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科知识》2005,(5S):F002-F003
仿生学的概念是极其古老的。中国在3000年前就在研究桑蚕如何生产珍贵的丝线。但是,生物材料的结构为什么优于合成材料呢?科学家说:“众所周知,贻贝的贝壳很难打破。但大理石雕成的贝壳有同样的力度吗?不是的。可能轻轻一敲就能将其击得粉碎。两者的差别不在它们的成分。其强度都比碳酸钙高96%,而在它们的结构:大理石是粉状结构,而贻贝的结构就好像一堵砖墙。”  相似文献   

2.
1979年,科学家们首次在大西洋发现了“黑烟喷口”现象——海底喷涌而出的高温矿物热流遇海水结晶后形成的黑色喷口,它为微生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20多年之后,科学家在靠近大西洋中部区域又发现了与“黑烟喷口”截然不同的另一个奇特世界——“白色喷口”,科学家将它称为“迷失之城”。“迷失之城”白色喷口与“黑烟喷口”由于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等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这里,冲破海床的液体温度仅为66~76℃。整个海水环境呈极强的碱性,这点与黑色流体包裹体环境的高酸性是截然不同的。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微小虾和蟹,其中大…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深海海螺,它的贝壳具有不同寻常的独特结构,一般的海螺外壳是角质蛋白为外壳,中间那一层有很多小棱柱,最里面一层是碳酸钙珍珠层,但是这种深海海螺的最外层竟然是硫化铁颗粒组成,中间是富有弹性的蛋白质层,内层也是碳酸钙珍珠层。  相似文献   

4.
贝壳因其种类丰富,取材方便,存储量大的特点,具有多种潜在利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其含有占整个贝壳95%碳酸钙和少量贝壳素更是被科学工作者用作污水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试验对象。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化学除鳞方法通过改变水样pH值和除磷计的量,确定贝壳除磷的最适酸碱条件以及最佳除磷剂投量。  相似文献   

5.
如果人喝了海水,会越喝越渴,最后甚至渴死。可是終生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鸟、爬行动物等却不会有这种危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它們都有自己独特的海水淡化“装置”。科学家們最近已陆续揭开了它們的装置的秘密。魚只要一张嘴,水就灌滿了口腔。但是,这些水大都会通过鰓縫流出去,不会进入腹中。可是,在它吃东西的时候,部分海水就会随食物进入腹中了。此外,按照物理学規律,如果把容器用一个半渗透  相似文献   

6.
球形碳酸钙作为模板应用于制备中空材料,以贝壳粉为原料加酸溶解,以贝壳粉中所含有的蛋白质作为晶型控制剂,加入碳酸钠合成球形碳酸钙。探究了钙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碳酸钙的形貌的影响,采用静态颗粒图像分析、SEM、XRD、FT-IR和热重等方法对碳酸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钙离子浓度为1mol/L、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30℃,转速为800 r/min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粒径为3μm左右的疏松多孔的球形碳酸钙,可作为模板应用于中空材料的制备,不仅能提高贝壳的附加价值,还能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  相似文献   

7.
“溶液”     
袁翰青著每册0.14元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10月第一版“溶液”是一本比较好的化学补充读物。全书只有两万三千字,可是它一方面具有科学上的系统性,同时还给我们讲述了若干有趣的事实。化学上的绝大部分的反应,都是在溶夜里进行的。掌握了溶液的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许多化学反应。本书从我国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一书里的一段记载开始。接下来讨论溶液和化学反应的关系,从铁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这个常见的现象,来说明:“一定要把有关溶液的许多道理搞明白,否则化学是一定学不好的。”  相似文献   

8.
陈敏 《百科知识》2001,(12):25-25
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即是海洋宝藏之一。日本科学家在长期的海洋研究后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它不仅是一种洁净的资源,同时也是鱼类生长的“高产田”。深层海水的充分利用,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时代》2008,(3):108-108
海洋中的盐分是在漫长的过程中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因此通过海水的含盐量可以间接测定海水的年龄,目前科学家比较认可的海水年龄约为45亿年。人们普遍认为,海底的年龄应该大于45亿年。可是科学家在对深海钻探取得的岩芯进行年龄测定后.至今也没有发现早于15亿年的样品。也就是说,太平洋底的年龄不会超过1.5亿年。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种令人费解的情况出现呢?  相似文献   

10.
人体与PH值     
PH值就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以10为底)值,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值等于7的溶液是中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溶液是酸性溶液,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值不仅是化学上的一个基本概...  相似文献   

11.
海水作为一种电解质溶液,对金属有着极强的腐蚀性,在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物与硫酸盐能对材料产生侵蚀,海洋生物和海浪也在一定程度考验着材料的耐腐蚀性。不锈钢因其有着强度大、不易被腐蚀、轻便美观、使用周期长、成本较小,可重复利用低污染等特点在海洋开发中被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创新》2010,(11):44-44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海水颜色能够让飓风改变方向,也就是说,如果海水变色。飓风也会变向。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已经让海水变色,这也就意味着科学家可以根据海水的“脸色”判断哪些地区将被飓凤袭击,哪些地区又会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污水中磷的去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磷,如果不加以去除直接排入水体,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若进行灌溉的水中含磷太多则会造成庄稼贪青倒伏。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出了很多办法来去除废水中的磷。目前,有采用贝壳作为填料和贝壳粉作为除磷剂的除磷方法。本文就贝壳强化除磷做了进一步研究,在加贝壳粉的同时加入少量硅藻土,进一步优化除磷条件。实验分为1、2、3三个大组,A、B、C、D、E、F、G、H、I、J、K、L十二小组,1组中每个分试管均加0.1ml贝壳粉溶液,2组中每个分试管均加1ml贝壳粉溶液,3组中每个分试管均加2ml贝壳粉溶液.A、E、I试管中均不加硅藻土溶液,B、F、J试管中均加入0.1ml硅藻土溶液,C、G、K试管中均加入1ml硅藻土溶液,D、H、L试管中均加入2ml硅藻土溶液。分别测每组在1、3、5、7、9小时磷的去除率。实验数据表明实验时间越长去除率越高,但三小时后升高趋势缓慢没有明显变化,所以3小时为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科学家们证明,海水中不仅含有许多有用的物质,供我们去提炼、开发,海水中还含有极其丰富的建筑材料。 所谓海水中含有“建筑材料’并不是说海水中含有沙石、水泥、木材、石灰等建筑材料,而是说海水中含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加,目前全世界正以每年700万公顷的速度损失可耕地。估计到2025年,由于海水侵蚀、盐碱化及淡水资源不足,世界上7000万亩可灌溉上地将再也无法耕种。于是,科学家们把目光转向了蔚蓝色的海洋:如果能用海水来浇灌农田,把荒芜的盐碱滩变成高产的绿洲,那该有多好啊! 其实,人类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作物的设想由来已久。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的科学幻想,因为1000千克的海水中平均含有35千克的盐,用它来灌溉绿色植物,那不是在“腌咸菜吗? 有趣的是,前苏联科学家曾发现了一些“喜爱”海  相似文献   

16.
1921年,在地中海行驶的轮船上,印度科学家拉曼乘船回国。一天,他在甲板上散步,偶然听到一对母子对话,儿子问:“妈妈,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在旁边走过的拉曼告诉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光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化学暂堵剂在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根据化学暂堵剂溶液中的是否溶于水划分为水溶性暂堵剂、油性暂堵剂,根据溶液酸碱性划分为碱性暂堵剂、酸性暂堵剂。本文将对化学暂堵剂的作用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闻博见     
德国科学家发现,为了抵御外来细菌的侵害,保护自己的生存,植物自身都拥有一个“化学武器库”,能帮助植物防止病毒、细菌和霉菌的侵蚀。研究人员通过对南芥属植物的实验发现,植物中存在着一道迄今尚不为人所知的防御线,就如同拥有一个“化学武器库”,它依靠一种名为Snare的蛋白,来控制对“武器库”中弹药的输送。一旦有细菌进入植物物体。Snare蛋白就马上从“武器库”中调出化学毒剂,送到被细菌侵入的部位,将细菌迅速杀灭;而且,该化学毒剂还不会伤害植物的自身细胞。通常,外来细菌被杀死后,化学毒剂仍会短时间存留在植物受侵害部位。研究人员说,其实,  相似文献   

19.
海水是一种多种组分的水溶液,溶解有多种无机盐类,这使得海水成为天然的强电解质,具有导电的特性.海洋中的金属材料在与环境介质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相互作用中会引起材料的破坏或变质,发生金属腐蚀现象.据互联网统计,世界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金属材料达1亿吨,世界各发达国家每年因金属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5%~4.2%,超过每年各项大灾(火灾、风灾及地震等)损失的总和,而其中因海水而腐蚀的金属材料高达近4000万吨.文章就海水腐蚀金属的因素及相应的防腐保护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材料在大气、海水、土壤环境中腐蚀数据积累及腐蚀与防护研究”的意义、进展和今后打算。为控制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需掌握环境的腐蚀性,积累材料的环境腐蚀数据,研究各类典型材料的环境腐蚀机理与规律。本项目通过16个研究院所和高校的200多位不同学科科技人员的联合试验研究,已建立了32个大气、海水、土壤腐蚀试验站,初步形成了我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网,积累了六大类350多种常用材料在大气、海水、土壤环境中的腐蚀数据11.8万多个,自然环境腐蚀性数据10.6万多个,建立了数据库,获得各类材料自然环境腐蚀的初步规律,定量测定了典型环境的腐蚀性。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7篇,出版专著两本,取得获奖成果11项,专利两项,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今后还将在材料环境腐蚀数据积累,环境腐蚀性分类分级,材料环境腐蚀机理、规律及测试方法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