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课本第13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政权在第140页中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中变为“大理”政权,说明:一、南诏政权一直存在到五代十国前期;二、大理政权是由南诏政权直接过渡的。然而,这两点都是错误的。《辞海》对段思平的介绍中有“唐昭宗天夏二年(公元902年),贵族郑买嗣灭南诏。其后,历经大长和国(902~928)、大天兴国(928~929)和大义宁国(929~937)。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五代十国存在时间为907年到979年,故建议将《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改为“大长和(大天兴、大义…  相似文献   

2.
南诏大理国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政权,前后历史五百多年,产生过几十代国王,这些国王的陵墓绝大多数不知在何处?成为南诏大理化研究中的一个谜。本从献考释、田野考察等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何种方法处理、存储史料,并且能够让学者从中方便迅速地检索和得到所需的信息,是南诏、大理国史料整理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南诏、大理国史料数字化成果较少,远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求。以南诏、大理国史料为数字化整理的资料基础,开展对南诏、大理国史料的史籍专书全文数字化、史料辑录数字化、实物史料图片数字化和口述史料视听数字化,有利于南诏、大理国史料的有序整理、保护和全方位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4.
公元938—1254年,继南诏国之后,段氏在云南建立了大理国政权。大理国的疆域,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地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凡三千九百里而远;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省境内的黑水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而近。”由此可知,大理国基本以云南为中心,并包括附近的川西南、黔西等地。大体上说,南诏和大理国的疆域基本和元代所设的云南行省的境界略同。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化成为了史料处理的必由之路,建立史料数据库已成为潮流。加强南诏大理国史料数据库建设,可展示南诏大理国研究领域内的史料综合概况和学术成果,促进南诏大理国史料资源共享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指出文字为"王政之始"。彝族和白族是云南史上政治地位显赫的两个强势民族。古彝文古老文化现象的保留使其能借以解读甲骨文中的疑难字并与卜辞资料互证。东晋以后的爨氏政权与南诏大理国政权是云南彝、白文与汉字接触的关键时期。彝文与汉字的接触基本是在汉字隶定以后,白文研究中反切合体字与加"口"偏旁字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公元7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上半叶以来,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与今滇西北以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进行了密切的接触.本文主要引用出自敦煌的藏文文献,结合有关的汉文文献,通过对南诏与吐蕃关系的三个阶段的讨论,揭示两个政权之间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事件及政治、军事联系等.  相似文献   

8.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儒学的传入对南诏大理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诏大理国制度化教育始于儒学,形成于"儒释"阶层的出现;从南诏到大理国,虽然经历了从"以道治心"到"以佛治心"的转变,但始终坚持以儒学教育为根本;儒学为先,儒释道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白族本主文化,对其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期,西南彝族地区处于大理国政权统治范围。大理国政权与宋朝以及周边各族联系密切,它们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对西南彝族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探析了两宋与大理国之间的不同阶段的关系,并分析了其成因,同时对两宋与大理国的关系变迁对彝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杜鲜 《家教指南》2022,(2):81-91
本文从勘误《蛮书》所载南诏王红色头囊的对应图像入手,考订了以往对《南诏图传》梵僧头饰文图对应和意涵释读的错误。结合对卫藏、敦煌、藏东等地吐蕃缠头佛教造像的梳理,厘清了南诏大理国头囊的正确图像和形制特征,证实了《南诏图传》中梵僧红色头饰“赤莲冠”为南诏头囊原型,其源头为吐蕃缠头。吐蕃缠头佛教造像对南诏大理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认同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形成这一文化认同个性的白族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开放、包容”的教育人文环境;“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2.
张师伟 《政治思想史》2021,(1):76-96,199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自诞生起就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格,表现出了明显的经世特征,但也毋庸置疑,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具有政治知识积累的科学价值。虽然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并不是从中寻找某个普遍性的现成政治理论体系,但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种积累起来的理论知识,又确实可以提供理论养分,并有利于理论工作者在时代性理论思考中充分吸纳民族性理论养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知识取向,就是立足于桄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知识,呈现客观内容,明晰理论逻辑,吸取理论精华。研究者要达成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知识取向目标,就要充分注意其跨学科的知识性质,综合运用多学科分析方法,力争多学科方法在使用中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3.
孙晓春 《政治思想史》2019,(1):45-61,19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以教材建设为起点,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恢复与重建,在研究方法上,摆脱了以往僵硬的分析方法,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解较之以往更为深刻。当前,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准确理解历代思想家的思想学说,对历史上的思想家说过的话作出合理的解释,依据现代价值尺度来体认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恰当把握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尤须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5.
蜀汉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因为社会控制的放松和社会需要的增多,儒学独尊的局面被动摇,诸子之学勃然兴起,其中刑名、兵家之学最受重视;不过儒学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学分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化的经学三大流派,地位平等,共同为蜀汉服务;由于蜀汉以正统自居,两汉史成为蜀汉的重要政治工具,是蜀汉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的妇女服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的服饰,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氛围的影响,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还没有对太平天国妇女服饰进行过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妇女服饰作为服饰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页,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出太平天国独有的风格,直接生动地反映出太平天国固有的思想内涵、政治色彩、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霍布斯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开创者,其政治思想集中地体现在《论公民》和《利维坦》两部著作中,其中尤以后者最为清晰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性论、自然权利论、自然法学说、契约论、国家学说等核心的政治思想。从《利维坦》第二部分"论国家"的内容看来,霍布斯似乎是君主专制政体的衷心拥护者,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利维坦》第一部分"论人类"着手,重点考察他关于人类自然状态下的自然权利与自然法的关系的思想,那么,我们可以发现,以专制主义形象著称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霍布斯是怎样为他之后几百年的自由主义传统奠定一个坚实的根基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根植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所代表的相合不散的内核精神,所包含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自身之间和谐的丰富内容,所体现的"和为贵"的独特价值是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最丰富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的表现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并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无上境界的和谐思想,为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梦文化中,赵人的梦文化现象值得关注,它不但典型,而且详细完整。赵人的梦文化现象受到了殷商、周代等神秘文化的影响,且与赵人的历史发展进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赵人的梦文化既是对商人、周人以及晋人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本姓氏集体思维和观念特质的反映。晋国历史记梦较多的原因,是晋国面临严峻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情况的外在反映。晋国或赵氏的应对纷繁复杂的政治情势倾向以梦的主题加以呈现或解决,是生活在晋国母体中的赵氏集团的一种实际和明智的选择。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深入研究,离开或忽视梦文化的历史考察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文化创新与政治意识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客观的政治历史与政治现实,伴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而演进,同时也影响、制约着政治体系、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先导和促进作用。政治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现阶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大力推进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