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几年来,各种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争论十分激烈。有必要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详细的论述,客观全面地剖析它的功过是非,更重要的是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不同本质。我们可以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某些经验,但绝不能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企图建立发达社会主义,结果是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两种社会主义,必定要走两条不同的道路。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导致贫穷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改革与发展,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社会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澜壮阔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人类向着民主、自由、公正、和谐的理想社会目标前进的积极探索.其问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遭遇过严重的挫折和失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范围内去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探索,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阐发,凸显了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坚持在渐进发展中有重点突破的路径建设民主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因此.从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思想理论,在指导思想、政党性质、奋斗目标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但是,对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们应该在对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在否定其基本理论原则的同时,借鉴其某些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以促进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除了在理论上有本质区别外,它们在历史背景、实践起点、政治体制格局和具体发展路径等四个方面也有着根本的不同.但二者在所处的时代环境、确定的中心任务和对外交往的基本理念方面存在某些关联性.借鉴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某些合理因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建立并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发展历程,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并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坚持、发展和创新。他明确地指出了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民主与稳定、民主与党的领导、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具有继承性、创造性、协调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在当代中国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民主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所开创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发展上的内在逻辑。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社会主义民主的中国特色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从理论和实践上剖析这些逻辑联系,有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执政党的优良品质,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可能性;在实践中,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大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民主社会主义由于适应了西欧国家的社会历史现实,因而成为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潮之一,其思想中所推崇的民主,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民主建设。为此.我们要在思想领域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必须积极吸收合理因素,坚决摒弃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协商的研究,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协商,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对国家、地方的大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的协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望远登高,他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是前无古人的。其现实依据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他们设想的“未来社会制度”,是“无阶级社会”“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实行社会计划调节,无商品、无货币社会”,他们认为“共产主义将按低级、高级两个阶段发展”。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制度”,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注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不可能丢掉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在国体上仍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仍将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与共产主义同义语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改革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相继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的理论论断。这些理论成果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主题,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现理论突破,指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本世纪的拓展和深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更科学的认识指导下向前推进,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现代化中的许多深刻问题,民生社会主义所提出的问题和彰显的价值观念、发展趋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参照意义。通过对民生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从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民生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和启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借鉴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基础性、整体性的观点,借鉴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和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态文明观,深化社会发展整体性问题和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树立全球风险意识重视社会转型问题,才能走一条共存、互动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9.
对建国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哲学反思,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