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胜庆 《中国教师》2009,(Z1):450-451
《史记》是史学、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其中也反映了司马迁的文学观。本文谨以《太史公自序》一文为主要依据,参考《报任安书》及《史记》中与文学有关的篇章,分析司马迁"发愤著述"说的产生原因、内在精神及价值,力图以此来解析司马迁文学观的内涵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最基本的文学观一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思想;一是“发愤著书”说。他持“讽谏的辞赋观”,对辞赋的讽谏作用极为推崇。他写作《史记》的基本原则是他的“考信”和“实录”精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批判现实的文学精神。他的这些文学见解和主张主要见于《报任安书》、《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太史公自序》,以及散见于《史记》其他篇章的章节和片断如《伯夷列传》第一的序论部分、《儒林列传》第六十一的序论部分等。  相似文献   

3.
杨燕起先生的《史记》研究成果丰硕,其研究注重基础工作,着力探索《史记》史学价值。在基础研究方面,杨先生参编出版的《历代名家评史记》《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史记精华导读》等著述,注重学术资料性、目录提要性及普及性,促进了《史记》研究的发展;《史记的学术成就》通过对《史记》背景、体例、思想等方面的论述,汇通"史记学"研究并基本建构"史记通论"的规模体制,对《史记》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在《〈史记〉的体例与通变》《司马迁的〈史记〉与中国史学的自觉》等文章中,杨先生对《史记》的体例、中国史学的自觉等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中描写了很多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女性人物,反映出了他对女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的关注。分别从义、识、情三个方面论述司马迁《史记》的女性观,藉以阐述其在书写妇女历史方面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大一统"最初是《公羊传》阐发的一种儒家思想,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弘扬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史学观,他在《史记》中运用大量历史事实诠释了"华夷有别""华夷同源""华夷一统"的民族"大一统"史观,对巩固历代统一政权、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一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午 《文教资料》2010,(28):4-5
本文以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辩证地分析《史记》存在的“天人感应”观、历史循环论与缺乏个体生命关怀的时代局限,并指出前人所谓《史记》的“实录”,并非据事实录,而是据“史”实录,《史记》是凝聚着前代史家心血的集成之作。  相似文献   

7.
《三国史记》史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史记》共有31篇史论,是《三国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史记》史论不仅效仿了春秋笔法,而且还学习《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史论的写法。《三国史记》史论中所体现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史学成就的折射和补充,尤为重要的是,《三国史记》是站在中原王朝附属政权的角度去记载新罗、高句丽和百济历史的,因此,认真研究《三国史记》中的史论,对于厘清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角色,估价《三国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记》与屈赋、杜诗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前者归属历史,后两者归属于诗歌.然纵观《史记》与屈赋、杜诗,三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将司马迁的《史记》、屈原的赋、杜甫的诗歌进行关联比较,且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三个作者进行对比,从史诗特质、风格笔法、讽谏观以及悲剧精神等视角探究他们相同的成就元素.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是《史记》发扬光大的时代,俞樟华的《唐宋史记接受史》充分揭示了史记对唐宋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该论著将《史记》的接受史与学术史结合起来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唐宋人接受《史记》的重心所在,唐人侧重《史记》的作文之法、文字考证、注音释义、奉为史书之首等,宋人关注《史记》编纂体例、班马异同、史记选本、人物品评等方面。《史记》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学作品的本身,而且还影响了唐宋文人的文学观念等,唐宋史学和文学的繁荣与《史记》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为人叙事视角是司马迁把天人之际、古今之变与传主个性及人性连接起来的成其一家之言的新角度,《史记》证明为人叙事视角是与司马迁知人知史目的相统一的恰当的方法。为人叙事视角最大的特点是直接点出传主的个性特征。《史记》的人物传记就是由几组内在相互联系的有鲜活个性的人物活动于其间的画廊所组成,在这些个人物画廊中,为人叙事视角的作用怎么夸大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12.
梅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及灾情等4个方面分析了梅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并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灾难事件的电视新闻报道因其实属意外发生,具有突发性、冲突性和震撼性,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灾难报道要坚持报道的主体是人,要注重报道的人本意识和新闻报道的多角度;对灾难事件播报的媒体要在灾难报道中扮演着多种角色等,媒体要注重如何提高灾难事件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代文安县水灾频繁,水灾给普通百姓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饥饿、贫困、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农业生产一派凋敝的景象。而人口的锐减,劳动力、畜力的缺乏,以及水利设施的废弛,更严重影响了受灾地区从灾难中复苏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黔东北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较为频繁,且种类多样,犹以水旱灾害为主。自然灾害的发生除了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等自然环境有关外,还与当地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自然灾害的频发给黔东北地区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这些年来相继所发生的一些灾难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多损失,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研究的注意。追溯到它的过去,以自然灾害这一题材开掘的文化原型为起点,沿着自然灾害在人类文学史方面留下的足迹,探寻自然灾害及自然灾害背景下的当代文学创作之路,我们更能清楚地把握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周易>作为一部"忧患"之作,充满着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关怀,其基于深刻哲学思考所展现的内容,有些是直接针对灾、险而发,有些虽然是讲与趋吉避凶有关的一般道理,但也同样适用于防灾济险.重温这些内容,会给我们以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plores reflective experience during transformative, group-based learning among university leaders following a natural disaster such as a typhoon in two Philippine universities. Natural disasters are recurrent phenomena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but the literature largely ignores their impact on lifelong human learning, for instance regarding preparing the university setting for future natural disasters. The study used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drawing on a body of interrelated works in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 critical educational theory and conceptions about group processes and reflective practice to understand university leaders’ lifelong learning from natural disasters as experiential, transformative, reflective and group oriented. The findings document that university leaders’ reflective,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depends on individuals’ experi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as disorienting dilemmas, and that reflection is facilitated by decisive group dynamics rather than only personal reflection. Facilitating a learning space for transformative, reflective learning in university settings might assist university leaders to enhance disaster risk preparedness, for instance through local policy change.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正式确定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并强调只有皇帝钦定或官方批准的纪传体史籍即二十四史为“正史”。自此,“正史”遂成为“二十四史”专有之名称。笔者就纪传史及其体例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此种体例的优缺点所在,进而对二十四史及其善本加以探讨,且点出研读佳法。  相似文献   

20.
Natural disasters are frequently exacerbated by anthropogenic mechanisms and hav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for communities. The role of community learning in disasters is seen to b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However, the ways in which such learning unfolds in a disaster can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case to case. This article uses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methodology to examine catastrophes and major disasters from five countries (Japan, New Zealand, the UK, the USA and Germany) to consider how community learning and adaptation occurs. An ecological model of learning is considered, where community learning is of small loop (adaptive, incremental, experimental) type or large loop (paradigm changing) type. Using this model, we consider tha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community learning that occur in disasters (navigation, organization, reframing). The type of community learning that actually develops in a disaster depends upon a range of social factors such as stress and trauma, civic innovation and coerc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