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郭子仪,唐朝大将,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765年,曾为唐朝节度使的仆固怀恩不满唐朝给他的待遇发动叛变。于是,他编造谎言,唆使回纥(今维吾尔族祖先)、吐蕃(今藏族祖先)两族首领与唐朝作对。仆固怀恩带着回纥、吐蕃联军共十几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唐朝首都长  相似文献   

2.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中唐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  相似文献   

3.
谢建伟 《教师》2011,(12):21-22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突厥、回纥、吐蕃等民族悠久的历史,唐和突厥、回纥、棘羯、吐蕃、南诏的密切关系,唐对突厥、袜褐故地的管辖。(2)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历史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民族关系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的《乌衣巷》与张籍的《法雄寺东楼》都是发思古之幽情的诗 ,但层次不同。从张籍诗来看 ,汾阳王郭子仪旧宅后来成了寺庙 ,当年郭子仪筑的歌舞楼成了寺内的东楼。郭子仪在唐玄宗时官至朔方节度使 ,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建立了殊功 ,封汾阳王 ,世称“郭汾阳” ,德宗时进太尉、中书令 ,赐号尚父 ,世称“郭令公” ,位尊君臣 ,为避免猜忌 ,他曾筑歌舞楼 ,纵情声色。他去世后 ,子孙却仍被当时权臣迫害 ,很快零落。郭子仪死于 781年 ,张籍卒年约为 830年 ,张籍去凭吊汾阳宅时 ,大约是郭子仪去世后 40年的一个夏秋时节 (“暮蝉”) ,此时汾阳王府已…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突厥、回纥、吐蕃等民族悠久的历史,唐和突厥、回纥、棘羯、吐蕃、南诏的密切关系,唐对突厥、袜褐故地的管辖。(2)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历史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郭子仪(687—781)唐代大将,华州郑(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天德军(今内蒙乌拉特旗西)使,九原(乌拉特旗北)太守,朔方节度使等。晚年被封为汾阳郡王,进位太尉。他一生历仕玄、肃、代、德四朝。这个时期,唐王朝的封建统治已开始走向下坡路,政治日趋黑暗,吏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尖锐化。唐玄宗天宝之季爆发的“安史之乱”加剧了唐朝内部统一与分裂,集权与割据的斗争,继之而来的是吐蕃和回纥上层统治集团的侵扰,不断威胁着唐王朝的边境安全。郭子仪正是在这种激剧而复杂的社会矛盾斗争中,为维护国家的统一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一生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从755年到763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积极参与和领导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军事行动,他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论敦煌文明的多民族贡献──兼及民族关系汪泛舟历史上的敦煌,是多民族的杂居地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先后既有大月氏、塞种胡、乌孙、羌戎、匈奴等族生息和繁衍,也有汉与鲜卑、退浑(吐谷浑)、吐蕃、回纥(鹃)、党项、蒙古等族经营与统治。自汉以降,由于丝路贸易...  相似文献   

8.
唐德宗继位伊始,由于受陕州之辱的影响,改变了前任统治者和回纥抗吐蕃的传统国策,采取了和吐蕃绝回纥的错误政策,这一错误政策的实施,使唐朝蒙受了重大损失,导致唐德宗民族政策的转变。文章叙述了唐德宗民族政策转变的过程,分析了李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赞扬了李泌尽忠为国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9.
公元757年6月,杨贵妃被马前勒死,7月郭子仪就当了天下兵马副元帅,很快就平定了“安史之乱”,保住了李唐江山,居功至伟。后来的吐蕃入侵、藩镇作乱,都全仗老郭东征西讨,肃宗、代宗、德宗三代皇帝都靠他撑门面。  相似文献   

10.
隋唐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居住在东北、北方、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靺鞨、契丹、奚、西域地区各族、突厥各族及回纥、吐蕃、南诏等民族,迅速发展起来,先后摆脱了原始氏族社  相似文献   

11.
唐代继承了汉代的和亲政策,并有所发展。唐代宰相张九龄说过:“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唐太宗曾以宗女宏化公主嫁吐谷浑王、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开创了唐代和亲先例;唐肃宗以后,唐天子曾三次以亲生女儿或胞妹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先后嫁回纥(鹘)可汗。真公主出嫁回纥,成了和亲史上的佳话,也是维吾尔族与汉族在历史上建立姻亲关系的友好篇章。诚然,和亲政策是中央王朝羁縻边疆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2.
公元八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生安史之乱,回纥出兵协助唐朝平叛。杜甫《秦州杂诗》第七首有“防阿赴沧海,奉诏发金微”之句,后半句即指其事。唐人沿用汉朝习称,把阿尔泰山叫做金微山。如《全唐文·命吕休璟等北伐制》中有“长驱沙漠,直指金微”,讲的就是讨伐阿尔泰山区的后突厥默厥。《通鉴》载:“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常德等将精兵四千余人至凤翔”。《旧唐书·回纥传》载:至德二  相似文献   

13.
令公家何在     
功盖天下、再造唐室的郭子仪是陕西省华县东关人。《临邑郭氏族谱》中“系出陕西西安府华州华阴”与颜真卿《郭子仪家庙碑》中“徙华阴兮”之“华阴”,指的并不是作为行政区域的“华阴县”,而是指华山(包括太华山与少华山)北面地区。  相似文献   

14.
唐末沙州(敦煌)张议潮的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七节——回纥吐蕃和南诏——中,关於吐蕃部分,有一段说:“从八世纪末年起,吐蕃和唐朝之间经常有战争。安史之乱爆发以後,吐蕃的力量不断向北伸展,除占有西藏、青海等地以外,又攻入河西一带,截断唐朝和西域的交通;……驻在西域的孤立无援的唐军,坚持了几十年,到八世纪後期,终於被吐蕃消灭了。”“九世纪中期吐蕃发生了内乱,开始衰落,唐朝乘机出兵,收复了河西走廊的东部,接着河西走廊的西部人民以张义潮为首起兵打败了吐蕃的军队,於是河西走廊的全部和西域的一部分,又划入唐朝的版图。”关於张议潮光复河西走廊西部的一段史实,因为新旧两唐书没有张议潮传难於找到完整的参考资料。今姑试做一系统说明,或者对於初一教课能够略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论吐蕃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吐蕃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李其琼敦煌唐称沙州,于建中二年(781年)陷于吐蕃,大中二年(848年)敦煌人张议潮收回河西十一州,恢复唐制前的67年间,瓜沙诸州均在吐蕃势力控制下,因此称唐代中叶的敦煌艺术为吐蕃时期。吐蕃世居西南边疆,在赞普松赞干布的治理下...  相似文献   

16.
郭子仪是唐代大军事家,有平息安史之乱,“国家再造”之功,封汾阳王.《新唐书·郭子仪传》云:“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幕府六十余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德宗皇帝“赐号‘尚父’”,“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权倾天下”,“功盖一世”,“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诸孙数  相似文献   

17.
本节教材叙述了唐同突蹶、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族的关系,分两课时讲授,重点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的设置、唐同吐蕃的关系,难点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本节教材叙述的历史内容,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是一个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对祖国的开发都作出了贡献,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祖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18.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便从开元盛世随之坠入深渊,此刻不但内乱四起,而且外侵频频,国势千疮百孔。公元762年4月唐肃宗不得不承认已被吐蕃所占领的唐陇右、河西等领地。然而唐代宗却并不承认先皇“输帛绢、割土地”的屈服性协定,从而吐蕃赞普下令20万吐蕃、南诏、羌、吐谷浑等联合军队直取长安,欲推翻代宗控制的唐廷。短短三个月的进攻迫使代宗出奔陕州。然而吐蕃却在长安仅仅待了十五天,而后迅速撤回原、会、渭、成等地。大多藏文史书对此次撤兵事件完全怪罪于气候原因,他们认为吐蕃撤兵是由于当时天气酷热,士兵、战马皆死于其手,从而选择撤兵。大多汉文史书中则记载,由于郭子仪等唐朝勇将奋勇反击,才使吐蕃败北撤兵。综观这一历史事件,我认为撤兵这么大的事件,仅靠如此简单的回答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而且也夹杂着太多的民族情感。诚因如此,本人根据当时社会背景认真分析当时情况,从五个方面解释了撤兵原因,希望能为人们认识这段历史事件、认清当时社会情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邓玉红 《考试周刊》2010,(18):51-52
唐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民族间的联系,巩固国家的统一.十分重视用公主和亲的手段增进唐王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联系与信任。在唐代的289年间,唐曾与吐谷浑、吐蕃、突厥、奚、契丹、回纥、宁远、南诏等联姻,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作用。唐朝的和亲政策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进步性等特点.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古代沙陀部的兴衰演变与汉族李姓李万禄中国历史上北朝末期,临近改朝换代,时局动荡不安。这时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以及河西走廊,由北方民族铁勒、柔然、回纥、突厥、鞑靼、党项以及吐蕃和汉族等,交错驻牧,休养生息。由于农牧业经济的区别,民族之间因生产生活的拼搏,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