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作为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容易引起小学生寂寞、孤立、无助等不良情绪或者难耐的精神空虚感。本文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家长、教师以及寄宿制学校自身等方面,分析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留守学生的存在是当今中国农村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成了农村学校教育一个难点问题。因为特殊的生活环境,远离父母的监管,缺少亲情的抚慰,留守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常见的有:心理性格不健康,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理想,安全无保障,违纪违法较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灵孤独和生活孤独。  相似文献   

3.
了解医学生群居中产生孤独感的原因和现状,以便更好地改善大学生因孤独感造成的心理疾病。经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对32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医学生群居孤独感处于中度;医学生群居孤独感在性别、独生子女住宿情况、年级等因素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医学生校内群居孤独感均数高于校外医学生。因此,医学院校应提高对医学生群居生活的关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先生主持修订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对昆明市一所重点中学和一所普通中学共300名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进行了调查、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孙张鹏 《学周刊C版》2022,(33):177-179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更为关注,相关教师也在不断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手段,以期借此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与综合素养。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初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因管理手段、制度、规范以及思维层面的认知不足,班级自主管理质量不高。文章主要对农村初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对策进行初步研究与探讨,希望可以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儿童孤独感的研究多以城市儿童为被试,对农村儿童关注较少。为了弥补这个研究的缺陷,选取了160名小学3-6年级的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sher等1984年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孤独感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儿童孤独感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儿童的孤独感最高,男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7.
初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的活动中心.调查发现: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总体积极性较差,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大部分学生不愿提问、不敢提问、不会提问,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提问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降低.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问题的现状及成因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蔡雯雯 《林区教学》2022,(6):108-112
通过问卷对石狮地区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道德敏感性总体水平高,但存在结构差异。数据分析显示道德敏感性可分离出责任敏感性、规范敏感性、人际敏感性和行动敏感性等四个因子,并受到性别、户籍、父母学历水平等因素影响。提出四项策略:加强家校联动,提升家校共育实效;强化课程思政,构建教师德育共同体;加强爱心教育,构建德育人文环境;聚焦育人初心,营造社会道德情境。  相似文献   

9.
龚腾龙  陈嘉云 《考试周刊》2010,(45):120-121
近年来,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作者在对新疆乌鲁木齐三所中学169名初中维吾尔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后发现,初中少数民族学生更善于使用认知策略(如积极推理、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联想等),不善于使用社会/情感策略(如与同伴合作、向他人请教、调节情绪等)。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有关孤独感的研究发现,孤独感与青少年的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环境变化存在密切联系。但以往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将来可以从跨文化、网络使用、量表的中国化等角度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趋势。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800名农村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前后两次进行调查,第一次调查后实施为期一年半的积极心理干预,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干预对学生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影响非常显著,对对人焦虑、冲动倾向的影响比较显著。农村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与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评价密切相关的方面,如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等,应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改革,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2.
张松 《许昌学院学报》2001,20(1):114-1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村初中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实验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对比班相比,实验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全面提高,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没有直接影响;实验班学生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3.
从实践的角度研究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初中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150名寄宿制初中生和非寄宿制初中生50人,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差异;结果:寄宿生各项得分均略高于非寄宿生,其中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程度上,寄宿生明显高于非寄宿生;在“敌对”程度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其中“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两个因子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因子上,单亲家庭学生明显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自我教育发展水平一般且随年级的增长呈略微上升趋势;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要求、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自我控制能力差;初中男女学生之间自我教育水平相当。因此,我们要把提高学生自我要求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特别是自我控制能力,作为对初中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关键,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测验法对福州市初中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女生客观支持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社会支持得分最低,抑郁程度最高;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有一定影响;初中生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支持总分与抑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初中生社会支持水平对其抑郁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抑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某中学8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目的是提出科学可行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结果:大多数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处于正常范围,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程度较高,在性别和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父亲的惩罚、严厉维度上,非独生子女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结论:一致性程度比较高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对两类家庭成长的孩子形成不同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上海市实验学校初中起始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校中一年级所有学生都进行课前预习,大多数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本调查建议学生每天预习花费的时间应适度,预习科目可按学习科目难度、重要程度等来确定,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一般较早开始对学习科目进行预习,这对学生的学业指导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初中生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的焦虑体验是否与该阶段孤独感水平有关,进而讨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随机选取378名初中学生,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自尊量表(SES)以及特质焦虑量表(STAI)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焦虑与孤独感、自尊两者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r=0.616,r=-0.548),自尊与孤独感呈极显著负相关(r=-0.543);自尊在焦虑与孤独感间的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说明初中生体验到的孤独情绪会对其焦虑水平有正面的影响,而自尊的获得可以部分缓解其焦虑。  相似文献   

20.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调查运用SCL-90对635名高一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上的得分及阳性项目数都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女生的忧郁、焦虑和恐怖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各类心理问题中,尤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突出。这提示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