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是《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难点。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2.你们想知道《月光曲》的内容吗?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指名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  相似文献   

3.
师 :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 :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师 :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 ,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 ,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演出后 ,已夜深人静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板书 :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 :贝多芬走近茅屋。(板书 :走近茅屋)师 :他为什么不再散步 ,而走进茅屋呢?生 :因为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板书 :(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 :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  相似文献   

4.
5.
师: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两首古诗:一首是《一去二三里》,一首是《咏鹅》。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诵)师: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位小朋友还背得这样流利,而且背的时候感情非常丰富,很好!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他们写了许多诗,这些诗写得可好啦!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出示小黑板)3画鸡头上凤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点评:教师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背诵学过的课文,一方面检查学过的内容,另一方面,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看似平…  相似文献   

6.
刘瑜 《山东教育》2007,(3):30-30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的课堂上,浙江省教坛新秀蒋军晶老师在开课后的第一个环节便设置了听写。听课的老师不约而同地把不确定的目光投向了从容的他。10秒,20秒……学生写下一个词,两个词……当学生写下一组词语时,听课的老师放松了表情,却握紧了手中的笔,快速地记录着。  相似文献   

7.
8.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林海》(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谁愿意谈一谈?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大兴安岭很美。生:大兴安岭的岭非常多,这里的林非常大,绿颜色很多,鲜花各式各样,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师板书:岭多林大绿花各式各样)生:作者看了林海的风光,感到亲切、舒服。(师板书:亲切舒服)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很大。如果预习时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生:为什么说:“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师板书:第一)生:怎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  相似文献   

9.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理解这一自然段。不仅能感受《月光曲》这一名曲的内容和意境。更能理解贝多芬给兄妹俩带来的温馨的人间至爱。  相似文献   

10.
王芬  飞虎 《江西教育》2005,(2):12-12
这是大余县新余中心小学五年级(2)班的一节校本课程公开课,它让听课教师感到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11.
课前游戏 教师出示三支笔,只露出三只笔的上方(长短不齐),让学生猜哪支笔最长,哪支笔最短?再露出笔的下方(长短不齐),再让学生猜哪支笔最长,哪支笔最短?引起学生争论,找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13.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请同学们注意倾听,有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他来天就亮,他走黑洞洞。(猜一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课围绕物体的导电性,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猜测与假设、实验验证、讨论交流等环节,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理解电流是怎样在电器元件中通过的。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一、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三、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四、学会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的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学习重点一、理解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①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②众鸟欢腾的热闹场面。二、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学习难点本课的学习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  相似文献   

16.
胡天虹 《成才之路》2011,(28):59-59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月光有关的文章《月光曲》。(板书课题)师:看到题目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以此开始,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很自然的铺垫。】  相似文献   

17.
18.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思考题:课文的主要人物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圈,分别写上“桑娜”、“渔夫”、请同学们上台,在黑板上填上自己的答案,等一会儿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理由。)  相似文献   

19.
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谜语的谜面是来自课文的总结,可以说是高粱的主要特征的集合,这应该是执教者自己设计的谜语。从这里开始了对高粱的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20.
一、交代任务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十一课《鲁滨逊漂流记》。“逊”在这里读“Xùn”。这篇课文是英国作家笛福的同名小说的缩写。二、独立读书,自主探究(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师:通过阅读,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呢?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遇海难漂流到一个小岛上,他凭着自己的意志和辛勤的劳动在岛上生活了23年,最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生2:鲁滨逊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乐观、积极的人。生3:我读懂了鲁滨逊是靠种植小麦和畜养山羊,克服岛上没有吃的困难,使自己活了下来。生4:鲁滨逊是用船帆,为自己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