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教师执教《詹天佑》,上课伊始,就设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詹天佑设计的“之”字形铁路是否科学?你有什么办法让火车爬上山坡?二是开凿八达岭隧道时,找几口直井才能既增加工作面又缩短工期?课堂上,学生讨论得很热烈,尤其是后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沉思默想了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任定保 《江苏教育》2008,(11):53-53
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们学校喊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口号,同时也出台了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措施——《教师考核方案》。该《方案》订得非常具体,比如要求教师上班需签到,课间应巡视,教案书写要有固定的模式,作业布置要注意作业量限制;对教师每学期上几次公开课,写几篇教育随笔,什么时间不准上网聊天等凡是教师在校该做的事情,几乎都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复式教学成效的好坏与课堂教学中“练”的内容、形式及时间的安排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语文复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几种“练”的类型。一堂课中后面授的年级得先进行课堂自学,我就采用预习性的“练”。这样做有两点好处:1、为新授疏通道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效率。2、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这种练,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如教三年级《放风筝》一课,在直接教学前可布置三项作业:1.默读课文,遇到不识的字、词,查字典;2.读课文,看图上有哪几种风筝,并写下各种风筝的名称;3.边读课文边思考,各种风筝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课文中哪里是写大伙儿放风筝的情景?哪里是写“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经过?为什么要这样写?好在哪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学校有效教学的研究虽有增无减,但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却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最优化策略,使得经济上最节约、时间上最合理、效果上最显著的教学。影响有效教学的自变量很多,作业则是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坚持如下几个原则:一、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许多教师面对考试及升学压力,信奉这样一个信条:考什么就练什么,作业做得多总是好的。岂不知多亦能生厌。上学原来如此,谁还乐意上学?偶尔斗胆逃避,老师惩罚完,还…  相似文献   

5.
1.作业的布置要讲求实效,讲究技巧。笔者认为,布置作业前,教师必须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可从中获得什么收益?准备采取什么形式讲评作业?这些问题考虑好了,就能有效减少布置作业的盲目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所以,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有讲有练。但是,在练习中,要练什么?应怎样练?练习设计得好坏,标准又是什么?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总的原则应该是努力追求练习的“质”。这个“质”就是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确有实效。目前,常见这样几种练习:识字练习,要学生把字写几遍,甚至几十遍;词语练习,列出上百个成语,让学生填空字;句子练习,没完没了地改病  相似文献   

7.
李友武 《考试周刊》2009,(39):83-83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布置得好的作业对于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只要学生知道教师要他们做什么以及怎样做,通常他们都是愿意做作业的。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完成作业,就必须保证作业是明确的、有意义的,而且是学生能够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记得1988年6月30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刊登了《提倡巧练》一文,确实提倡得好,虽隔三年,但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也来谈谈巧练中的“巧”。何谓巧呢?备人的理解不同:有的教师认为数量少就是巧;有的教师认为形式多样为巧;也有的教师认为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为巧……笔者认为,虽然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有不同的练  相似文献   

9.
思考之一:语文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语文作业是基本工作之一。但在一般教师的眼中,布置作业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了。让学生抄抄生字、背背课文;找一本练习册,让学生从某页做到某页;再或者,让学生自己回家预习课文;今天心情不好,多布置两页;明天没时间,让课代表代劳;后天感到没什么可布置的,干脆没有……但当我们追问“为什么要布置这些作业?布置这个作业目的是什么”时,有的老师却往往茫然。如此布置作业,又能起到什么作用?任何事情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
听了几个老师教学《乡土情结》,感触颇深。有的老师上课前播放了《故乡的云》来烘托气氛;有的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与文本对话:有的老师让学生给家长写信以诉思乡之苦,等等。但总有一个感觉就是与文本隔得太远,文章理解得不透。怎样才能让学生踏踏实实地经历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吃透教材?我用最简  相似文献   

11.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12.
复式教学的自动作业内容包括:预习性作业、复习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和运用性作业等。那么,怎样设计好自动作业呢? 一、从作业内容的目的上设计 设计的自动作业要力求体现课文特点,紧扣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并使学生明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如《观潮》这篇课文的自动作业就可以这样设计:1.“天下奇观”的“观”字和“观潮”的“观”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意思?2.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大潮“奇”在哪里?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知道?3.“闷雷滚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不用“一声春雷”或“滚滚雷”来表现呢?这种响声预示着什么4.在钱塘大潮“向前移”、“再近些”、“越来越近”时,作者用了哪些比喻句,从几个方面描写“奇观”? 这些比喻句对表现“奇观”起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压力大。为了提高升学率,有的学校无限延长教学时间.学生陷入题海中,教师钻进作业堆,心情都不好受,但结果不一定理想,即使就做题目而言,稍为灵活一点的题目,多数学生仍无法对付。对于总复习,需要明白两点,一是明确目的要求,二是组织分步实施。小学教学大纲指出,应在小学给学生切实打好数学基础。这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大纲》和教材对此规定得比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 ,“训”是指教师的指导、点化 ,“练”是指学生的操作、练习。“训”以“练”为目的 ,“练”以“训”为前提 ,只“训”不“练” ,其“训”就失去意义 ,结果必然是空中楼阁 ;只“练”不“训” ,其“练”就失去方向 ,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因此 ,为强化语言训练 ,必须坚持训与练的结合。一、以目标导学生去明确成功的课堂教学须有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 ,练什么以及练要达到什么要求 ,教师给以指点、加以明确是必要的。但仅此还不够 ,否则 ,在学习目标的明确上 ,学生则会老是被…  相似文献   

15.
学生负担重,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的一个普遍现象,我觉得,和学生要应付多而不当的作业一样,学生在课上学得无所适从,索然乏味,同样是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而且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例如,有位教师在教《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时,先从什么是寓言、寓言有什么特点问起,接着提出诸如“狼会说话吗?那课文里的狼怎么会说话呢?驴,也是动物,那课文里的驴怎么就不会说话?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写得会说话呢”等一连串问题,接着是让学生查字典,释词义,练造句,指导  相似文献   

16.
自然教师要教好每课书不容易而且很辛苦,一是要做好大量的课前准备;二是要做好大量的课后辅导。准备得好,辅导得好,事半功倍,其乐无穷,准备得不好,辅导得不好,事倍功半,其苦也无穷。 去年我上第一册《水蒸气的凝结(二)》这一课,本应需要冰块做实验,遇天气不凑巧,那几天比较暖和,连霜都没有,哪儿有冰呢?上课时无法做“温水冒白汽”的实验,只好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气、讲一气。学生印象模糊,爱争论的几个同学还根本不相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教师讲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问学生,“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被问得目瞪口呆。还有一位教师讲完《草地夜行》一课,笔者问学生:“小鬼为什么能鼓起勇气向前走?”学生虽经再三思考,仍做不出回答。上述两例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学生做不出答案,只好再回到课文中寻找,或请老师代答。像这样在讲读课文中寻找,或请老师代答;像这样在讲读课文时把作业题置诸高阁,导致课堂教学恶性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阅读。因此,我每教完一篇课文后,马上给一篇类似的课外阅读文章,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半独立性练习。如我教了《再见了,亲人》,就指定学生读练《金妈妈》;教了《鸟的天堂》,就指定学生读练《“小鸟天堂”的奥秘》,教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指定学生读练《在伯父鲁迅家作客》。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老师给定的作业。由于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有意性与自觉性还很不稳定,读书的习惯也常与大纲的要求不符合。因此,这种作业是将教师所教课文中训练的能力和习惯贯通于给定的课外读物中,设计出的一种定向性填空式的练习题。其作业可设计:书名、篇名和作者姓名;拼音、字、词、句的理解运用的习惯和能力;段落、层次、中心思想特別是重点项目的训练;还可设计一则短小的读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叹苦说我教得这么到家,可学生仍然不会独立解题;学生述苦说我课上听老师讲还能懂,而自己做题目就是不会做.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教师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同时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本文拟以《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教学例说之.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问题?目前大多数教育家都认同纽厄尔和西蒙所下的定义: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问题。目前,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过程,往往会出现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一些看似有效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而教师的引导则总是把学生的思路往一条路上汇聚。这样,提问艺术也只是传授知识的艺术,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也便无从谈起了。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应如何设置才更为合理呢?本人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明确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