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突出句子的某种特殊含义而对某一个词语加重读音,叫做“逻辑重音”。逻辑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随着朗读者逻辑思维的改变而改变。譬如“这本书是我的”这个句子,逻辑重音就可能有下面几种确定法(带点的词语为逻辑重音):  相似文献   

2.
重音也叫重读。是指朗读,说话时对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重音运用得当,就可以准确地表达情感、从而使语意更加鲜明。例如:“今天我值日”,重音的位置不同,所强调的意思就不一样。今天我值日。(强调“今天”) 今天我值日。(强调“我”) 今天我值日。(强调干什么) 重音在说话和朗读中应尽量少而精,重音越精越少,内容越突出,语句目的越明确。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是把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要使听者感受到一种艺术魅力,必须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朗读的一般技巧包括停顿、重音、快慢、高低等。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确定重音和表达重音是朗读好一部作品的关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弄清重音的概念和类型所谓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子中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它是由音译、音长决定的。重音有引起注意、突出重点、启发思维的作用。通过重音,可以融切表达思想内容,真切抒发感情。在朗读中一般把重音分为两大类,即"语法重音"和…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师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是这洋指导学生朗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句话的。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的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句话时,哪个字读重音最能表现铁罐的傲慢? (学生活跃起来,都在轻声试读。) 生:我把“敢”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是没有胆量碰我的。这表现了铁罐的  相似文献   

5.
重音一般可分为语法重音和语意重音两种。语法重音是指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而对某个句子成分所读的重音,这类重音是由语句本身决定的,并不表示特殊的情感。语意重音是指为了表示某些特殊的思想感情而把句子里的某些语词读得较为突出,它与语法重音不同,是根据朗读者的内心意愿决定的,在朗读训练中,一般所说的重音是指后者。这类重音主要是运用轻重、快慢等对比手段加以强调,予以突出。常用的读法有以下三种:一、重音重读例如: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种、两秒种……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就只在教学过程中把“朗读、积累、玩味、拓展”这四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一)朗读朱熹有言:“凡读书……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在《汉书》中说“,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现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文章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呢?这就要靠朗读了。朗读是架设在学生的情感与文章固有思想感情之间的一座桥梁,如果没有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很难产生共鸣。那么,究竟该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曾几何时,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8.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要学生懂得朗读时加重语气的地方不一样,所强调的意思也就不一样,这是属于逻辑重音的朗读训练.所谓逻辑重音,就是为了突出句子的某种特殊含义而对某个词语加重读音予以强调.逻辑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同一句话,强调的内容不同,逻辑重音也就不同.把握住句子中的逻辑重音,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句意.例如:  相似文献   

9.
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有感情朗读,就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做烦琐不必要的分析,如果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感情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语文课上经常听到老师说“这段活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课文,把……语气读出来”。细细咀嚼这些话,我觉得学生在老师眼里,好像是情感能任意生成、自由流露的机器,想让他有怎样的心情,就会有怎样的心情。这显然是很不科学的因为朗读指导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他根本不能催生学生的情感,学生也根本不会与作者、和主人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戚。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过:“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现为各人在朗读中,重音、停顿、语气等都会有差异.教学中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评议过程,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请看下面&;lt;麻雀&;gt;第四节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1.
1.加强朗读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感就是人们快速感悟语言的能力,只有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中获取灵敏的、高层次的语感,才能领悟到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以及种种美感。   2.学会运用朗读的表达技巧。   ①重音技巧。重音包括词重音和语句重音。词重音是指多音节词里那些重读的音节。语句重音是指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短语甚至某个音节的重音。而重音的表达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重读”。   ②停与连的表达技巧。停与连是指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性的连贯。从生理上说,朗读中有时要换气,就必须要中断停顿。…  相似文献   

12.
我已经在一篇文章中讲过停顿和重音。这里,只就表情朗读中的语调和速度,谈谈我的体会。在表情朗读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停顿和重音,一般地说,就不至于把读物的思想感情“读”错了。但要充分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还要注意语调和速度,特别是有些文学作品,有人物对话,情节前后有较大的变化,尤须注意掌握语调,调节速度。  相似文献   

13.
重音处理是朗读中最常见的基本技巧,它是为了作品的思想感情需要而将某些词语读得突出一些。通常来说,加重音的词语朗读时要读得重一些、响一些,但并非所有重音都如此。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这里的“这个”“一定”作  相似文献   

14.
【教学情景再现】《草原》第一自然段教学:教师通过品词析句、图片欣赏、有感情朗读等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到草原的天高地迥、清新明朗之美。接着,教师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文章第二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中加入"因为……所以……"这样的一组关联词,你会怎么加?试试看,读一读。学生开始小声地朗读,很快有人举手:"因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把它画下来。 (生读文。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同桌轮读,有的小声读……) [评:这一环节充分休现出一个“放”字,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师:大家同意吗?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说:“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于是,教室里顿时一片朗朗的读书声……诚然,鼓励学生多读课文,通过朗读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领悟其中的意境,这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但笔者认为,教者在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还应把默读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默读有着不可替代性决定的。首先,现代社会是个信息量急剧膨胀的社会,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信息,怎样吸收它们,这就需要有高速度的阅读能力,默读是快速阅读的理想方式。如果将默读与朗读这两种活动方式相比较,…  相似文献   

17.
张奠宙 《现代教学》2005,(12):18-18
我觉得数学有两种形态:教科书上的学术形态和教师采用的教育形态。学术形态比较严谨、简洁、形式化,属于“冰冷的美丽”。但是,教师如果只是把教科书上的严谨表述在课堂上重复说一遍,那就没有意思了。因此必须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让学生进行火热的思考。既然是火热的,就难免有激情,抓住了主要的“西瓜”,也难免会漏掉一些“芝麻”,弄得不大准确。  相似文献   

18.
一次作文课上,我朗读学生的一篇优秀习作。当念到王某作文时,台下有人嘀咕起来。一名学生鄙夷地喊道:“抄的!抄课外书上的!”紧接着,几名男生把这课外书拿出来,一时课堂哗然,王某羞得满面绯红。我拿来那本书一对照,果然不差。我稍思片刻,问道:“你们说,这篇作文好不好哇?”“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到底是英雄所见略同。”我笑着说:“王某能把这篇短文选出来,说明他有很高的欣赏水平,对吗?”学生点头赞同我的看法。“当然,如果说明一下这篇文章的出处,那就更好了。”课堂平静了王某抬头听课。课后王某找到我谈及此事,他羞愧地说:“老师,…  相似文献   

19.
于春霞 《文教资料》2006,(26):112-113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把书读好,对于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好课如果在读的方面有所建树,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一半了。“读”也是一种能力,它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反过来读的水平的高低也制约着阅读的质量,因此,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便从“读”上花功夫,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找到一套指导学生朗读,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招:一、咬文嚼字——理解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就要还给语文课堂教学该有的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20.
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之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传达出来,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使书面语言的语音功能(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势、音色等)解放出来,使语言的特质得到真正体现。把书面语言通过朗读再创造,变得更鲜明、生动、声情并茂,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张志公先生在30年前就不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