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文化热潮彼伏此起,蔚为大观。然而,与各种骤热骤冷、来去匆匆的文化热潮汹然不同的是,当代炎黄文化热则呈现出持久不衰的强劲势头。陕西黄帝陵、宝鸡炎帝调、湖南炎帝陵、湖北神农洞、河北琢鹿古战场遗址、北京炎黄艺术馆、郑州炎黄历史文化城及炎黄巨型塑像等工程的修复、筹建与峻工,为凭吊炎黄业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场所;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湖南、陕西、福建、天津等炎黄文化研究会的相继成立,为炎黄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炎黄春秋》、《炎黄子孙》、《炎黄文化研…  相似文献   

2.
长江文化是炎黄文化的重要一脉。炎黄文化发育、繁荣于960万平方公里的东亚热土上,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长江文化在共建炎黄文化中,既有作为炎黄文化的共性,又有作为中华大地上地域文化的特性。研究和弘扬长江文化,既是挖掘和深化炎黄文化研究;又是当今改革开放大潮中,发扬长江流域和上海的优势,为上海的“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地位作文化先导。  相似文献   

3.
<正>若从先秦时期算起,炎黄和炎黄文化的研究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经过了准备、奠基、成型和发展等阶段,曾先后出现过几次炎黄和炎黄文化研究的热潮。但真正意义上的炎黄文化研究开始于百年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炎黄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发展和繁荣时期,其参与人数之多、社会影响之大、成果之丰富,可谓"空前"。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研究始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4.
湖北西部是炎黄文化重要的发源地,是华夏多元文化的集中交汇点。在国家“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文化优势和广阔的文化旅游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龙头文化,从炎黄文化到炎黄学,是一种提升,更是一项学科建设。这项学科建设完全符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的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时代要求,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我们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改变当前炎黄文化研究存在的结构性困境,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相转化,将不同研究成果内在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论炎黄文化"与时俱进"精神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与时俱进”这个理念在炎黄文化中的渊源,并从学术上论证弘扬炎黄文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对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史记·五帝本纪》以来,研究炎帝、黄帝的文章、著作层出不穷。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华人处处说炎黄,共尊炎黄为祖先。炎黄已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之象征。我国古代原始群的社会状况,十分渺茫和遥远。氏族社会中则有许多神话和传说人物,徐旭生先生称之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所谓的古代“五大民族”族团也形成于这个时期。文献记载的悠久、丰富、灿烂文化,也多产生于这个时期。因此,新石器时代是古史的内涵宏富时代,也是华夏及四周诸族民族凝聚力产生、形成的时代。旧石器时代末与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8.
台湾虽然开发较晚,但炎黄文化随大陆移民传入当地后,也形成了各个时代关于炎黄文化的历史记忆。清代台湾方志中的炎黄记忆,主要为炎黄遗存、炎黄祭祀、炎黄传说等,表现出鲜明的重炎帝倾向。这些炎黄记忆,正是大陆与台湾人民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时空见证,时至今日仍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文化、龙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民族复兴,文化先行。为了构建新时代炎黄文化研究的学科新形态——炎黄学,推动以炎黄学为代表的国学学科化进程,2017年12月23日,信阳师范学院在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炎黄文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汲取炎黄文化之精髓而繁衍壮大。认清炎黄文化之精髓,十分必要。军有军魂,国有国魂,炎黄文化精髓,中华民族的民族魂。炎黄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11.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国上古史和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这一课题持续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炎帝神农文化读本》即是近年来全面系统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又一力作。面对纷繁交错的神话与传说,该书将考古最新发现与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相结合,考证了炎帝神农文化的历史渊源,提出了"炎帝神农肇兴于南方""楚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至炎帝"等观点。通过研析中华文化尊崇炎黄二帝思想发展的轨迹,尤其是考察炎黄文化与近代革命的关系,认为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根脉相通,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炎黄文化是联系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这在我国学术界是已有了共识的。但对炎黄二帝有、无的考证和对炎、黄寻根的认同是否同时并存,在史学界仍有较大的争论。本刊发表邓乐群文,目的在于对此问题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华炎黄文化是个繁富复杂而又和谐统一的整体,是各民族尤其是汉民族各民系互相影响、彼此融会化合的结果。本文选择珠玑巷这一独特的文化地域,具体明晰地论证两宋时期该地域的文化性状,及其通过居民南迁等途径对广府(岭南)文化产生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炎黄文化是联系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这在我国学术界是已有了共识的。但对炎黄二帝有、无的考证和对炎、黄寻根的认同是否同时并存,在史学界仍有较大的争论。本刊发表邓乐群文,目的在于对此问题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霍彦儒先生大作《炎黄学》即将面世,尊嘱作序,我深感欣慰。一是感到从炎黄文化走向炎黄学,符合“新文科”发展的时代需求;二是感到建设炎黄学需要学者们多方面的努力,霍先生的《炎黄学》是一力作;三是感到《炎黄学》问世也是霍先生对自己几十年从事炎黄文化研究的一个总结和升华。说到炎黄学学科建设,就会使我们想到提出创建炎黄学的事情和信阳师范学院于2017年12月成立炎黄学研究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联发生发展的历史论述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炎黄文化的宝贵遗产,进而阐述对联的社会功能及实用价值与鉴赏价值,以及近年来中国对联的创作与理论研究的成绩,并期望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市的涿鹿县为炎黄文化的肇始地之一,阳原县泥河湾是国际旧石器考古的重要地区,张家口又曾为解放区的文化中心。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张家口的文化资源优势,科学利用张家口的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张家口的文化宝藏,建设张家口的文化景观,吸引外商外资、多种人才和寻根访祖的旅游者。这不仅能全面、系统、准确、及时地显示张家口社会、经济、文化的新特色、新成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察文明要素,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与发祥地,伏羲以其超人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伏羲文化时期文明因素如城址,铜器,文字的出现,为解决中原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据此推测中原文明起源已有6千年历史,“炎黄”子孙应改为“羲黄”子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首先必须恢复五千年到七千年的真实。中国文化的源头,应是发端于伏羲,积蓄于炎黄,大披于唐虞。大中刚正的大道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中国文化不是一个私己的文化,而是追求天地人世的生生不息精神,追求不为物蔽、不为形移的超越精神,是建立在仁德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0.
论战略与政略的统一──毛主席对炎黄军事文化的批判继承李尔重我在这里想谈一谈毛主席是怎样结合中国革命军事实践,批判继承古今中外军事学思想,对无产阶级的军事学作出贡献的。我所能谈的,也只是毛泽东在军事学中战略与政略的关系这一个问题,并不涉及其军事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