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本文从思维与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社会生活三个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文化因素对汉英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希望广大翻译工作者及英语爱好者能更加注重对文化的学习及应用,并译出更准确、更地道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译界对文学翻译标准"信"与"不信"的研究总是在"信、达、雅"的整体框架内延展和深入,这种研究多是单向的、静态的、二元对立的。而实际上,文学翻译的本质和过程决定"信"是文学翻译的基础,分为客观现实的"信"和主观价值的"信",而"不信"又是必要的、不可避免,分为无意性"不信"和有意性"不信"。因此,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中,"信"与"不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学翻译应使二者间保持多维、双向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西方翻译研究派认为,翻译研究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历史的研究,是文化的研究.翻译不应该局限于翻译技巧的探讨,而应把其看作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策略来研究.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运用多元系统论、操控论和目的论,从翻译作品的文化地位、译者的文化态度和其翻译目的,以及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通过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来揭示影响“五四”前后中国翻译文学中归化、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Tecnovap品牌蒸汽机在三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译名的实例,对品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在遵循传统的翻译标准的前提下,突出文化适应和文化接受在品牌翻译起的作用。由于品牌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科技、法律的翻译,因此翻译是必须采用跨文化翻译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经贸翻译实践中,会遇到许多习语。对此,我们可以运用多种翻译方法。但是,不管使用哪一种,都必须考虑到相关的文化因素的影响。离开了文化的大背景,对许多习语的理解和翻译就会无从谈起。本文拟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意象等四个方面来探究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孙媛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230-231
语言本身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各种语言文字的语音、词汇和句法等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当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这些特点本身作为信息的内容传达时,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可译性受到一定限制。本文主要探讨影响汉英翻译的文化因素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转换过程。两种不同民族语言的交流,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既然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就必然涉及到文化间的冲突和交融。思维差异、历史因素、生活环境及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对翻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中外交流的深入发展,读者对译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译者要呈现给读者更好的译文,就应该充分重视和正确处理好文中的文化成分。  相似文献   

8.
英习惯用语一般包括典故、侄语、谚语、成语等四类,要使这些习惯用语的翻译达到“信”的程度,译必须对它们的思想与化背景及其本义、比喻义、引申义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日积月累,效果自佳。  相似文献   

9.
商务英语翻译是国际交流中最普遍的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活动,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翻译人员既要掌握正确的语法,也要重视专业性与实践性,涉及深层次、大范围的文化,是商业交流、语言与文化间的融合。商务英语翻译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个体差异与生活方式、历史常识、文学等方面。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要增强跨文化意识,探索不同文化的契合点,了解专业用语等,从而更好地开展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标题的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它严格遵守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翻译。它的独特性包括标题翻译自身的特色,标题翻译中的创造性以及文化因素对其的影响等。翻译是一门艺术,而且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由此产生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在标题翻译中也同样适用,但毕竟标题翻译与作品翻译有一定区别,特别是标题翻译中的“神似”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看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的教学过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需要进行跨文化与跨语际的交流。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翻译"实践。近年来翻译学科的"文化转向"尤其是有关"翻译政治"的讨论,势必对对外汉语学科的自我认同与自我理解产生重要的启示。能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将对外汉语教学理解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已成为决定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国生  马大森 《文教资料》2005,(36):102-104
导致硬译、死译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译者对翻译忠实的片面的理解,忠实的翻译不应是语言形式的等值转换,而应是用译入语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合格的译者在掌握两种语言的同时必须对其所负载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符合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才算是做到了翻译的忠实.  相似文献   

13.
忠实,作为衡量译文的标准之一,对翻译实践具有规范作用,对翻译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忠实"不等同于"绝对忠实"。借用解构主义理论解构"忠实",只能证明解构主义自身的无逻辑性和虚无性。本文从以下视角来阐释"忠实"的合理性(1)从模糊语言学的视角看"忠实"的审美意义;(2)从论理学的视角看"忠实"的包容意义;(3)从预设理论看"忠实"的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的范式和视角的嬗变总是随着社会文化语境中主体文化精神和主流哲学思潮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一始于西方且具有西方文化渊源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浪潮,在我国译学理论研究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毁誉参半。本文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在国内的现状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分析了"转向"的时代性特征和学科综合性需求,对"转向"后翻译研究具体的文化视域给予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汉英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了汉英习语文化因素对习语翻译的影响与制约并探讨了汉英习语文化因素的移植策略与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中对于"痨"字的解释,不同于人们都熟知的意思。一些学者在对其同族词考释时不取《说文》释义,而用广为人知的"劳损得病"之意。《说文》释义特别,尤其是出现了限定语"朝鲜"一词,由此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民族关系及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有两大标准——忠实与通顺,也就是原文的内容必须要确切地、完全地表达出来,而表达此种内容的译文形式又是比较完善的。在翻译表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翻译的技巧,翻译的两种最基本的技巧是直译与意译。  相似文献   

18.
论对外宣传翻译中“信”“达”“雅”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宣英译的目的在于使受者准确理解原文传达的意思,本文将中国古代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与现代翻译理论,如功能对等,词语蕴涵等相结合,论证了外宣翻译中的经济简明原则。本文分别从词汇、句法、逻辑等层次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这些差异的翻译方法。同时简要评析了《汽车贸易政策》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下)》中的一些不恰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社会文化活动,因此会受到社会历史文化规范的制约。苏曼殊在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主流规范下,对译本《哀希腊》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变通,使译文顺利地融入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的翻译传统。这对通过翻译规范来研究翻译活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避免忽视晚清时期翻译活动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翻译中一方面要传播源语的文化,另一方面要力求译作通俗易懂。文学译作中文化的展示首先要从异国情调的角度来体现。其次在语言要素中精雕细刻,让人感同身受。同时还要注意译作的“意合”问题,使译作从“异化”、句际、段际关系等各方面与之相呼应。在文学翻译中,文化“传真”与“意合”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它们将有益于读者对源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