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余果儿 《百科知识》2023,(12):20-21
<正>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恋,自恋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爱自己,经常通过镜子看自己,了解自己。动物则没有这种行为,人类对镜子的忠爱体现了人类的自恋文化。自恋是一种人格特质,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夸大和过度自负。随着对自恋型人格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恋进行了分类:隐性自恋与显性自恋,集体性自恋与主体性自恋,适应性自恋与非适应性自恋等。自恋情结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个体中,文人作为具有极其敏锐的感知度和极其丰富的语言表现力的群体,自恋情愫自然体现得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2.
自恋是什么?字面的解释是,自己爱自己。现代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爱的一种必要形式,所以没有人不自恋。是啊,如果自己都不爱自己,谁还会来爱你呢?那么,自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自然界的很多动物,出生不久后就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所以不再需要父母的照顾。比如,青蛙的卵刚一孵化,父母们便舍小蝌蚪而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教育之船只有借助于感情之水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亲情、友情、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无一不让人们用生动的语言来反复地表现与吟诵,在这些感情中,有一种让人感到最真切、最纯洁、最朴实的情感,那就是幼儿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师幼情感。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人的不同理解和对人性的不同看法是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呈现各种差异的前提,仁与爱分别是两者最核心的概念,仁植根于人性与人伦,爱源于上帝与神性;仁有差等,爱无差等;仁的实现依赖人自身的努力,爱的实现要靠上帝的恩宠。  相似文献   

5.
章慧敏 《科教文汇》2008,(22):81-81
现在的孩子似乎与大人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似乎是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了。而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并非不爱父母,而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爱。而教师,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应当将此担当下来。而关键则在于教师应善于利用细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心灵的共振,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教育应该教会学生爱,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爱自己,这是学会爱的第一步。在教育中,学生还应该如何回应师长对他们的关爱呢?应该怎样爱他们的同学和朋友?如何去准备爱那些需在关爱的人?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成功的管理,一定是基于人最根本的人性,而这个人性才是真正操纵人类社会发展,最终检验各种制度、经济学理论和组织形式好坏的那只“看不见的手”。那么,哪一种人性理论才是接近根本人性的呢?这种人性理论又是遵循怎样的行为与决策原则?下面,作者汇报一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惨烈的竞争,阴谋诡计,爱与厮杀,互惠合作,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作为进化的一部分,人类能否主宰自己的命运?"神圣干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吗?医疗水平的提高迫使人类的演化过程陷入停顿?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之间的关系又将往何处去?…………  相似文献   

9.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建构始终沉沦于"主-奴关系"结构之中。因为从过去到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始终围绕着两种基本观点旋转:一是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另一是主张自然是人的一部分。无论是将人归属于自然,还是将自然归属于人,都属于人与自然的主奴关系的建构。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就会将人消解于自然之中,造成自然对人的支配;认为自然是人的一部分,就会将自然消解于人之中,导致人对自然的奴役。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上看,自然既不是人的一部分,人也不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人即自然,自然即人。当人与自然世界在本质上融为一体后,关爱自然亦即关爱自己,关爱自己亦即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就成为人不得不承担的道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更加适合现代人的需要,它是将人性中固有的理解、关爱、包容、尊重注入了里边,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要认真研究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