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素敏 《英语辅导》2011,(1):135-136,19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概念隐喻是隐喻系统的中心概念,是隐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进入了认知范畴。本文试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和阐述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构成的基本方式是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映射,以达到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和判断;概念隐喻的最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概括性和派生性;概念隐喻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可以通过阐释隐喻和构建隐喻两种方式来辅助人们的思维,帮助人们运用具体简单的概念来认知和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概念隐喻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入神"说在严羽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阐发不多。严羽提出诗"悟"以获得"兴趣"是为了克服江西诗学过度说理、议论的弊端;但其如何以诗"悟"获得"兴趣"历来为人指摘。实际上,严羽诗学认为,只有在心物融合的"入神"状态,诗人才能有诗"悟"与"兴趣",诗才能达到古典诗学追求的艺术至境。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观念认为,“新奇”只不过是一种语言学上的修辞手法和技巧,而不能成为一个系统的诗学范畴。然而,纵观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事实并不是如此。在中国古典诗学中蕴含着大量关于“新奇”的思想资料,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语言文字上的修辞手法或技巧,而实则已成为中国古典诗学中一个系统且十分重要的诗学范畴。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隐喻,这个被语言所命名的此在世界就是隐喻的世界,人类语言的思维在本质上就是彻底的隐喻式思维。如果简约地把德里达界定的关于隐喻的基本品质浓缩为是以一个能指与一个所指之间的相似,即以一个符号指明另一个符号,那么,这就是语言自身的基本品质。柏拉图的诗学理论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讨论了“逻各斯”的“向日式隐喻”,德里达把形而上学形象地隐喻为“白色神话”。诗及诗学的隐喻最终还是在哲学那里完成了本体论的建构,把自己交给了哲学。毫无疑问,隐喻是修辞术,但是,修辞术的路径绝不是仅仅通向诗的世界为审美而装饰艺术的感性体验,其更铺向哲学的空间成为智者追寻真理、建立道德人格修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哲学层面,意象是一种隐喻的话语方式。意象天然带有“文学性”气质,它必然是一种智性的运思、情感的节制。在中国新诗史上,“现代派”是营造意象的高手。镜子,在中西诗学中都是重要的象征物。“现代派”通过笔下众多的镜子意象,发掘了中国古典诗学的精髓,也与西方的“现代派”诗学主张达成契合。镜子,成为中西诗学交汇的节点。  相似文献   

6.
Ivan Fónagy(1999)首先提出了"语音隐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后来该术语由李弘(2005)引介与分类论述。但其所下定义"用一个象征单位来喻说或激活另一个象征单位"过于笼统,分类也存在不足之处,并且喻体和本体间的映射是完全基于谐音之上的,二者在意义上没有联系,这与文中引用多个例子来说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概念映射相矛盾。李弘在文章中所讨论的"语音隐喻"和Fónagy所提出的完全是两个概念。后者探讨的语音隐喻反映的其实是发音方式与说话人情感或态度之间的象似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明喻与隐喻的归属之争古已有之。从形象映射、语词作用方式、诗学效果只能说明隐喻与明喻二者所具有的相同地方,并不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归属问题,但是却可以看作明喻归属于隐喻这一事实的一般表征和补充,而从隐喻的发展角度出发则可以说明喻归属于隐喻。  相似文献   

8.
<正>有个一岁半的儿童发现他的大脚趾从袜洞里伸出来,他指着扭动的脚趾笑着说:“海龟!”中国人常说以“引狼入室”比喻将坏人引到身边,英国人和美国人则常说“set a foxto keep one's geese”(引狐狸来看鹅)。“兴”与“隐喻”在人类艺术宫殿里居位显赫,可称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天使。说其古老,因为追溯它们可到几千年以前,它们伴随着人类艺术的诞生而诞生。说其年轻,是因为它们在几千年漫长的文学史发展中久盛不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受到早期浪漫主义时期文艺批评思潮的影响,诺瓦利斯将自己的诗学观建立在文学与其他艺术类型的对比之上。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被诺瓦利斯抽象为"音乐性"之概念,从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学观。本文以诺瓦利斯创作中涉及音乐的文本为出点,整理诗人以音乐为模板对诗歌语言进行的批判,指出其在创作指导层面的不可实现性,并继续深入讨论了内心、世界、音乐与诗的关系,提炼出其中蕴含的完整的音乐诗学观。  相似文献   

10.
李老师笑眯眯地走进门,对大家说:“今天我带来了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大家猜猜看是谁的?”黄思远大声说:“是不是国家主席的?”“是十岁大钦差吗?”大伙忍不住哄堂大笑。李老师得意地继续跟我们卖关子:“这是我们宁波市一个天才少年的照片,他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我们听了都欣喜万分异口同声问:“他是谁啊?”李老师说:“还是你们自己来看吧!”说着,李老师从包里拿出一个很大的信封,取出里面的东西。“咦,怎么信封里还是信封呢?”大家都疑惑不解地说,难道李老师要跟我们玩俄罗斯套娃的游戏?接着李老师又打开了好几个信封,最后取出一个用红布…  相似文献   

11.
刘小枫《重启古典诗学》首先要确立的是文化的“价值尺度”,就我们迄今所拥有的“价值”来说,“古典学问”是最高的“尺度”,其次也提出了“如何读古典”的问题。在后一问题上,伯纳德特与其学生的谈话录《走向古典诗学之路》提供了一个理解“模型”。“不确定的二分组合”是伯纳德特古典解读的一个重要观念,他的人生故事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也可作如是观。“引子”中的两个故事启示我们,阅读古典首先需要面对我们自身的精神困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修辞格,"移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大量应用。从修辞的角度出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移情"方法分为四类:即拟人、象征、寄情于物和身与物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了隐喻的定义,普遍性及构成,以便人们对现代英语中的隐喻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波里比阿和塔西佗四位古典史家的共同特点是:1.在评价具体史家时,往往将其对于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作为评价标准;2.在思考政体问题时,不仅关注政体的过去和现在更关注其未来构建,因而使史学对于国家政治发展具有建设性的积极作用;3.站在批判的立场上论述一切政体,表现出对于理想政体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析为西方传记文学引入了病理学的解释视角。经由传记家对传主“疾病”隐喻意义的深度解释,传主的自我与身份的内在冲突及其在更高层面上的统一、自我与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都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李白曾以“清平调”为题写过三首诗,其一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显而易见,诗的第一行用了两个隐喻来描写杨贵妃绝伦的美貌和优雅的举止。浮云喻指贵妃柔软衣裙的飘逸起伏,牡丹花则比喻她俏丽的面容。这两个意象是由第二行的“春风”连接起来的;春风自空而降,轻拂槛栏;栏边牡丹迎风怒放。此行诗  相似文献   

17.
主体和客体是文学创作中的二元,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这两个要素称为"心、物",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形成了诸多的理论。其中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是物感说、移情说和心物交融说。我们认为,前两种观点只是涉及到创作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而体现出整体上的不足,只有第三种才完全概括了创作的过程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的上帝以语言创世、以异象启示和与人类订约的观念对西方诗学中的文学本质观、象征主义的文学观及解释学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镜子”     
2月29日星期日晴在学校,如果同学表现好,老师就会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在家里,爸爸妈妈为了衡(heng)量我的表现,也给我精心做了一个“光荣榜”和各色各  相似文献   

20.
圆美是中国古典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和艺术史上重要的美学范畴。诗文能否周转无穷,流转如弹丸,成为艺术家追求创作形式与技法的重要目标。道与圆在哲学上紧密相联系,由气韵而入圆美,提升了艺术、人生的精神力量,气以一贯,韵以曲柔,二者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思维形式。由气至圆、由空到色、由存在到永恒,其导源于以道为本体的宇宙生成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