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类书述而不作,是首创于我国的一种图书汇编,日本、高丽、安南等国也都有仿编。其收罗十分广博,如《太平御览》选书2579种,《永乐大典》选书近8千种。类书,是按照所收图书内容的划分法则来分析图书文献,使其化整为零,并让分割下的零散的文献资料同类相聚、重新组合的汇编。如类书《初学记》,入选的《风俗通》被分裁在51处,《礼记》  相似文献   

3.
4.
类书立类思想与类书衰亡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类书”一词始于《新唐书》,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叫“类书”?在《辞海》(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31页)中有个较简明的说明:“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俭、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始于魏文帝时《皇览》,历代都有编篡,但多亡佚。现存著名的有:唐代的《北堂  相似文献   

6.
中医类书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子牛  冯跃 《图书馆》1997,(4):49-51,60
文章介绍了中医类书的源流、体例及现代发展情况,对类书起源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8.
浅议类书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10.
明清类书的兴盛与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我国类书、索引比较及其消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类书和索引的功能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古代社会书本式类书得到长足发展而索引迟迟不出现,近现代社会书本式类书越来越少并随着索引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失去其方便检索的作用直至消亡的原因.文章预测,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空前的存贮空问、检索及获取的快捷方便,类书将以新的面貌出现,并与索引达到完美统一,改变人类生活、工作及其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试论类书的分类体系与分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作为目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的类书,在我国古代文献的宝库里,曾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早在1700多年前,它就问世了。此后,类书的编纂层出不穷,占据着“存一书即存众书”的重要地位,这种地位一直维持到近代。此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类书编纂和研究的断裂,关注这片领域的人越来越少了。尽管如此,类书的优点还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近年对类书分类体系的研究中,它的优点又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引导人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发掘工作。类书具有完善的分类体系和分类技术,其类目之多,检索之便,尤其是它的专指度之高,都远远超过与它同时期的“四分法”和“七分法”。在分类体系或分类技术上,我国的类书堪称一绝,在分类方法演变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评当代类书的滥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典型书例和各种数据,从四个方面评论当代类书的滥抄粗编现象,即:选题既滥又缺,滥抄错引,剪裁失度;类目体系紊乱;缺编索引,检索不便。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文化机制的角度论中国类书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述略宋代四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  相似文献   

17.
《古今图书集成》(以下简称《集成》)是我国三百多年前编成的一部大型类书。它是我国最珍贵的文献之一,并素以古代大百科享誉中外。《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陈梦雷编,初稿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完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康熙命令改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并开馆大事增编。在增编的过程中,因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政治斗争,陈梦雷受株连被遣戍辽阳。至公元1722年康熙死时,《集成》还未完成。雍正即位后,又命户部尚书蒋廷锡等人继续增编,于雍正三年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宋代具有代表性的类书,利用举例、图示和表格,对其类目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展示宋代类书类目设置异彩纷呈、纬目逐步固化与丰富、论说型主题类目自成体系的特征,从而揭示出宋代类书类目体系是一种横向扩展、纵向深入的多维立体结构,是日益庞杂的社会知识体系在类书编纂形式上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9.
宋元之际,伴随着民众文化的逐渐提升和文化需求的增长,以福建建阳地区为中心的文士、书坊编印了一批民间日用类书,包括家庭日用、交际应用等类别,传世者尚有数种。利用这些宋元民间日用类书,可以辑补、校勘宋元诗文,研究宋元基层社会,考察类书发展流变。宋元民间日用类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利用和研究这些书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永乐大典》散聚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卷帙宏富,前所未有的大型类书。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命翰林学士解缙等编修一部类书。“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尔。”解缙等接受了这个使命,在第二年便纂集成书呈上,赐名《文献大成》。明成祖审阅后认为过于简略,复命太子少保姚广考等与解缙同监修,动员儒臣文士约3000人参加编校,永乐六年全书告成,共22877卷。外加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编成后藏于文渊阁,永乐十九年(1421)北京皇宫落成,文渊阁藏书大部分北迁,《永乐大典》亦被迁移,藏于文楼,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内大火,大典经抢救免于焚毁。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朱厚(火总)恐孤本遭意外,选礼部儒士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