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素琴 《考试周刊》2009,(22):194-194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和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教育目标观等,这是适应新课改的先决条件。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教师,高中政治教师要在素质结构上优化思想道德结构、  相似文献   

2.
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目的。中学地理教学的终极关怀是培养有地理素养的人,地理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准确的地理科学知识和实用的实践技能,还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观点和环境意识。对于即将步入教师行业的地理师范专业学生来说,其地理素养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传统的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结果而轻过程、重书本知识传授而轻学生的实践体验等传统的教学思想.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新课程改革中,一些专家、学者极力倡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的教育理念。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实施新课改.不仅应努力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体现.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反思、总结,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新课改标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的教学实践,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加强教学实践,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教育教学理念:坚持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地理科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研究地理环境,又研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更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门科学意义极高、人文意识极强的科学。吴传钧院士曾谈到:“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这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主要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因此,在地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地理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关键,不应仅仅单独地侧重于某一方面,而需使二者在现代化的价值导向上、在学生全面发…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学习地理知识不但对于学生的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了解地理常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高中地理课程教材与教学要求都有很大改变,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仍未能及时扭转,这也导致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们要积极适应新课改的各项要求,对于教材展开更加深入和透彻的研究,寻找提升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一些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个人理解对于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地理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必须在掌握课本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地理实践经验,运用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实现人与地理之间的和谐发展。一线的地理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师生交流与合作,指导学生实际应用地理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一流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当具有科学正确的评价学生的本领。我们要重视改进考试命题的方法,提高考试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教师对地理实验现象的处理方法,既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又关平地理实验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教师要深化对地理实验教学的本质和教育功能的认识,科学处理好实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客观的研究方法、理性的思维方式、坚韧的探索精神和敏锐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上要做“活字典”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且是长流水。教师要能很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声誉,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有丰富的理论素养,能通晓教育学、心理学;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到博古通今,凡事都能说出点道道。  相似文献   

11.
直面新的数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毋庸置疑,在第一线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师的态度、行为,是实施新课改最为关键的因素.新课改的理念,如果没有一线教师的心领神会和努力实践,都只能停留在专家的著作中设想中.事实上,尽管新课改试验至今已有数年,但一线教师对待新课改的态度却是形形色色:有叫好称道积极参与的,也有批评指责懈怠观望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根本性转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解读新课标.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在教学中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认为要从教学的多方面与新课标挂钩.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只有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一、开拓创新。科学施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普遍展开,中学地理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教是"灌输式"的应试教育,而当今新课改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主动参与、勤动手、勤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我们广大教师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此,本文特就新课改下如何进行中学地理教学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召凤 《考试周刊》2010,(42):19-20
这几年.新课改犹如春风,吹进了校园,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改革对地理老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它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教学方式改变,以及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把新课改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尝试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课改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它不仅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本语文知识,还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业已成一线教师教学创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该教学思想既符合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同时也能够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生活化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的目标。笔者结合多年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对如何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来全面提高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有效性进行浅显阐述。  相似文献   

17.
杨勇 《考试周刊》2012,(31):117-118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如何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成为地理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有更多的反思。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式、改进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进行反思与阐述。  相似文献   

18.
刘学廷 《新课程研究》2006,(12):72-72,65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教育思想的真正开放,才能有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的开放。所以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要开放,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一切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郑德胜 《山东教育》2003,(35):46-47
语言,是教师完成好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能否运用好教学语言是衡量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标准。地理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方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一、语言要准确、精练,具有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是对教师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运用地理教学语言的时候,地理教师首先要做到语言科学准确,绝不能让学生接受错误的知识。为此,应做到:1.说术语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20.
周游 《考试周刊》2009,(14):153-154
地理教学应有智力和非智力的教育功能。教师是用教材教书育人的,就是说,每一个教师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长期以来,尤其是当前,通过地理学科教学,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中的品德教育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本学科的德育功能不断加深认识,从地理教学的总目标中,确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及探索进行品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以达到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