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课的说明: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三年级(九年级)第23章第4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观察各种物体中存在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正确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
孙伟 《时代教育》2007,(6Z):107-108
教材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6—61页。 设计思路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行主动探讨,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位置”这一内容初步渗透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课前交流:师生共同做"点鼻子"游戏,从游戏中引出"位置".让学生初步感知"上、下、左、右、前、后".  相似文献   

5.
陈华忠 《辽宁教育》2006,(7):110-1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做一做及相对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践活动,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窖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体验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桂芹 《学子》2013,(9):22-22
"参与"是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设想,勇于探索。布鲁纳说:"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构建起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的四大内容标准之一。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在“认识人民币”教学的基础上,编排了“小小商店”教学内容,意在要求开展一次“商场里面学买卖”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无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对教师教学法的探索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笔对这一教学活动进行了实践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孙伟 《陕西教育》2008,(1):27-28
教材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6—61页。 设计思路: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6道“想想做做”等。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行主动探讨,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折一折,  相似文献   

10.
张敏 《贵州教育》2013,(8):31-34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用第几来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的时候又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具备了用有序数来表示物体位置的经验。本课时的教学正是基于前面学生已有认识基础和活动经验上的进一步提升,引导学生学会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奠定第三学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笔者执教这一课时,通过具体情境中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在本校的教科研活动中上了一堂数学公开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为了深挖教材,拓展教材,我把电影票、飞机票上的位置,也用数对表示。谁知,这些内容的采用,使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看来,对课堂教学,教师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冷静地分析和思考。下面是这堂课的一些片段及反思,望同行们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183;整理房间”(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教科书第52-53页。  相似文献   

13.
刘桂芹 《学子》2013,(11):22
"参与"是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设想,勇于探索。布鲁纳说:"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构建起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刘军  王霞 《湖北教育》2007,(1):39-42
本案例使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备为有视频展示台的多媒体。学生分成4人小组,有学具——全等的多边形纸板、胶水、笔、纸等。案例(由刘军老师执教并点评) 1.创设情境,提出本次学习活动的主题师:在我们的生活里能看到很多美丽、神奇的图案,  相似文献   

15.
唐丽 《湖北教育》2005,(12):25-26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个课时内容——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9-80页。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119~12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确定位置”。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4-55页。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页-44页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