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习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文选》的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一方面为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开拓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所折服;另一方面也提出了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有没有一个科学体系,以及这个科学体系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中宣部组织部分专家学者,经过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1至3卷,在吸收总结近年来全党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成果的基础上,写成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今年5月,印发全党。中央认为,这一《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中特”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贡献刘银生,关绿荫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王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重大突破自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共产主义运动已有147年的历史了。在这近一个半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共有四次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过积极有效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意味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列宁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使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从科学预见变为客观现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1—3卷的公开出版,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为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完整地理解邓小平理论思维发展的脉络,从总体上把握这一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最新的从内容到形式更为完备的读本。我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1—3卷,结合建设好云南农业大学的实际,有以下几点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密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体探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提出了将这一过程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的观点.即:第一阶段为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建设道路的阶段;第二阶段为总体命题,理论升华的阶段;第三阶段为系统阐述,形成体系的阶段;第四阶段为巩固、发展理论成果,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1984年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一个重要话题,这就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以往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做出具体的正确回答,就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会遭到很大挫折.综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不难发现: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划时代的著作.它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深刻的改革目的和多维的开放格局,这些鲜明的时代特色,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成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先导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一、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尽管涉及面广,但就整个理论来看,它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那么这一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呢?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从它的构成来看,我们学习时,可以把它归纳为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 ,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 ,是全面的、系统的 ,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第一 ,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科学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对我们完整地、准确地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他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和《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高潮、也有低潮,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与共产党人的实践能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能否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密切相关。以此来看这150多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四个时期:(1)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到实践;(2)社会主义建设由一国到多国;(3)社会主义由曲折发展到严重挫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和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又一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范畴的界定,应当从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萌芽到成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集中体现了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表现为基础宽厚,重点突出,发展开放的螺旋式上升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和科学概括,明确确定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终形成。为加深对这个理论的理解,本文拟从它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作一点研讨。如同任何正确的理论都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一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发展。早在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辑时就说过:“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如果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算起,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实践的社会主义运动如果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算起,至今也有了70多年的历史实践。特别是二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许多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非洲、亚洲、包括拉美地区的一些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后,都自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实际上并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巨大优越性。当然,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过挫折。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已处于它的最低谷。  相似文献   

15.
罗郁聪在《现代社会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或国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同列宁当时的俄国“现存社会”所处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以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占优势的特殊的过渡时期的“最初阶段”,对比起来显然不尽相同。然而,必须注意到,二者比较也有相同的原则要求,即同是由于跑得太远要引导纠正越阶段发展,以退为进;同是策略性行为,要准确规定退却的限度。从我国来说,这…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文选》凝结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谛,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全部实践经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伟大的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导航灯塔  相似文献   

17.
经云南省高校“两课”改革领导小组同意,云南教育学院于1994——1995学年度选择九四级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四个本科班,进行开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以下简称《特色理论》课)的试点。现已完成第一轮试点工作。 一、概述 这次试点的指导思想是:遵照中央关于加  相似文献   

18.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和不断发展的,其间经历了提出、重新提出、挫折、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曲折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学习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想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这个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二是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一)考察这个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有个方法问题、角度问题。对于14年的实践,十四大报告用了一个概念来加以概括,这就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小平同志说过多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南方谈话中他又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给出明确定义,只是描述了它的一些主要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的一整套切合中国实际,行之有效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前进,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新贡献;其次,邓小平这一理论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其基本观点、理论原则、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力地纠正了社会主义单一模式的错误,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