“包括”。饱经沧桑·饱经苍桑错例:这是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辨析:“饱经苍桑”应为“饱经沧桑”。“饱经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