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4,(2):49-51
海南新型化城镇建设在不断的推进中,政府作为引导者和管理者,其行为政策对城镇化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政府职能定位入手,通过分析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规范政府行为的基本取向,以推进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从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中,发现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而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考虑从结合地方发展战略统筹推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人口"城镇化和探索融资新模式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宿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中小城市,处于长三角城市群和乡村的联节点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本文主要阐述新型城镇化的定义及内涵,并结合宿迁实践,回顾总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宿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规划在2014—2020年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城镇发展的新机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为产业升级提供可能性,为新型城镇注入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长期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战略思想的倡导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重速度转向重质量,新型城镇化不是"片面城镇化",也不是"被动城镇化",而是重视农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四大命题:第一,要转变思路,遏制农村教育的衰败;第二,坚持以城带乡,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第三,要创新机制,推进城市教育的校际间均衡;第四,要关注城市中的边缘人群,推进城市教育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应对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社会各界对与之相关的基本要素缺乏厘清,致使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留存不少误读与疑问。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地发展新型城镇化。积极发展新型城镇化,就要遵循“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原则,科学地认识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正确地处理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农民市民化、新型农村社区化、城乡一体化、城镇群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其关键在人才。针对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才需求状况、农村人口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人才培养,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从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角度探讨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权责"关系,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政府施政战略、社会广泛共识、学界研讨热点、民众热议焦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应在科学确定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思路和方向的基础上,紧抓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坚持就业优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强化环境保护等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发展的进程,从根本上取决于城镇化的进程.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好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此,必须不断增强城镇发展活力,提高“以城带乡”能力,要把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把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把农民的教育培训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把节约利用耕地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把村庄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的总体战略之中,牢固树立运用主体功能定位新理念,按照主体功能分类实施区域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产业对接成为必然。娄底,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次中心城市,以产业对接为重点而主动融入长株潭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后发赶超”的必然趋势。娄底具有产业对接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又有产业对接的历史基础,可以科学地完成产业对接。生态文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为娄底与长株潭产业对接提供了创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一种体现。通过对娄底市地脉文脉和旅游受众分析,明确了娄底市的旅游形象定位,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地识别系统理论(CIS)对娄底市旅游形象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3.
娄底市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就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受户籍制度、社会排斥、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务工人员无论是在工作上、生活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这严重影响了娄底城市化进程和地区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建立符合务工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关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立法,为该地区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与塑造至关重要。从娄底旅游的地理文脉、受众基础及旅游形象现状分析入手,对娄底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和设计,定位包括作为国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省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本市居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三个方面,设计包括人—地感知形象设计、人—人感知形象设计两个方面。而娄底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包括形象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网络媒介策略、旅游节事活动策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体育舞蹈是国际流行的时尚体育运动,它有着丰富的娱乐内涵和强烈的体育竞赛特征,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娄底市体育舞蹈的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湘军的发源地在湘中大地。湘军中产生的十大巡抚、总督,有八位属今娄底市籍。“无湘不成军”,今天的正确表述应是:“无湘中(包括湘乡市)人不成军”。湘军有铁的军纪,湘军将帅著作等身,湘军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他们及其后代的文化传承,对中国革命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发掘研究湘军集团,筹建湘军陈列馆,有利于推进娄底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文化能展现一个城市的软实力进而促进硬实力持续发展。杭州灵动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活丰富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与多元质朴的岁时节令习俗成为其独特魅力,是其经济社会繁华持续千年的重要原因。南宋杭州城市文化的繁荣给后人留下不少启示:历代莅杭官吏中的有识之士与杭州民众不断为杭州的自然环境增添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凸显了政府在城市文化形成和文化产业开发中的作用;文化不止是可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还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为省属地级市.关于“娄底”得名的由来,相传与古代恒星二十八宿之娄星、氐星有关,但是这一说法经不住事实和逻辑的检验.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地名命名的系统性原理,可以发现:“娄底”本当为“垴底”.  相似文献   

19.
娄底方言属湘语娄邵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娄底方言中的副词与普通话比较,在表义和句法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异,很有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20.
1909年沪杭铁路开通,将杭州与新兴都市——上海接驳。源源不断的上海都市客激活了西湖旅游,为杭州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上海越喧嚣,西湖越人潮汹涌。杭州“很快地发展成为中国不可多见的新都市的原因,大部分要靠着西湖。”与此同时,杭州的城市价值及西湖新兴建设的困境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